山东聊建现代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作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时刻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文本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对建筑安全事故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分析研究
引言
预防建筑工程事故发生,首先应该认识建设工程事故的规律。建设工程事故规律,主要是具有偶然性、因果性和潜伏性。
(1)偶然性。是指事故的发生是随机的,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事故的后果也具有偶然性,但偶然寓于必然之中,偶然之中存在必然的规律性。这种偶然性实质是各种不安全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
(2)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发生必然存在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即存在危险冈素。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伞状态以及环境不良。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身体和态度、精神的原因;管理的原因。
(3)潜伏性。危险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之前是处于潜伏状态的,人们不能确定事故是否会发生,这种潜伏性正如多米诺骨牌理论所论证的那样,一旦一个环节出问题,潜伏的危险因素立即演变成事故。
建设工程施工期间,事故表现的突发性,偶然性和潜伏性,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建设工程事故的统计分析与安全管理实证研究表明,建设工程事故规律性相对比较明显,它主要与特殊危险环境密切相关。基于事故的这种规律性,只要坚持预防为主,认真分析、预测潜在危险因素,预先采取消除、控制措施,从偶然性中找出规律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通过有效管理和技术手段,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场合,事先采取措施,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化险为夷,在安全管理上下大工夫,花大力气,就可以完全割断事故发生的苗头,就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偶然性、潜伏性,就能实现工程安全无事故。
因此,对于工程安全管理,必须克服过去的“死看死守”的被动管理模式,转变观念,打破常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大安全观,依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全面推进本质化安全管理,把一切防范工作做在前面,落实在预防措施上。就目前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应实现三个转变,即事故控制由事后的被动经验管理向事前主动预防管理转变;现场安全标准化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管理模式转变。
一个建设项目、一个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要彻底消除,是很难办到的,但我们采取主动措施,加大投入,狠抓落实,从而减少或防止事故的发生是可以办到的,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的“高、难、险”作业,必须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勇气去整而治之。安全管理必须从大处着眼,从提高本质化水平人手,致力于宏观掌控,微观治理,主动出击,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功力。我认为,要实现工程建设的安全本质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加强源头预防控制事故风险
众所周知,杜绝事故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源头预防控制、从根源上消除和降低安全风险。源头预防控制从内容上讲有三大对策:一是工程技术对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在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特别强调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特别强调安全措施的针对性、严密性、可操作性。对重要施工项目还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论证。倡导应用“5WIH”法(为什么做、什么时间做、在哪里做最有效、由谁来做、做的标准是什么,以及怎样组织交底)。二是过程控制对策。过程控制无疑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安全事故是可预测和可控制的管理理念,运用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价、风险识别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超前分析,认真识别,可靠评估,有效控制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有的放矢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教育对策。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由此可见,实现本质化安全对防患未然、预防事故,牢牢掌握安全主动权具有深远和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2 创新安全技术更新安全设施
建设安全管理,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创新安全技术、更新装备,是工程建设提升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装备手段就有什么样的安全状况,这是我们在长期安全生产中得出的共识。要适时调整施工现场布局,尽力实施流水作业,推行先进的集约化施工方式,对施工系统和施工区域实施空间和时间管制和调度,减少重大立体交叉作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使用先进安全施工机具,尽量减少手动和人力工具的使用,确保安全系数增大。如一家石化企业在建设立体库房时,使用了“高处作业防坠器”(高处攀登安全自锁器)就很好地体现了本质化安全意识。该“高处作业防坠器”如同汽车的安全带,慢慢拉出,活动自如,一旦速度超出限制速度时,自锁器马上动作,将坠落人员拉住,使之不能继续下落。保证了高处作业失误人员的生命安全。
3 实现人与安保系统的和谐统一
实现人与系统的和谐统一,就是要激发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主观能动性。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员工的安全素质,在安全行为上的自我约束能力,是实现施工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施工队一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抓住施工队伍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人员配备、安全教育安排等环节,确保安全职责到位、安全制度制定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尤其是安全教育,要督促施工单位保证安全教育时间,达到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发挥作业人员的安全主观能动性效果,使作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是对自身生命的高度重视,高度尊重和高度负责,调动起作业人员自律之责,从而使作业人员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为主动自觉地按安全管理规定要求规范自身的作业行为,即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实现人与系统的和谐统一。
4总结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建设工程施工队伍的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工、下岗人员已经成为建设工程施工的重要力量,他们所受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意识较差、安全技能贫乏,导致违章作业现象屡有发生,这些问题光靠现场检查、监督、批评、教育的做法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较高的管理高度,从实现人与措施的和谐统一方面提升安全管理,从实现本质化安全方面着手,从完善措施方面开展管理工作,把完善安全措施的审查、监督、验收工作做实细,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念,把安全管理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避免不必要是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丁传波,黄吉欣,方东平.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土木工程学报,2004.
[2]苏义坤,张守健,孙三龙.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效果评价.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
论文作者:高玉波,栗保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事故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发生论文; 偶然性论文; 潜伏性论文; 人员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