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及其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美国论文,教育技术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22.42/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03)09-0011-05
未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信息激增的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使所有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社会有效地工作是学校面临的挑战之一。而技术在为所有的人提供学习机会,更好地服务于21世纪的工作、交流、学习和生活需求方面,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强有力的工具。
当今世界,技术已成为促进学习、交流及生活的技能的重要因素。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 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认识到了技术改变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的潜力。该协会与美国联邦教师培训和评鉴委员会、联邦教育部通过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NETS)联合制定了学生和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并于2000年正式出版公布。本文将结合美国教育技术学生标准及相关内容,探讨在我国中小学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问题。
一、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简介
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使K-12教育的财产所有者开发促进美国学校改善技术的教育用途的全国标准。该研究项目的合作伙伴包括多家教育和课程组织机构,以确保标准是在征得广大公众意见后开发出来的。这些合作伙伴包括美国教师联合会、全国教育协会、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学校图书馆员协会、管理和课程开发协会、软件和信息工业协会等11家教育机构以及国际阅读协会、全国数学教师理事会、全国科学教师协会等6家课程组织机构。该项目的联合发起人有美国教育部、国家宇航局、苹果计算机公司等。此外,该项目还得到了多方的资助。
该研究项目已开发出或正在开发的标准有:
1.国家学生技术基础标准:描述学生应知道技术的哪些方面和能用技术做什么(1998年6月)。
2.学与教中使用技术的标准:提供在教与学中有效地用技术的课程实例,将技术与课程结合起来(1999年秋)。
3.教育技术支持标准:描述对支持技术的有效使用绝对必要的专业开发、系统、利用及支持服务(正在进行中)。
4.技术使用的学生评估和评价标准:描述评价学生进步、评价学与教中技术使用的各种方法(正在进行中)。
(二)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提出的背景
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剧增,社会中的工作、工具、通讯、信息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毕业时能在当今的劳动
力市场谋得一份工作或进一步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和培训;雇主希望雇员诚实、可靠、有素养,并能推理、交流、做出决策以及会学习;社会希望学校把儿童培养成为不断技术化的和以信息为基础的世界中的好公民、有生产力的社会成员;国家领导、教育部以及其他联邦机构认识到技术在21世纪教育中的基本作用,尤其是儿童要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成功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必须能有效地使用技术。教育应使学生成为:熟练的信息技术使用者;信息的搜寻者、分析者和评价者;问题的解决者和决策者;有创造性的和有效的生产力工具的使用者;交流者、协作者、出版者和制造者;见识广的、负责任的、有贡献的公民。培养学生科学认识、利用技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技术,既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又认识到其局限性。
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强调学生应从课程内容中知道什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将技术的使用作为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工具,用于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交换信息和进行交流。因为学生光知道课程内容本身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将知识应用于建构新的理解力、解决问题、做出决定、开发产品和进行交流,而技术能促进这类学习。
(三)有助于标准实施的基本条件
学校的学习活动要取得成功,不仅仅依赖于技术,还需要有为学习、教学和教育管理有效地使用技术的必备条件。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提出了创造有利于技术使用的学习的基本条件,它们是:教育系统有远见的支持和领导;教育工作者精通为促进学习的技术的使用;内容标准和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对促进学习的技术的有效评价;有机会使用当代技术、软件和电子通讯网络;对维持和使用技术资源的技术支持;提供专门知识、支持及真实的交互作用的社区伙伴;对持续的技术使用的不断的财政支持;支持新学习环境的政策和标准。
新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发现和利用当今的信息和资源、应用学术技能解决现实世界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这些环境使学生从事将教育技术技能和相关课程内容交织在一起的活动,要求学生应用解决问题及使用适当的学习、协作、交流的工具的策略。因而新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表1 新的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比较表
最有效的学习环境将促进相关内容的学习并强调传统方法与新的方法的结合。因而,学习环境应让学生做好以下准备:运用各种形式的媒体进行交流;以各种方式利用和交流信息;编辑、组织、分析和综合信息;根据已搜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进行归纳和概括;知道内容并能根据所需获取额外的信息;成为自我指导的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协作;以合乎道德的适当方式与他人相互作用。教师应了解适当地使用技术能丰富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社会发展变化所需的技能。
