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说话_亲子成长论文

如何与孩子说话_亲子成长论文

如何对孩子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讲话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师毅译

每当得知儿子又把家庭作业落在学校,忘带回家时,再通情达理的大人也会忍不住火冒三丈,张口吼道:“你怎么竟蠢到这个地步?”假期里,要是孩子们一天到晚除了打打闹闹就是吵个不休,再有耐性的大人也会心烦意乱,叫苦不迭:“嗨!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要孩子干嘛?”

生儿育女着实能够磨练人们的耐性,可既然“大局已定”,能否认识到对孩子不得使用伤害性语言,否则,可能会毁掉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这一点对父母来说,却非同小可。“父母们必须首先学会如何处理好自己的烦恼和挫折,方能教孩子如何处世做人。”儿童心理学教授、精神治疗专家道纳尔德·凯特说:“毕竟,成人们具有心理和感情上的能力来处理这类情况。”

这儿列举了大人们惯用的十种最有害的语言以及如何避免使用它们的技巧:

1.“你怎么就不能像——那样呢?”

玛丽这孩子常常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做作业,还记得住天天刷牙。可弟弟鲍比恰恰相反,总得让人不断提醒做这做那。为什么他就不能象玛丽那样呢?

一些权威人士认为,这种比较只能增长亲情之间自然对抗情绪。洛杉矶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弗拉明指出:“让一个孩子处于下风进行比较,他也许会萌生忌恨他的兄弟或姐妹的念头。”

因此,要明确你究竟想要孩子做什么。房间还整洁吗?桌子摆放得齐整吗?焦点放在你想改变的某个具体行为上,不要进行比较。

良好的习惯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帮助,这点应该对孩子讲明。比如,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赢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不必担心暑假期间还要进行补课。一旦孩子真正理解你的目的只是想矫正他做某件事情的方式,而不是要改变他这个人,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你迟早会看到他的进步。

2.“你怎么尽干些小孩子干的事?”

在一家漂亮雅致的餐馆里,你七岁的孩子不尽人意,像四岁小孩一样淘气起来,你感到尴尬掉面子。于是,朝她大声喝斥:“你怎么尽干些小孩崽子干的事?”结果怎样?这孩子小脸搁不住,犹似受辱,只是不理睬你,继续把盐面从盐缸里倒出来。

与其说将她激怒,倒不如平心静气地认认真真与她交谈,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改变。弗拉明说:“对孩子不良行为直截了当地说,‘我知道,今晚上床前你不想没电视看,我也不想把它搬走。可你要不乖些,那就别想看成’。话儿点到,小孩会很快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如何。”

3.“怎么非得老这么邋邋遇遇,让人看着像个小脏孩。”

正当你叫孩子穿蓝色围兜兜时,他突然闹着要穿兰博T恤衫和牛仔裤。于是,穿什么样的服装,然后梳什么样发型的争吵斗气开始了。

批评要有力,理由要充足。但应以这一点为基础,即:父母们自问:“难道我非得管这闲事?”凯特对大人们的忠告是:“如果孩子打算和朋友们出去,可随他的便,爱穿什么,就让他穿什么。然而,要是和你一起出去吃晚饭,那就不能这么放肆。孩子们需要懂得不同的场合需穿不同的服装。父母有权画出这条界线。”

4.“你太帅了,你真棒极了,你呀真是宝贝心肝儿!”

积极地标榜孩子甚至于也可能使孩子的成长受到遏制,使孩子一叶障目,不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正视自己。例如,“机灵鬼”这个称呼,也许会使其产生不能失败的压力。如果称他为“数学家”,那么这个孩子可能会压制对艺术酷爱的情感。

了解孩子的天份并对其加以鼓励,但不要给他打下一种定性标记。说:“你很聪明,我想你有能力做这做事!”这是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比起“好一个机灵鬼,那个测验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轻而易举”的话来少些勉强成分。

凯特接着指出:“消极的称呼又可能成为孩子自我定性的结论。如果指责一个孩子说他很懒,他很可能表现得甚至更懒,只因你的话已经对其表明这是他生来俱有的一种天性。”

父母怒气冲冲,大发脾气,给孩子做出消极定论时,应清楚自己的最终目的。这孩子真的很懒吗?或许他是忘了做他要做的事情。果真如此,可采取奖惩制度强制实行。孩子不是忘了倒垃圾吗?好了,从给他的零钱中扣掉一块钱!

5.“你怎么就这么的笨呢?”

