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助金发放也应有教育含金量
文 | 刘贵润
2001年,“两免一补”政策开始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其中,“一补”指的便是贫困住宿生补助。刚实行补助政策时,学校根据各班住校生人数30%的比例下放指标,各班级根据学生家庭贫困程度,经全班投票后决定补助对象,评上后一次性发放补助。
但出人意料的是,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贫困住宿生领到补助后大吃大喝,有的三五成群在饭店聚餐,凑成一桌一顿就挥霍光了,花钱大手大脚,表现得非常阔气。他们丝毫没有珍惜之意与感恩之心,觉得拿政府补助是理所当然的。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到底如何通过发放补助金,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教育的价值,使“一补资金”成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呢?
我认为学校既应把贫困补助落实到位,又应让获得者感受到金钱的来之不易。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开始实行“勤工俭学”的办法。在学期初,学校会初步确定贫困住校生名单,之后给名单上的每个学生分配任务,有的负责车棚管理,有的负责餐桌擦洗,有的负责教学楼道的清洁维护,有的负责宿舍楼道卫生……人人都有固定的“岗位”及随机的任务。学期末,学校会根据学生们一学期累计的“积分”数额,决定其能否享受补助。办法实施后,学生领到补助后的行为改变了,再也没有出现奢侈挥霍的现象。通过付出劳动享受补助,学生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也体会到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学校里的一切工作都应赋予教育的意义,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的价值。
易非已不再那么讨厌他了,在那个家里,人人都觉得她是强者,所以没有人关心她,反而是在单位,敏之姐和戴主任,总是有意无意地表示很关心她。——难得有人对自己好,为什么要反感呢?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连火柴发出的微微热量,她都觉得很温暖。
美国《时代》周刊曾调查过两组人,一组有犯罪记录,另一组事业有成。对这两组人提出同样的问题:“在你小时候,母亲做的哪件事对你一生影响最大?”有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讲到了同一件事。其中一人是有犯罪记录的人。他说:“母亲端来一盘苹果,有大有小,有青有红,弟弟不假思索地就说要大的,遭到了母亲严厉地批评,其实我也想要大的,但我知道这样就会挨批评,就反着说,结果母亲很高兴,把大苹果奖励给我。那件事告诉我,要想得到大苹果就要说假话。”另外一个人事业有成,他也提到这样一件事。他说:“母亲端来苹果,我想要大的,可母亲却说,你们都去除草,谁除的多,就可以得到大苹果。最后,我除草最多,得到最大的。那件事告诉我,要想得到最多,就得付出最多的劳动。”
“一补资金”不同的发放方式,“大小苹果”不同的分配原则,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教育意义,给一线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价值最重要的体现。教育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所有工作都应有教育的含义。
我们国家在工业电气方面出口增加,占我国外贸出口比重也不断上升,反映出我们国家产业和贸易方面的导向,沿着高新技术产品方向发展。我们在这些产业当中还是处于进口与出口交替的阶段,更多的产品处于中级产品阶段,我们国家关于高精尖技术产品的出口以及一些电器工业产品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产品代加工贸易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机械工业运输设备规模比较小,仍然有很多的潜力、发展动力存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想不尽义务而享受幸福生活,最终将成为一个令人谴责或令人遗憾的人。权利与义务的和谐,个人幸福与为他人的幸福和利益而劳动的和谐,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理想,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情况下,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由此可见,学校的工作不能随意而为,而应精心巧妙地设计,提高工作的教育含金量,让教育丰满起来、厚实起来,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
(作者系山西省方山县第二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王梦茜
标签:住校生论文; 住宿生论文; 含金量论文; 山西省方山县第二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