(四)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颁布的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是一种指导性或参考性标准。各州的学校可以执行,也可不执行,还可以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再制定自己的标准。该标准得到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负责人及学校的认同。标准分为六个部分。
1.基本操作和概念:1)学生能正确理解技术系统的性质和操作;2)学生熟练地使用技术。
2.社会、伦理和人类关怀:1)学生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2)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技术系统、信息和软件;3)学生发展对技术用途的积极态度,以支持终身学习、使用、个人追求和生产能力。
3.技术生产力工具:1)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增进学习,促进学习能力,提高创造力;2)学生在建构技术提高模式、准备出版物、创作其他创造性作品的协作中使用生产力工具。
4.技术交流工具:1)学生使用电讯工具进行协作,发表言论和作品,与同伴、专家和其他公众相互交流;2)学生使用各种媒体和形式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有效地交流信息和思想。
5.技术研究工具:1)学生使用技术查找、评价和收集各种来源的信息;2)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加工处理数据并报告结果;3)学生根据特定任务的适当性,评价、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成果。
6.技术问题解决和决策工具:1)学生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和做出明智的决策;2)学生在开发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策略中使用技术。
(五)有技术素养学生的行为表现指标
NETS研究项目还开发一套描述从学前到12年级教育阶段有技术素养的学生学业成就指标。其基本假设是,通过贯穿学生教育阶段支持学习的配套活动,使学生的技术技能得到发展。这些技能经介绍、强化到最终掌握,被整合进个体的个人学习和社会框架中。这些轮廓与相对应的标准描绘了终身学习和有生产力的公民的基本的、切实可行的目的。各年级段的行为表现指标分为:K-2年级,3-5年级,6-8年级,9-12年级。由于篇幅所限,仅举6-8年级行为表现指标作为例证。在8年级学习结束之前,学生应:
1.应用策略确认和解决常规软硬件的日常使用中发生的问题(1)(注:各行为指标后面括号的数字是与前述六类标准相对应的)。
2.举例说明信息技术中正在变化的知识和这些变化对工作场所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2)。
3.在使用信息和技术时表现出合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讨论误用信息和技术的后果(2)。
4.使用特定的内容工具、软件和模拟(如环境调查、图形计算器、探究环境、Web工具)支持学习和研究(3,5)。
5.应用生产力或多媒体工具和外围设备通过课程支持个人生产力、群体协作和学习(3,6)。
6.运用技术资源给课堂内外的公众展示和交流课程概念设计、开发、发表和提交产品(4,5,6)。
7.运用电讯工具和协作工具与同伴、专家和他人协作调查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信息,为课堂内外的公众开发解决问题的办法或产品(4,5)。
8.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资源完成各种任务和解决问题(5,6)。
9.展示出对构成硬件、软件和连接性的概念及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实际应用的理解力(1,6)。
10.研究和评价有关现实世界问题的电子信息来源的准确性、相关性、适当性、广泛性和偏爱(2,5,6)。
(六)培养有技术素养学生的课程实例
为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技术整合进课堂,培养有技术素养的学生,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提供了与培养有技术素养学生相应的课程实例。由于篇幅所限,现只例举6-8年级段的一个教学实例,以供参考。
个案(6-8年级)
内容:路易斯安那劳动力市场。年级:8年级。所要求的技术素养行为表现指标包括:5,6,7,8。学科领域:数学、社会研究。
在玛撒威利小学——一所小规模的农村K-8学校。劳拉·斯特拉恩与她的8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中研究了路易斯安那州的劳动力市场。学生们通过因特网访问路易斯安那州劳动局的网址(http://www.Idol.state.la.us),搜寻了该州居前20位的职业。美国劳工部接收并发布来自各州的劳动力信息,每天更新其统计数据。
学生们被分成许多小组。每一组挑选5个职业并设计了一个调查。每个调查用于询问其他个体关于这些职业估计的年收入。然后,学生们帮助分析调查结果,将所得结果与劳工部及其他因特网址所公布的实际薪金进行比较,计算平均估计值,以适当的图的形式展示信息。该班的学生将他们的结果提交给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委员会,以说明在路易斯安那州给学校提供技术资源的重要性。
该课题提供了运用技术获取、分析和提交信息的无数机会;利用电讯工具获取信息,然后运用文字处理、数据库、表格、绘图和多媒体软件分析和提交信息;并最终用与广大的公众分享调查结果。
二、启示
(一)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全国教育技术标准,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抓紧制定体系比较完善的、对全国有指导性的教育技术标准,包括教育技术学生标准、教育技术教师标准以及教育技术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标准等一整套标准,而且其中一些标准还要细化为行为表现指标,同时要为教师提供运用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个案,以便广大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具体操作。
在制定标准时,要借鉴美国的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及相关内容,吸取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注意收集专业文献以及地方、国家文件中的有关信息,并注意听取教育技术专家以及家长、教师和课程专家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以便使所制定的标准得到社会和广大公众的认可。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可以肯定,技术将会是21世纪学校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中小学各科的课程中,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的核心,也是目前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它要求教师在各学科教学或跨学科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教育不单单是开设一门课的问题,应考虑这门课程能为其他科目提供更大的信息量和更多的帮助,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和学习的一种手段,应在其他科目中得以应用。
