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思政视角下民法教学的改革创新
柴慧婕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育这一渠道,加强各科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民法作为国家重要的法律之一,涉及面较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法是国民的法律基础,维护着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何更加有效的在民法教学中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使学生具备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人文素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人情味的大学生,不管在未来从事法学工作或者其他的工作,都将公平、正义等作为一种价值来追求。本就依据课程思政视角下民法教学的改革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课程思政;民法教学;改革;大学生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学习中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进行,形成互助的关系,以达到“立德树人”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根据长期以来的改革探索经历来说,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力度,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来实施。不能只依靠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知识,要结合课堂教育的渠道,着力于将思想政治育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中。民法课程是民法类大学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和教师教学为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民法是国民的法律基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为提升教学效率,更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
一、在教学过程中联合实际、以案例教法
民法涉及的方面比较的广泛,是使用率较高的法律之一,不仅关乎法人的生产经营,还关乎每个公民的衣食住行,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的相关。民法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和案件分析进行教学,理论性知识较多,不易理解。教材中已将具体的概念、原则、规定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对于这样的民法知识,不能一味的死记硬背,要联合实际的案例,虽然教材上有具体的案例,但这些案例发生的时限离学生较远,所以教师应该引用时下发生的或者影响较为严重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这样可以加深记忆,充分了解民法的理论知识。而且这些理论知识将来是要运用于实际,应用于社会。民法课程的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法律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寓法理于生活实例中。
枣棉间作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棉花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图3),适量供水和轻度水分胁迫下产量表现较好,充分供水次之,中度水分胁迫产量最低。M3W3处理产量较M3W1、M3W4分别高62. 5%和13. 9%,M3W2处理产量较M3W1、M3W4分别高55. 6%和9. 0%,M3W4处理产量较M3W1高42. 7%,M3W3处理产量与M3W2处理无显著差异。
二、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利用多媒体资源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动态,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利用也是非常普遍的。在对民法教学中,不仅课堂的教学内容、方法联系实际,多媒体的资源也要联系实际。多媒体资源要以课本为重要根本,要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制作网络课程、模拟网络课堂制作法庭传真、虚拟法庭、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多媒体资源的使用率,更好的有利于学生。
三、灵活的教学方案
1.互动教学
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直接接纳为主,但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了解,课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提问。在课堂上,向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同样也允许学生向老师随时提出问题,进行课堂的讨论、分析、给出答案。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学习面对问题时的分析方法。老师能够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听课情绪,又保持了课堂交流、对话的活跃气氛。而且再提问中,可以实施划小组和记分制,其成绩可以计入平时成绩中,对于积极性主动回答的同学,也要鼓励的加分。鼓励学生在课堂的提问或者讨论的问题时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看法,可以培养一个有激情的课堂。当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2.案例教学
在模拟法庭中,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处于平等的关系,倡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法律理论知识来进行法庭活动。老使具有挑选案例材料、提供指导、进行评价的辅助性作用,老师不能成为正确答案的提供者,不能对于学生的观点提出果断的对与错的判断,禁锢学生的思维想象,最终的结果应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探讨。在模拟法庭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思考,从而有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最大潜能的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大了学生的实习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培养独立思考,也能够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互帮互助的优良品德。
3.组织模拟法庭
案例教学法即是通过对某一典型的案例进行的分析,提出法律上的问题,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认真讲解,依据课本的理论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对案例得出正确、客观的认识和答案。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透特的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会应用科学理论地分析、解答和处理案件中的问题。其次也要选择复杂的有代表性的案件,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争论,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有益。老师课下布置分析案例题,增加学生的涉及面,最后由老师来评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4.组织实习、法庭的旁听等
民法的教育不仅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还是一种职业的训练。没有经历过法律实践,是没有办法学好法律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接受实战事例,那么就不能学习案件的分析、不能提高其它的技能,素质也不能得到提高。只有接触到实际的案例和当事人,才能迫使学生地里的分析、考虑事件,养成独立的思考的习惯。只有在实战实例中接触当事人,才能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时的学生不仅仅只是学生,更是当事人的律师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更是心理的转换。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有一种责任的意识,这样才能有益于以后的就业和社会的发展。因而学生必须主动地去学、去实践,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果。
运用课堂分析、课堂讨论等的方式,可以训练学生的知识贯通和促进学生的实战演练,对以后的就业法律相关的职业或者其他职业都有着很大的培养作用。但现实中总会遇到各种具体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实战的思考分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教材中,不同知识的划分也是比较明显的,结合实战,使学生能够打破教材的章与章之间的界限,明确民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学生的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灵活应用法律知识和应变的能力。
(二)大多数师生互动是强制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的问题无法通过课堂互动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但大部分会不了了之,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所以,互动教学仍然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的安排是被动合作的,整个互动存在着很强的不平等。无法通过互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
移动通信发展到5G时代,承载网组网日益复杂,需求更加多样,技术换代加速,管理趋于智能,传输从L0升到L3,传输指标呈体系,新技术加速建网,系统管控软件化,对承载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民法的学习者是未来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者或者其他的工作者,但现在作为学生,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教导学生成为一个具备正确的政治素养,美好的道德素养,健康的人文素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情味、有理想、不脱离社会的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中,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合格的中国人。民法与人民息息相关,涉及的范围广,就要求民法教学教导出来的学生更应该具有诚实、公平等的良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浩宇,任晓耕,吴义民,陈福祥 .“课程思政”视野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空调冷热源技术》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 2018,95(23).
[2] 黄强.《民法学》课程教学既要知识创新又要教育创新[J].中国职工教育,2013(10).
[3] 张嘉伦.浅论“课程思政”视角下在外语教学中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以日语入门教学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8(1).
中图分类号 :D91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7-0132-02
收稿日期: 2019-5-27
基金项目: 2019年院立教改项目“公安院校混合式教学设计与探索——民法课程为例”阶段性成果(JY2019023);2017年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河南“实务中如何平衡官员财产申报与财产私权间的关系”阶段成果(2017GGJS159)
作者简介 :柴慧婕(1982—),女,河南鹤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民商法研究。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