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是基础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兼论英语交际能力的运用及培养途径_英语论文

基础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吗——三论为交际运用英语能力及其培养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英语论文,培养学生论文,英语课程论文,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两个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都明确规定:“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正由于总目标位居课程标准的基石、核心、灵魂和第一要素的地位,又直接体现英语教育教学发展和价值的取向,所以我们就很有必要探讨这个基础英语课程总体目标规定得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否符合社会、教育政策和英语课程发展以及师生个人发展的需求,说得具体和直白一点就是,基础英语教学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吗?

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总目标产生的历史背景

为什么英语课程标准要一改,或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以往英语教学大纲所有规定的总目标,而提出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过分重视知识讲解与传授转向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过分重视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讲解与传授的倾向不符合语言习得理论和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和实施的策略方法,这也是造成英语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由此得出结论,基础英语教育教学必须改革,英语教育教学必须从过分重视知识讲解与传授转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此,要淡化语法知识教学,强调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真实任务,或在做事过程中习得英语。可以说,这是提出英语课程总目标——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最根本的原因。

(二)从片面发展读写能力转向培养综合听说读写能力

提出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英语教学中存在片面强调读写能力的发展,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为发展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和用英语完成在真实情景中的真实任务,基础英语教学就必须从片面发展读写能力转向培养听说读写语言的综合能力。否则,缺失听、说英语能力,仅凭英语读写能力自然难以达成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真实任务、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用英语思维的目的。

(三)从分类课程转向综合课程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把原来单一的英语课程,细分为多种分类课程,原以为,这种细分可以集中教师精力,充分展示教师特长,极大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但是事与愿违,由于缺失整体性的联系,相互割裂的多种分类课程,不仅未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反呈下降趋势。当前某些课程改革的积极推动者们又认识到整体性的重要性,而把有些细分的英语课程整合成综合英语课程,于是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综合英语课程又有恢复的趋势。这应验了一个哲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过,这并不是在倒退,而是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在改进中不断前进和发展。但是,这里需特别注意的是,综合运用英语能力是大学综合英语课程的目标要素之一,并不一定能作为规定基础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的重要依据,因为毕竟学习对象、学习阶段和学习总目标有所不同。

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概念

质疑、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须明确论题的概念及其内涵。概念模糊,内涵不明就难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而质疑和探讨英语课程总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概念及其内涵,首先需区别类似的两个概念: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这将有助于讨论、辨明、认清和解决问题的实质。

(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如何理解和解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概念问题上,采用分析和综合逻辑思维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能围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个词语,分析出不同的要素,然后再把这些要素综合起来,我们就不仅能理解和解读它的表层确切含义,而且还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它的深层意义。据此,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可分析出两个不同要素组合的词语和概念:1.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无论从表层字面意思,还是从内涵深层意义的视角来看,这两个词语组合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下面作一简要的辨认和解释。

1.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顾名思义是指综合语言知识,陈述性知识,即综合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知识。那么,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是指综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运用英语的能力。这里强调的是“综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并加以运用的能力。

2.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如果我们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置于英语课程标准或整个英语教育教学的语境中来理解和解释,则它可能强调的不是“综合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而是“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即“综合听说读写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可以从分析英语课标总目标各因素的站位层次中获得证实。位于第一层次、核心层次的总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含有两个次子目标,即下位层次的要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此,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的是能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转化成“综合(听说读写)语言运用”的能力,即综合听说读写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如果我们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的“综合”一词去掉,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运用和运用语言两个词语几乎是同义词,经常可以互用和替代。因此,对于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概念来说,无论采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或是从表层字面意思和潜在意义视角,都可理解和解释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两者意义基本相同。从表层字面结构分析: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或者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都是强调“综合运用”的能力,都可理解和解释为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或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相比,前者运用较为普遍和确切,不易产生歧义。诚然,两者再与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或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概念相比,则后者更为确切和更能体现英语作为外语教育交往的本质特征。

三、英语课程总目标的要素、层级及其关系

英语课程总目标的结构要素、层级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学生、教师的需求和英语课程本身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在论述英语课程总目标的内涵和理论体系时,首要问题是必须明确英语课程总目标的内在要素、要素的层级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英语课程总目标的要素、层级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定位在英语教学中是十分关键性的问题。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能定位为基础英语教学总体目标吗?为了能确切、妥善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根据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理论基础作更深层次的分析、探讨和论证。