美国K-12教育中的技术教育不是为技术而教技术,而是将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研究、设计和创造的工具。他们不只是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掌握,更重要的是着眼于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进行信息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及利用,认识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策,成为有责任感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社会成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批判性和探索发现精神、研究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充满着人文关怀。
当前,我国中小学正在逐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如何真正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自1982年将中小学计算机课作为选修课进行实验开始的。有些起点早的地区和学校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经验和教训,有的走入将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专门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误区,纯粹地教学生键盘录入、计算机语言、网页制作技术、用计算机语言编程等等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被当成一门纯工具性课程、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有的还陷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学生为考证而去参加各类计算机班的学习。这实际上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教育,其结果是,所培养的人可能会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网中之物”。这说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没有真正领会到培养有技术素养学生的精神的实质。
有两个调查很能说明我国和国外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差距。《北京青年报》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从中看出,我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电子邮件。而美国儿童有线电视广播公司的调查则为,在美国67%的儿童上网是为了获取信息,65%的玩游戏,49%的是聊天或使用公告牌(BBS),48%的儿童利用互联网开展研究和创造性的活动,46%的儿童下载网上资料。调查表明,美国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开展研究工作和创造性工作。
信息技术教育在本质上不等同于计算机专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专业计算机人员,使他们能够胜任软件开发、系统开发、组建网络等高级计算机工作。信息技术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即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并创造新的信息。信息技术教育更注重人的信息意识与熟练使用信息工具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可喜的是,教育部于2000年10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起的5到10年,全国中小学全面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部领导指出,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学校决不只是增加开设一门新的课程,不是单纯扩充教学内容而已,也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技术原理、网络及应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
(三)通过基于资源的学习,实现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
基于资源的学习,简言之就是学生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作用来开展学习。资源包括一切有助于个人有效学习的因素,包括信息、人员、教材、设备、技术和环境。在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而不仅仅是传统教学的附加物。基于资源的学习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实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问题的设计者和解答者,教师主宰着学生的学习,学生被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学习。而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则不然,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成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研究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学习资源成了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采取负责的行为,主动地探求知识,根据个人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及时调整学习进程,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学习资源成为学生主动猎取的认知对象,成为学生用来获取知识、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数据处理及思想表达的学习手段,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既可分散独立学习,也可组成小组协作学习,进行调查、实验、资料搜集和发表意见等,互相交流心得、商讨问题。通过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的信息素养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逐渐成为自主的、独立的、终身的学习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网络环境的制约,学习模式基本沿用传统的以集中授课点为主同步教学,被动式、灌输式仍占有重要成份,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以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的优势还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基于资源的学习和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学习情境,多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