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个案研究

推广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个案研究

孙青华[1]2002年在《推广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个案研究》文中指出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里,这一思想影响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课程改革,不仅发达国家,不少发展中国家也都使用课程权力下放的政策给予基层学校和教师在课程事务上更多的决策权和责任。90年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推行国家、地方、学校叁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开发政策如何落实,国外或港台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成为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都关心的问题。 香港地区是我国最早颁布校本课程开发政策,在中小学提倡校本课程开发的地区,从80年代末开始就颁布了一系列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关的改革政策,并一直力图改变高度集权的课程决策模式,改变使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课程改革的单一方式。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香港地区推广校本课程的政策为例。分析了香港推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实施过程、成果,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在我国内地基础教育学校系统的课程管理现状下,要使推行校本课程开发政策的改革获得成功,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如何给予学校和教师明确的方向、适当的空间和充足的支持,才能提高改革的效益以及学校适应变革的能力。 本文通过对香港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改革进行探幽发微,将有助于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理解校本课程开发背后反映出来的课程改革动向,为思考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在内地推广提供重要的分析框架。

丁心和[2]2008年在《武汉市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典型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年来,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体制,使我国的课程一直处于高度统一的状态。这种统一性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支撑已不可避免的出现缺陷。20世纪90年代,国家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在国家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叁级课程管理体制。21世纪初,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体育课程由于在教学上具有灵活性,教学内容具有多重目标功能,相对于其他学科考试压力也较小,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更易开展。武汉市作为全国课改试点城市之一,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面实施。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叁所学校进行个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正确分析校情,勇于开拓创新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前提。2、学校领导的支持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保障;3、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能否成功,体育教师是关键因素;4、充分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需求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要考虑的问题;5、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是完成校本课程目标的保证;6、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对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开发不够重视。针对个案研究分析,对武汉市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出如下建议:1、学校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充分认识自己学校的各种课程资源,并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课程资源;2、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申报课题,促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3、结合学校各种资源优势,找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进行课程开发;4、充分利用武汉高校的体育课程专家,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上的帮助:5、校本课程评价的开发应该做为今后的主要开发方向。

胡献忠[3]2002年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文中认为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校本课程开发逐渐获得发达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的关注,并在70年代至80年代成为国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被引进我国,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校本课程开发将课程决策的重心由中央政府转移至学校,让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但是就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而言,对于校本课程开发,中小学校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政策的实施将成为中小学校和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 本研究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回顾国外校本课程开发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历程,揭示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发展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问题。本研究的结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校本课程开发缺乏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机制;(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动因在外而不在内;(3)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局限于“校自为本”的封闭局面;(4)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陷入“一刀切”的旧窠。为有效实施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论文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乔金焕[4]2010年在《上海市初级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查与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上海市初级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推行的现状以及音乐教师对此的态度与建议,并通过课堂观察与访谈进一步了解上海地区推行音乐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同时可作为今后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行参考之用。本研究采用量化与质性的研究方式。量化研究部分采问卷调查,研究母群体为上海市初级中学音乐教师,以便利取样抽取222位;质的研究以个案研究为主,资料的搜集以课堂观察和访谈为主。调查结果显示:1.上海市地区推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尚未形成一种普遍现象。中心区域参与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学校多数是初级中学,而郊县区域则更多的是在一贯制学校和公办完全中学推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推行的参与人员,绝大多数老师都比较同意教师个人的参与。2.个案研究中的两所学校充分利用了校内外课程资源,目的在于增强艺术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例如,教师资源,本校教师与外聘教师的相结合,借助于外界的力量开展专业教学,调动本校音乐教师的辅助专业教学,并促进教师进行普及艺术教育工作;教育资源的利用,拓宽了艺术教育的渠道,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体验性学习的互相结合,提升了学校普及音乐素质教育的效果,等。