1.从哲学的视角看

哲学把自然科学知识、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思维素质划分为知、情、意三个要素。比如,康德把人类积累的知识划分成三类:认知需求知,道德需要善,意志需要美。如此,人们如若能协调、和谐发展知、情、意三个方面,那么就能成为性格和善、道德高尚、快乐、幸福和完美的人。马克思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以此为出发点,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发展人的独立人格,培养实践能力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和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认识、改造世界,认识、改造自身的自觉、主观能动性和完善自身的全面素质。我国教育则明确提出,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能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从语言学的视角看

从语言学的视角来看,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素养或英语认知能力具有三个重要要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运用。英语素养居三角形之中,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运用(准交际能力)则位于三角形的三个角(如下页图)。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运用是英语素养中的三块基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素养的三个要素组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完整统一体,缺少其中之一就难以组成完整的英语素养和实施英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并列处于同一层次之中,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层级体。[1]

3.从心理学的视角看

英语教学中,广义的英语知识存在着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重要要素: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等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能力或交际运用语言能力,而策略性知识是指内在调控的认知策略和方法。这三种知识既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在人的学习信息加工系统过程中,外部信息经过感觉记忆和工作记忆转化进入长时记忆中时,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技能和能力)分别储存在大脑不同的区域之中。[1]由此可见,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等信息都分别独立地凭借相互联系和关联的概念、命题、表象、网络和图式结构表征,以相似性和连接性的生成方式从感觉记忆和工作记忆储存(在)进大脑长时记忆之中,以供在信息交流需要时,也凭借概念、命题、表象、网络和图式结构表征,并以辨别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或差异点的关键属性产生和生成方式,有意识和无意识自动化地随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回归工作记忆之中,并进而用言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感。

4.从教育学的视角看

从教育学的视角看,较早的西方课程长期以来把教育目标分成三类:事实、技能和态度。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Spencer)提出五项目标领域:自我保全,获得生活必需品,抚养和教育子女,维持适当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满足爱好和情感。[2]泰勒则把课程和教学行为分成两类:行为和内容目标。布卢姆(Bloom,1956)提出三类目标: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3]巴班斯基主张三类教育目标:教养、教育和发展。[4]

我国古代西周官学和春秋孔子私学设置的“六艺”课程:礼、乐、射、御、书和数,本质上也是六个智能目标领域。

我国外语教学中教学目标则提出五要素分类目标:(1)情意;(2)掌握英语;(3)智力;(4)文化;(5)自学能力及它们的亚类分目标体系。

(二)目标要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英语教学总目标蕴涵着五个核心要素及其子因素。五个核心要素,即情意、认知语言、智力、文化和自学能力,这五个要素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并互相促进提高,组成一个综合、统一和完整的整体。

1.情意

情意包含情感和意志两个要素。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社会和生活世界的主观体验的情绪和态度,是人的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等的各种心理因素。意志是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自觉能动的理性行为,是人们在履行和体现优良思想、品德、情操等自觉能动的理性行为过程之中,呈现出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将情意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旨在体现人文精神,尊重学生和教师的价值取向,这就需关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坚强意志。这是由于情感和意志是以人为本教育的基点所然。

2.掌握英语

发展英语素养或掌握英语,或认知语言,蕴涵英语知识、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英语能力三个主要方面。英语教学不能只关注情感意志,而轻视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作为人,不仅要具有优良道德品质,乐观向上、大度豁达、奋发图强的积极态度,也应努力掌握精湛的英语语言知识、纯熟的英语言语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更确切地说是掌握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往的能力,或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智力

智力又称智能、智慧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既相对独立,各具自身发展的规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首先,从认知思维活动和语言发展的视角看,思维与语言都是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与客观物质世界相联系和互动的产物。认知客观物质世界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相反,语言只有通过思维活动才能反映和表述客观世界。语言一旦产生,就与思维紧密相连,难分难离。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物质外壳和客观物质的载体。语言随思维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而产生、变化和发展。同时,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也加速、促进思维能力的生成发展。无论是形象思维活动,或是逻辑思维活动完成的任务,都是借助有组织和重构的语言来实现的,而且语言与逻辑思维活动较之与形象思维活动的联系更为紧密。其次,从思维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视角看,思维认知学习加工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吸收、加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也是运用语言对信息译码、编码的过程。只是这种译码和编码过程是凭借语言,并以概念、表象、命题与命题网络、图式表征和程序表征来实现的。人们在进行听话和阅读活动过程中,理解的是思维的内容,而不关注语言表层结构;人们记住的不是逐个单词、语句和语篇,而是单词、语句和语篇表述的命题意义或段落大意;人们言说、书写和对话交流表达的也主要是思想内容,而不是语言,纵然,人们也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使用更准确和精当的语言。但是,人们在理解和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思维活动时,是基于问题情景,从长时记忆的概念、命题网络、图式中提取和辨别相关概念、命题网络和图式的不同特点进行匹配、重组和构建,继而即刻转化和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交流思想情感。因而,语言在此思维活动过程中起了再现、转换、重组、指导和调控的功能,从而极大地、迅速地促进、丰富和提升了人类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4.文化

