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就智能变电站几点运维的关键技术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其中主要就IEC61850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然后分析了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分析,最后分析了变电站系统配置文件(SCD)管理及可视化。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关键;技术
基于 IEC 61850 通信标准的智能变电站,以光纤作为 变电站主要通信载体,替代了传统变电站的二次回路。以 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型电子智能装置的应用, 以及通过组网方式的二次设备以 SV、GOOSE 报文进行信息 交互,使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维护的方式、方法上较传统变 电站均发生显著变化,尤其在异常信息及故障处置过程对 运维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为研究对象,提出智能变电站运维关键要点和异常处置范例以供借鉴。
一、IEC61850
(一)IEC61850 标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全球通用标准。 它通过标准的实现,实现了智能变电站的工程运作标 准化。 使得智能变电站的工程实施变得规范、统一和透明。 不 论是哪个系统集成商建立的智能变电站工程都可以通过 SCD (系统配置)文件了解整个变电站的结构和布局,对于智能化 变电站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IEC61850 的特点是:1面向对象建模;2抽象通信服 务接口;3面向实时的服务;4配置语言;5整个电力系统统 一建模。
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一)一种装置,由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压或电流传感器组成,用以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供 给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 (二)目前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主要体现在电子式互感器上,电子式互感器具有优良的性能,采用光纤点对点或组 网的方式传输数据,很好的适应了智能变电站信息数字化、通 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发展。
三、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分析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采用了全新的智能电子 设备(IED),站内信息交互的标准统一为 IEC 61850,同时使信息交互网络化,更为突出的是 站内采用多模光纤作为主要的信息交互介质,有 别于常规变电站电缆模拟信号的电量信息传递。 常规变电站没有传统意义的二次回路,故由全站 系统配置文件(SCD)中的虚端子完成二次设备 间逻辑关系的建立。因此,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 电站在运维方式、方法上存在技术上的差异,尤 其二次设备运维和管控的差异明显。基于变电运 维专业对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以供在智能变电站运维工作时可以借鉴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变电站系统配置文件(SCD)管理及可视化
变电站系统配置文件(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SCD)描述了所有IED的实例配置 和通信参数、IED 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虚端子连 接,SCD 全站唯一,其文件包含了版本修改信 息、描述修改时间和版本号等内容,具体 SCD 解 耦及校验等管理方法也是近期研究的热点[6-7]。 因此 SCD 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文件,一般情况 下由系统集成商进行配置,由二次专业班组进行 验收。正是由于 SCD 的关键与核心作用,因此 该文件的正确性是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 前提。
目前 SCD 作为智能变电站电子资料应留存 在站内,随着设备升级、改扩建经历进行版本升级,同时通过 SCD 导出的 CID 文件也作为每个 二次设备的电子文件留存在变电站现场,并纳入 变电站技术资料管理。
目前由于各系统集成商 SCD 的配置软件没 有规范统一,且没有公开商业化的版本,因此作 为运维人员在站端进行 SCD 解析、二次设备逻 辑分析及虚端子查收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对于上 述困难,以下两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1借助系 统集成商软件在投产验收阶段对 SCD 进行解 析,并导出二次虚端子电子文档进行备份,基于 解析的 SCD 以运维人员便于理解的信息流图进 行简化,并用易懂的信息流图进行表示;2借助 第三方 SCD 解析软件进行 SCD 解析,具体如图 2 所示。前一种方法人工工作量较大,但技术资 料整理直白明晰,能有效地指导运维工作的开 展;第二种方法虽然简便快捷,但需借助第三方 软件,存在误解析风险,并且第三方解析软件并 不计及交换机,因此对网络结构无法分析。
结束语
本文根据智能变电站基础原理,基于智能变 电站技术特点,以几个智能变电站关键运维技术 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以供变电运维专业人员参考:
(一)提出一种信息逻辑图的表达方式,以简 洁的拓扑逻辑图准确表达二次设备的信息逻辑 图,便于运维人员迅速准确地查找二次设备间的 逻辑关系和数据流,有助于异常分析、故障定位 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二)通过工程和运行实践总结了一体化五防 倒闸操作技术要点、典型装置的异常处置办法和 安全措施,并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得到了实践验 证,对运维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瑞生.一种基于虚拟节点网络拓朴结构适用于架空线路主动配电网的纵联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2):70-75.
[2]吴国权.智能变电站运维及操作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5.
[3]张博.智能变电站运维调试技术实用性研究[J].低碳世界,2015,(11):28-29.
[4]丁建忠,石慧,王志华等.智能变电站手持式运维调试设备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5,(z1):21-24.DOI:10.16157/j.issn.0258-7998. 2015.S1.007.
[5] 鲍伟,高翔,沈冰等.智能变电站非侵入式测试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43(20):125-129.
论文作者:秦福宁 田保坤 许凯 魏延路 寇行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设备论文; 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电子论文; 端子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