龚坚[5]2009年在《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化学的基本命题“人的文化存在即他的本质”告诉我们,人是从文化世界获得价值意识的主体,是文化意识上的存在者和实现者。教育正是使人有效地获取其自身文化价值与文化意识的最佳途径。其间,作为文化价值与文化意识之系统化、简约化表征的课程正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关键要素。中国文化的多元民族性特征逻辑地要求拥有多种多样民族文化背景者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子女,能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并使他们独有的民族文化及其特点受到应有的尊重与传承。土家族是我国一个拥有802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在新世纪,如何传承与发展土家族传统文化?如何充分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铸就受教育者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意识?如何使零散的、渐趋消亡的土家族传统系统化并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等等正是本文探究的主旨。论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叁级课程”管理的框架下,探索基于少数民族(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文章首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及土家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既有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何进入教育与课程领域的探索虽多,但其关注点均游离于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之外,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化与课程化问题基本上处于一种零散的自发状态,从而为研究工作的进行奠定了逻辑起点。其次,论文从两条途径——定量的整体性调查研究与定性的个案性田野考查——对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校本课程化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探明了重庆地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分布与保存状况,明晰了现实中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从而为研究工作奠定了现实基础。与此同时,深入研究了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选定了少数民族(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斯坦豪斯的“过程”模式课程理论、施瓦布的“实践”模式课程理论、多元智能课程理论、多元文化与民族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然后,以上述理论为指导建构了少数民族(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立体”模式。所谓“多元”指参与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多元、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达成目标多元、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内容选择多元、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方式多元、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评价方式多元等。所谓“立体”指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影响因素立体、组织过程立体、实施过程立体等。在少数民族(士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多元立体”开发模式的框架下,深入阐明了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与目标体系、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体系、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和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体系。最后,论文以少数民族(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多元立体”开发模式为指导,具体进行了“天地球校本课程”的实践开发。整体而言,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完善国家“叁级课程”管理体制、传承并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一是贯彻基础教育的改革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安排;二是领会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内容的选择;叁是根据土家族地区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地区文化特质、学生体育学习水平对内容进行选择,确保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需求;四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五是对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优化改编,在增加竞争性的同时,预防运动损伤,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同的学段突出不同的主体,选择不同的课程资源,实施不同的课时方案等等。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评价应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学生的评价(和其它体育课程评价模式相同);二是对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绩的评价(从取得的效果、目标的达成度、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的变化等角度评价)。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兼顾协调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这二者是保证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其中,内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师重视、学生支持、完备的体育场地设施、较浓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外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教育部门重视、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地区体育局重视、专家领导支持、学生家长支持、较浓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等要素。

海南[6]2004年在《北京市第叁人民警察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京市第叁人民警察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通过综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渊源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冲击下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势和几大问题,论述北京市第叁人民警察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了该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原由。进而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为框架,记录了该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过程的五个阶段:组织建立、情境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解释与实施、修订与深化。并通过问卷、访谈和资料分析,全面评价了该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实施情况、课程开发方法和实际效能,总结该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分析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对今后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提出某些建议和个人的思考。

田芳微[7]2010年在《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以往的中央集中型课程管理体制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必然。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保证和课程专家们理论的引导下,这种建立在校本基础上的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模式,激发了国内许多学校与教师的实践探索热情。然而相较于发达地区,作为一种理念与模式,湘西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其中以湘西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试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分析湘西地区学校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旨在促进或进一步完善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性形成,以及特色学校的形成。另外,本文也致力于起到保护和传承湘西文化的作用。本文共分为六章,各章概要如下:第一章为绪论。该章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对已有文献做了较为详尽的综述,指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第二章为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概论。该章先是通过相关概念的厘定,重建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然后借鉴已有的校本开发理论依据,建立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第叁章为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该章首先阐释了湘西文化的相关概念和内涵,重建湘西文化的概念,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湘西文化的认知现状,指出以湘西文化为课程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其次是对以湘西文化为课程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进行论述和分析。第四章为《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该章把红石林中心完小的校本课程开发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归纳,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分为组织情况、情境分析、目标和开发方案、内容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六个步骤即六节,并逐一进行论述。第五章为《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评析,该章包括问卷调查,开发评析,经验总结叁个部分,是对案例的总结和反思。第六章为对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该章包括开发反思和开发展望两个部分。在开发反思这一节,重点对实践中的收获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在开发展望这一节,提出了根植校本课程开发加强民族特色教育,立足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湘西经济文化发展的新主张。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现有的“湘西校本课程开发”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课程资源论、人本主义教育观、教育本土化、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编制理论等理论视角来审视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同时以国内外已有的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托并借鉴了其他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视角及成果,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系统的探究了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和不足,试图找到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进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概念和原理,以此丰富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以期填补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空白,为今后湘西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些可借鉴之处。