思想文化内容的范畴一般可以分成三个层次:高层次的哲学、政治、语言、文学、音乐和美术等,普通层次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举止行为等和深层次的美丑、好恶审美观、时空观、人的社会角色等。由此可见,语言是思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思想文化和语言都是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获得和发展的。语言的意义体现社会思想文化的内容,语言是思想文化编码和译码的工具,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思想文化是语言的具体内容。民族社会的思想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社会约定俗成性的形成,而思想文化的积累和发展又主要依赖于语言表述、记录和传播。因此,思想文化与语言既相互独立,各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高。

5.自学能力

英语教学总目标亦不能只关注情意、语言、智力和文化,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学能力是学生自我定向、自觉学习过程中独立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自我调控策略、方法和自觉选择学习方式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必备的最为核心的能力之一,也是人类终身学习最为宝贵的能力之一。自学能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英语知识、技能、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促进智力、思维和思想文化意识、修养的发展,还能直接激励和提升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坚强意志。自学能力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是英语教学总目标的其他核心要素难以替代和涵盖的关键因素。

总之,情意、掌握英语(包括知识、技能和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智力、文化和自学能力等核心要素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提高,价值取向一致,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栋梁之才。

四、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吗

从分析、探讨和论证英语总目标的要素、层级及其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已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吗?答案似不妥。如若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总目标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元要素,那么这就意味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鹤立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之上,鹤立于情意品德、思想文化、智慧能力和自学能力等诸多核心要素之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也就摇身一变,超越其他所有核心要素,成了至高无上、惟我独尊和单一核心要素的总目标。于是,在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首次在外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设置为凌驾于语言、语言技能、言语能力、情感意志、思想文化、智慧能力和自学能力诸核心要素之上。而诸核心要素也第一次被转化为隶属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下,并成为它的下位子目标。显然,这违背了教育是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违背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总方针,也违背了多元目标制定的价值取向。因此,无论从英语教的理论与实施,还是从英语学的学理与实践视角来判断和评价,规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单一因素为总目标,至少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一)片面追求工具性,忽视人文性,与人的全面素质发展背道而驰

英语课程的性质和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和相互融合的性质。英语课程不能忽视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技能和能力,而片面追求人文性。同样,英语课程总体目标也不能忽视德育、智慧、美育发展和社会思想文化熏陶的人文性,而片面追求学习和掌握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工具性。显然,这种片面强调掌握科学知识的工具性,缺失人文性的关注,充其量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缺失精神和丧失心灵的生产机器。因为,人是有思想、情感、意志、智慧、心灵和审美需求的人。片面追求工具性,往往就会忽视人的极为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生活世界,甚至排除人的智慧发展和审美情趣要素,以致使人成为缺失优秀社会思想文化修养的人。如果这样的话,人就难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就只能成为没有灵魂的工作机器。正如爱因斯坦所强调的,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单独提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片面追求科学文化知识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人文性的另一面,是与人的全面素质发展格格不入和背道而驰的。

(二)重英语知识、技能、能力的表层性,轻培育人的独立人格、自由本性和自觉能动性

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但这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的要素,甚至可以说仅仅是一个表层性的要素,而深层次、更主要的教育是育人的教育,育人的目的是培养、发展和完善人的独立、自觉、自然和自由本性,把人培育成具有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人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人。而这种独立、自觉、自由、创造性的主观能动性,一经充分发挥,不但能内化和根植于人的思想情感、观点、理念和信仰之中,进而成为极为自觉的信念和要求,而且还能创造性地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见之于自觉、必然和自然的习惯行动,使之能改善和创建人与人之间赖于生存、活动的现实社会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行为准则和运动机制。

(三)无限扩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范畴

规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英语课程总目标的最根本问题还在于它无限扩大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范畴和无限放大了它的功能。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能决定和涵盖思维智慧能力,相反它还从属于思维智慧能力。因为思维智慧能力是它的基础,思维智慧能力的内容决定语言的形式。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不能决定和涵盖思想文化,相反,它还隶属于思想文化,因为,它是思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纵然不是全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不能决定和涵盖自学能力,更不能决定和涵盖情意品德,因为缺失自学能力就难以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而缺失情意品德的人至多也只能成为没有灵魂的生产工具。由此可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代替、涵盖不了语言知识、言语技能、情意品德、智慧能力、思想文化和自学能力,更不能本末倒置,强行把它们置于、隶属于自身之下的下位层次。

