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娜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柏墩中心小学 437000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它不仅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注重对学习环境的整体设计,强调在课程观指导下整合各种资源来支持“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优化教育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十分明显。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教学、小学数学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会使课堂沉闷、缺乏活力而效率低下。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教科书或其它教学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像海绵吸水般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是外界刺激被动的接受者和输出对象,而这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学,因此,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这也就是要求每一位老师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而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所谓得到信息化教学就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它不仅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注重对学习环境的整体设计,强调在课程观指导下整合各种资源来支持“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优化教育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变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反而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同时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生在建构和运用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利用信息技术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完成了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过程,升华了以往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教师呈现教学信息工具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达成的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到许多新的信息,正所谓“教学相长”。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受直观思维的限制与影响,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判断,而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枯燥,从而容易造成学生不愿上数学课或学习效率低的现象。因此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领域中的作用尤其大。信息化教学具有视听性、活动性、可重复性,可以人机互动,弥补小学生思维的不足,更好地迎合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新课程中的数学例题一般都有情境图,利用多媒体技术后,把这些情境图变成“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生动画面,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动态情景。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能提供大量直观的运动图像,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通过情景的理解,引导学生独立、深刻地去思考。而有时老师口头上的讲述反而让学生产生混乱,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廷续性与活动性来帮学生理解。例如在“行程问题的应用”中的经典题型,求火车通过桥洞的时间,通过flash的动画展示,学生能更直观的看到火车头刚进桥洞时的位置及火车完全通过桥洞时的位置,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以火车头的起始点、火车尾通过桥洞时为结束点的原因。动画的直观发现比老师用语言去解释更直接、更清楚明白。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性的表述,词意相近或相似、杨反的概念,小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与掌握。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教学的廷续性与活动性来帮我们理解数学题中的关键词。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不理解“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对而行”这几个概念的区别,通过在falsh课件中设置了两个小朋友过一座桥,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朋友从桥的两边向中间走是“相对而行”;从中间一处向两边走是“相向而行”,两个小朋友朝同一个方向,一前一后走是“同向而行”,这样就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三个概念的不同。
三、有利于演示操作过程。
小学数学中有些公式的推导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要将一个圆平均分成偶数份,再进行拼接,份数越大,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否则会看成平行四边形,无数份的想象对于小学生有一定的限制,从而产生疑惑感。通过动画的平分和拼接的操作过程,学生能过发现拼成长方形的长为圆的半周长、长方形的宽为圆的半径,从而能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四、有利于体现学生个性化,达成教学最优化效果。
信息化教学的功能,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显示,教师还能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实现各个画面的任意切换,能在合理有效的范围内改变对事物不同角度的展示。例如:在引导学生对七巧板的拼接训练时,我们设计了一组上机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拼接出各种不同的图形,这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计算机还能对学生的拼接能力做出相应的诊断。不同的学生能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求助键也会帮助学生拼接,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信息化的手段,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从而能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情形的设计者,是学生数学活动的指点者。老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知识的操作、观察、实验、猜想、发现等进程变化得具体而明晰,这将极大地增强学生自主性,并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成。
论文作者:孙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而行论文; 桥洞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