张丽娜[8]2006年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育利益相关者影响力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本课程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是指校本课程对其产生利益影响的所有人或群体。 本文即是一例有关校本课程利益相关者的个案研究,试图通过对上海W高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考察,揭示W高中各教育利益相关者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同阶段的影响力对比状况,并针对其现实的状况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结合已掌握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并经过数据搜集和整理,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W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阶段中,各利益相关者影响力和地位各异,并且在某些阶段,有些利益相关者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处于缺场的状态,W高中应针对此种情况予以相应的改善。 本论文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其中包括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研究的背景,以及本研究试图达到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研究问题。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具体内容。 第叁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对论文的核心概念进行阐述,对国内外校本课程及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做一梳理。 第四部分是研究方法。主要对选择个案研究方法和选择个案学校的说明,以及对论文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做详细的论述。 第五部分是研究的过程与结果。主要描述了研究思路框架、个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况,以及在校本课程开发各阶段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结果分析,并针对W高中的现实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苏春花[9]2016年在《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学校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学校为基地,结合校内外资源,以教师、学生、校长、课程专家、家长乃至社区人员多位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旨在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素养提升以及学校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理念上的更新,更是对传统办学的挑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叁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不断推行,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了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试水校本课程的开发,很多学校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目前,笔者所在S小学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但是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多种问题,严重影响到了课程质量。本研究结合S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现状,通过调查找寻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最后结合具体课程开发实践进行改进策略的探讨。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方面阐述本项研究的背景,并剖析了国内外英语校本课程的研究历史,分析了该课题学术研究现状,论证了该项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此外,还阐明了该研究的目的、原则和意义;第二部分是该研究的概述,界定了校本课程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论述了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并陈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两种模式——实践模式和过程模式;第叁部分研究本校英语课程开发历史和现状,并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发现目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理性分析: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合笔者负责的英语绘本课程开发实践提出了目标制定具体化、内容编撰系统化、课程实施多样化以及课程评价多元化等改进措施;第五部分是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反思,包括笔者开发英语校本课程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思考和建议,以期给其他的研究者提供一些经验教训方面的借鉴。

陈凤娟[10]2017年在《基于愿景引领的学校课程建设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建设已从校本课程的局部开发走向整体性学校课程建设的新阶段。特别是基于愿景引领的学校课程建设已经成为一线学校变革的趋势和方向,其实质是以愿景引领为内核,把叁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为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模块。本文以徐州市M小学“民主树”课程为研究个案,对基于愿景引领的学校课程规划、结构和实施进行系统研究,提炼总结这种课程体系建构的特色部分。其中愿景引领是学校课程规划的“蓝图描摹”、是课程结构的“静态模型”、是课程实施的“动态运作”,叁者有机结合完整地勾勒出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学校课程规划采用“内生性”设计理念,以愿景引领为基点,以素养指向为理念,以整体贯通为路径进行学校课程的顶层架构。在课程结构上,秉持“模块化整合”的构想,以“完整儿童”的培养为基点,以遵循实践逻辑为原则,设定课程整合的路线、明确课程整合的方法,构建出了富有特色的“民主树”课程体系,并根据不同学科的功能特性进行整合,形成“根”、“干”、“枝”叁大模块课程(精神奠基类、知能获得类、素养养成类)。在课程实施上,主要采用“学科群推进”、“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这叁大策略,在政策允许的空间,创新学校课程的运行机制,努力实现“1+1>2”的整体效益,赋予儿童可持续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与最丰富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推广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个案研究[D]. 孙青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02

[2]. 武汉市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典型案例研究[D]. 丁心和.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D]. 胡献忠. 南京师范大学. 2002

[4]. 上海市初级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查与个案研究[D]. 乔金焕.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 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龚坚. 西南大学. 2009

[6]. 北京市第叁人民警察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D]. 海南. 首都师范大学. 2004

[7]. 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田芳微.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8]. 校本课程开发中教育利益相关者影响力的个案研究[D]. 张丽娜.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9]. 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 苏春花.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10]. 基于愿景引领的学校课程建设的个案研究[D]. 陈凤娟. 江苏师范大学. 2017

标签:;  ;  ;  ;  

推广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个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