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按摩早期干预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00名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本次病例资料中的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100名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胎便转黄时间与胎儿的排便次数观察指标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胎便转黄时间、排便次数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上述观察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 对于我院接收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早期为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治疗,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好转,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中医穴位按摩;早期干预;足月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
足月新生儿黄疸【1】是新生儿在出生一个月时期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导致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全身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疸的症状,临床上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该疾病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若不及时的接受治疗,疾病一经发展,可出现严重的脑细胞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极大。研究表明,而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若能在早期为患者的采取中医穴位按摩,则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黄疸指数【2】。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100名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本次病例资料中的研究对象,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穴位按摩,观察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100名在我院接受的患者,纳入标准:均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体征确诊为足月新生儿黄疸疾病,经过有效沟通后,患者家属知晓并同意参与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的各项要求。排除标准:意识障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等,非自愿参与研究者。采用抽签法将100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0):男性人数24例,女性人数26例,体重分布在(2.15-5)kg之间,平均体重(3.25±2.33)kg,病程13h-23d之间,平均病程(9.47±3.31)天;对照组(n=50):男性人数 例,女性人数 例,体重分布在(2.04-5.19)kg之间,平均体重(3.18±2.58)kg,病程12h-23d之间,平均病程(9.25±3.25)天。用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体重等资料采用计算机软件计算结果,(P>0.05)无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医按摩治疗,具体措施如下:在患者确诊后,在两次实施母乳喂养之间,每日沐浴结束后,为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根据中医辨证原理,将患者分为阳黄与阴黄,对于阳黄患者,医护人员在手掌抹上少许按摩油,从患者的拇指螺纹面开始,按摩推至胳膊背面,再从手腕推向肘处,清天河水300次,每次约2分钟;对于阴黄的患者,可通过中指螺纹面按摩推至手掌背面,使用少许力度按压手掌背面环指与小指凹陷处,每次按压200次,按压3分钟【3】。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长、胎便转黄时间、排便次数,使用计算机软件将上述观察指标分析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算,将观察指标分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根据计算结果观察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具有可比性。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7.32±2.69)d、胎便转黄时间(48.47±1.53)h、排便次数(3.14±0.35)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长(11.73±2.53)d、胎便转黄时间(62.52±2.96)h、排便次数(5.24±2.43),(P<0.05)上述观察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患者的体内胆红素过多,胆汁排泄出现障碍、肝脏胆红素代谢发生异常等导致的,对于新生儿黄疸,临床上常常采取药物治疗、蓝光照射、换血疗法等,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4】。在中医理念中,将足月新生儿黄疸称为“胎黄”或“胎疸”,与西医观念不同,可将其分为阳黄与阴黄;多数研究资料表明,在足月新生儿黄疸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早期,在中医辨证理念下,为其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则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巩固临床治疗效果【5】。为了探究中医穴位按摩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中医穴位按摩,通过穴位按摩刺激患者的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道功能,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从而降低体内胆红素的含量,降低患者的黄疸指数。
综上所述,对于我院接收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早期为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治疗,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好转,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莹,宋宁娟,陈珊珊.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疗效研究[J].实用临床治疗学电子杂志,2017,2(50):140.
[2]吴靓.抚触配合经络按摩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效果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6):687-688.
[3]高中秋,黄静,黄琼,庞洁.中医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与经济对比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1):23-26.
[4]顾惠英,朱梅珍,朱莉.游泳联合中医穴位按摩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2(4):63-63,64.
[5]黄殷.中医综合治疗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10):154-157.
论文作者:成彩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患者论文; 黄疸论文; 新生儿论文; 穴位论文; 中医论文; 胆红素论文; 病程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