(四)忽视运用语言直面交际的双向性和多向性

我们仅从英语课程的英语素养或英语认知目标范畴视角来看,提倡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不完全符合语言本质特征的学理。这里暂且不谈英语素养或认知目标,除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外,还有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交往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语言交往行为,而且人们主要凭借这个语言中介物才能实现其交往和对话行为。

首先,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交往功能、沟通功能和交际功能。语言与交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强调语言非直面单向性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至少有只强调语言运用非直面的单向性,而忽视语言运用直面交际的双向性和多向性之嫌。

其次,既然语言是交际工具,那么它既具十分重要的语言内在意义层面。同时还蕴涵着更重要、更深层次的我与你双向交流以及我、你和他多向沟通的人际交往关系的需求层面。语言不仅重在意义,而且更重于人与人之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交往和需求。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需求就成了社会人际关系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思想情感的四个最为核心的词语,缺失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思想情感活动就会深受影响,甚至难以实现。

英语作为语言,具有语音、字形、意义和用法特定的特征。尽管如此,它自身不能交际,不能实现交流思想情感的交际功能。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英语仅仅是,也只能是用作交际的工具,是一种理解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理解不仅是理解口头言说和书面文字的意义,表达也不仅是口头言说和书面文字表达意思。更重要的是,语言只能在被人与人之间用以相互交往、交际和沟通需求时,才可能实现其真正表情达意的功能。之所以说语言的本质功能是它的交际性和交往性,是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感,就是因为语言不单指称客观社会生活世界的物质表象和表述自我个人的需求、信息、思想情感,而且它还蕴涵着更重要的方面,比如针对谈话对象所抱的情感态度、传递思想情感的需求、信息的可信度以及对方所期盼的需求和信息的急迫程度等。

人与人之间必须在使用语言过程中体现直面双向或多向交际功能和实现直面交流思想情感活动的目的。那么除了语言自身内在的语音、字形、意义、用法因素和人们中的我之外,还需相互沟通的对象:人们中的你和他。你和他是人们言语交际和沟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只有有了我,另外还有了你和他,人与人之间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才能达成,英语的交际本真功能才能实现。

不仅如此,除了交流对象之外,人们在使用英语交流信息时,还应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需求或目的、所处的场景、时间、地点等诸多方面的条件。众所周知,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空,人们使用英语交流的思想情感和需求迥然不同。诸如,学生在教室里与教师交谈,病人在医院里与医生交流,购物者与营业员的沟通,士兵在训练场上听从或应答长官的口令,雇员与老板的对话,以及旅游者向陌生人问路等等,他们所直面交流的需求、思想情感和信息,以至于使用的语言和语音、语调也存在极大的差异或截然不同。

因此,英语课程总目标之一,与其提出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不如提倡交际运用、运用英语交往、或沟通、为交际(综合)运用英语能力、运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运用英语沟通思想情感的能力和为交际能力打下基础等等,更为贴近和确切体现基础英语教学的交际功能本真特征。

五、建议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总体目标不宜单独或唯一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英语教学总体目标的提法需要积极和妥善改进。以下是改进基础英语教学总目标的几点建议。

(一)发展综合素养

首先,建议英语教学总体目标修改为发展“综合素养”或“全面素养”。

既然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基础外语课程总目标存在着片面性、表层性,以及以偏概全和无限扩大其领域和范畴的弊端,那么什么才是基础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呢?笔者认为,英语课程总目标应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养蕴涵:英语语言知识、言语技能、为交际运用英语能力、情意品德、智慧能力、思想文化和自学能力。由此,我们建议把英语课程总目标图解如下:

(二)发展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既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仅标志非直面交往的、单向性理解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际关系的我、你、他之间直面交往的双向性和多向性理解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那么英语教学缺失人际间直面双向性和多向性交往的训练和使用,就难以实现和满足人们沟通、协调思想情感的需求,就难以体现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特征。因此,与其提倡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如提诸如“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往能力打下基础”,或“为交际(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其教学途径也需采用英语知识练习、英语技能操练和英语综合性、交际性训练等多样化的途径。

标签:;  ;  ;  ;  ;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是基础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兼论英语交际能力的运用及培养途径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