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中心小学校,408113)
社会的进步引发和促使教育的变革,当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不断冲击我们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索和探究机会。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与学的途径、空间等都有了一系列的变化。在今天,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下,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注意从儿童认识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利于儿童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数学环境,注重学生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一、基于生活,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在使用教材时,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组织、分析、应用信息,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或指导他们到生活中去发现,使他们明白学习不仅可以以书本为依据,也可借助课外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取知识。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正有利于培养小朋友们的数学意识。教材中的许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后以此为切入点,使生活和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如第二册中的“分类”,我采用圆片和三角形为认知材料,都是学生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按一个因素分类的分类标准(一年级上分类)为认识起点展开教学的。当学生们已经掌握基本内容后,我又拿出一大堆颜色不同的男女皮鞋和几个货架,引导学生们分类摆放在货架上。由于情景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非常踊跃,纷纷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法,把颜色相同的男鞋放到一起,把颜色相同的女鞋放到一起,该课例充分应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分类方法,突出一个“分”字,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中,我还通过,“你是怎样分的”的提问,让学生总结分类法,再将这种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及时体会所学知识的运用价值,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分类方法的掌握水平。如此这样,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
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已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数学学习不在是一种被动的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的过程。数学新教材的编排上也体现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随处可见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体现了从知识转化到数学活动的过程。
如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材提供的情境是数停车场的车、小棒图、春游活动等许多孩子喜欢的游戏场景,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观察、描述上述情景,并提出问题。
(1)“要计算一共有多少辆车”,怎样列式计算?
(2)你能试着算一算25+9=□吗?
(3)计算25+9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4)引导学生摆小棒,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探索成果。
从这一课例可以看出,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学完该例,学生能感受到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应该为学生创设探索数学知识的机会和条件,关注每一个新知识的获取。在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或场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探索,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学会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万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这是因为以往的以听讲、记忆、模仿为主要标志的接受学习,更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者的被动,学习过程的消极,学习结果指向知识与技能;而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更容易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价值观。例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们可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和领悟到什么是“面”,什么样的图形是球。从而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延伸学习时空
课堂是学习各类知识的重要途径,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把学习的时空向课堂外延伸是必然的发展。延伸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1、结合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在引导学生学习20以内的数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家中的人口数、门牌号、楼层、电话号码等,感觉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要求学生到街上的商店观察价格标签,进行购物活动,在实际的环境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2、进进数学实践活动。如学习统计时,除了教材提供的统计对象以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对学校班级、各班人数、天气等进行统计,其中有些统计对象学生比较好操作,而天气或气温等的统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在指导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有关天气或气温的信息,他们提出,可通过自己观察、看《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看报、询问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等等途径;其次要督促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最后汇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练习机会。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注重教学反思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我在教学工作中时常进行教学反思,记录教学随笔,但在新的理念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有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要涉及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素质。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个体差异,保证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此外,还可以采取同学间互评、老师评学生以及学生评老师等各种方式,使教师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得到更深入的发展和提高。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加强少年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学习,还需要我们加强与同学们的课外交流,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适应教育新形式。
总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探索,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论文作者:李先明 王向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方式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