说这话的主要目的往往是想让孩子们建立起自信。不过,像“你怎么就这么笨呢?”这类训斥恰恰事与愿违,结果适得其反,只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伤害。要从正面出发,增强他的自信,帮助他改进不良行为。要花时间去教孩子如何正确行动。比如,孩子大大咧咧,从不注意观察来往行车状况就径直穿越马路,可令其“过马路时你一定得牵住我的手。”孩子拉着你的手,你或许还说,“对了,牵住我的手,真聪明!这下,我们可以安安全全地过去了。”

6.“有时,我真想还是没有孩子的好。”

作为孩子,他从话里话外听到的是什么呢?“你没用,我不需要你!”凯特提醒道,“这种意识一直在孩子的大脑中萦绕着——常常被带进成年时代。”

你要是气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想说“但愿我没有你这个孩子。”医学博士威廉·考茨告诫当父母的,此时最好还是把话咽回肚里,改说,“有时,你使我非常非常生气。”

在事情尚未闹大时,建立一些规章制度为好。小孩一旦知道大人所期望的是什么,并见到大人言行一致,始终如一地坚持到底,会做出较好的反应的。

7.“走开,别打搅我!”

天下做父母的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但是发着脾气把孩子赶走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因此,做杂务事时,尽量让孩子参与。即使一个三岁的孩子也会乐意帮忙准备饭菜。“每当他们需要,你肯花时间和他们一起做事的话,孩子几乎不需要你单独抽时间专门照料。”考茨博士说。

如果你确实需要时间单独呆着,考茨博士建议你说:“我很喜欢你,可眼下我忙得脱不开身。”告诉孩子你干完活后会和他一起玩的。一旦他“执迷不悟,顽固不化”,你也许不得不说,“你要再打断我,那最好还是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因为这是我个人的时间。”用这种方法,可逐渐形成一种家规,而不是一味地拒绝。

8.“住嘴!”

这样的用语会给小孩造成一种印象:你根本不在乎他的意见。进而使他渐渐地把自己看成是不能提出任何有价值意见的那种人。

试试说,“好了好了,静下来,安静安静。”言之无效,可用平静然而坚定的语气进行纪律性约束或把电视关闭,把小孩送到他的房间。

记住:孩子们是通过榜样进行学习的。《轻松的家》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布朗姆森说,“你想要孩子彬彬有礼,你首先得对他们彬彬有礼。也许你不会对同辈或长辈人说住嘴,可你也不该对你的孩子这样说。”

9.“你非做不可,不然的话……”

空空洞洞地威胁最终会降低你的威信。孩子反而无动于衷,我行我素,继续做出不规范的行为来试探你对他的态度。

选择一样合适而特别的惩罚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告诉他“你要不马上住手,那么一个星期内你别想再玩它了,”或“你要是还这样,你就甭想吃完饭后去玩。”于是,小孩会明白利害轻重,不听话,你决不会善罢干休。考茨博士说:“一旦父母坚持原则,孩子们便立刻认识到大人是动真格玩正经的。对于小不点的孩子,则把他们送进自己的房间效果最好。孩子慢慢长大后,可渐渐撤消这类清规戒律。”

10.“你不赶紧跟我走,我就扔下你不管了”

千万别滥用小孩惧怕被抛弃的心理来吓唬孩子。父母应当成为孩子的保护伞,安全港。在父母温暖的羽翼保护下,孩子才能够走进社会。考茨博士指出:“如果孩子心理上常常害怕被抛弃,便易养成依赖性的性格。”

因此,当孩子刚刚学步,在街角处栽倒,大人应当告诉他:“来,跟我一起走,要不我用手牵着你走。”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做事磨磨蹭蹭,试着早点儿给他提醒。比如说,“你就剩五分钟时间玩玩具,然后,我们就动身了。”这比威胁着要把孩子留在家里的效果更好。

常言道:“一言即出,驷马难追”。然而,幸运的是孩子们的弹性很大,一旦你已经说出伤害孩子的话,仍有许多方法可以补救对孩子心理上所造成的挫伤。弗拉明告知:“回到孩子的身边,给他一个亲切拥抱并告诉她:‘我说你说得太狠了。有时,我一生气,就说出我并不想说的话。对不起!’这不仅有助于恢复关系,也教会孩子们在大人生气时,说出言不由衷的话后他们应当怎么做。”

总之,考茨博士认为,心目中应坚持这样一条重要的准则:要使孩子自始至终感觉到:父母永远是爱着他的!

标签:;  ;  ;  

如何与孩子说话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