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对强迫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杨明辉

(乐山市精神病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强迫症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50例强迫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一般组25例与干预组25例,一般组患者接受帕罗西汀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总结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一般组患者用药有效率为80%,干预组为96%,干预组有效率较高,P<0.05。一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干预组为16%,干预组较低,P<0.05。结论: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此种疾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一般多使用药物结合护理干预控制病情,本次研究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干预治疗,相较于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患者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出现较少。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强迫症;治疗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257-02

强迫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焦虑障碍类型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对事物存在强烈的强迫行为,但主观意识上又存在反强迫行为,患者存在剧烈思想冲突,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正常工作与学习,患者心理产生强烈抵抗意识但无法较好控制,导致长期心理产生巨大压力,形成焦虑心理,患者社会功能较差[1-2]。强迫症病因复杂,可能与社会环境、内分泌等因素有关联,且对于此种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本文研究中,选取两种药物治疗强迫症患者,包括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效果,并对药物安全性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50例强迫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一般组25例与干预组25例,一般组患者包括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22~58岁之间,平均为(40.2±5.9)岁,病程为3~11年,平均为(7.2±1.1)年;干预组包括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在24~56岁,平均为(39.1±4.1)岁,病程在2~10年,平均为(6.5±1.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本次研究已取得患者本人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患者临床症状符合强迫症诊断标准;患者在入院时均采用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估,得出结果≥16分;需排除处于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排除同时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器官病变患者;排除不能较好配合研究患者。

1.2 治疗

一般组患者接受帕罗西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40509103H;生产企业: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g×10片),将此种药物用于治疗强迫症,遵医嘱正确指导患者服药,首次剂量为20mg,qd,后及时观察病情治疗情况,遵医嘱每日缓慢递增10mg进行治疗,但需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0mg,剂量增大时应每日多次口服。干预组患者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00539(国家食药局查询);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mg×7片)治疗,最初每日指导患者服药5mg,qd,后逐渐根据患者表现及时增加药量,一周内渐加量至10~20mg/d[4]。本次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用(Y-BOCS)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此种量表评分标准为:强迫症状轻度严重:6~15分;中度:16~25分;重度:25分以上;将结果划分为治愈:评分降低比例大于75%;显效:评分降低比例在50%~75%之间。③有效:评分降低范围在25%~49%;一般:评分降低<25%。总有效率为前三者之和。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总结患者药物治疗效果

一般组患者用药有效率为80%,干预组为96%,干预组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1。

3.讨论

帕罗西汀是一种苯基呃啶衍生物,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当药物作用于机体,可选择性地抑制5-HT转运体,延长5-HT作用时间,达到抗抑郁效果。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临床主要作为抗抑郁药物应用,此种药物疗效较好,且副作用较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5]。

本研究得出结果,对于强迫症做好临床基础治疗与认知行为干 预等措施,同时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药物进行治疗,相较于帕罗西汀治疗效果较好,且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此种疾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一般多使用药物控制病情,本次研究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干预治疗,大部分患者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出现较少。

【参考文献】

[1]刘英,刘丽清,杨世昌等.强迫症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1):61-63.

[2]段凰,陈春英.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联合应用于强迫性神经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101-102.

[3]许秀峰.单一用药是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主流[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47(3):177-178.

[4]陆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4,40(21):2648-2649.

[5]何芳梅,曾小清,林永娟等.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74-76.

论文作者:杨明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  ;  ;  ;  ;  ;  ;  ;  

艾司西酞普兰对强迫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杨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