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跳仓法”施工在建筑工程的应用论文_闫旭华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摘要:在建筑物地下结构的施工中,由于建筑物的超长设计,温度后浇带的设置不可避免,采用“跳仓法”施工工艺可以将地下结构提前封闭,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同时有利于有害裂缝的控制,减少后期渗漏的隐患。

关键词:跳仓法;地下结构;混凝土;后浇带

1、工程概况

所依据的工程实例为郑州市的某工程,建筑物基础面积约为6.5万㎡,地下车库为地下1F,主楼地下2F、地上33F,主楼采用筏板基础,地下车库采用独立基础+防水板,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主楼为剪力墙结构,工程抗震设防烈度7度。

2、“跳仓法”原理

“跳仓法”施工是运用“抗放兼施,先放后抗”的原理,通过合理的跳仓间距,在跳仓施工阶段,释放混凝土早期应力,即所谓“先放”;在封仓阶段,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已经有所增长,充分利用混凝土的约束减小应变,即所谓“后抗”。通过封仓后及时施工防水层、回填土等措施,避免结构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使结构承受收缩和温差作用减到最小,达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目的。

采用“跳仓法”施工,减少了温度后浇带的混凝土剔凿、钢筋除锈、垃圾清理等大量工序,有利于结构抵抗有害裂缝的产生,能有效避免基础底板发生渗漏,提前进行地下室防水和土方回填等工作,大幅节省工程的工期。

3、“跳仓法”施工设计

3.1仓位划分

本工程基础面积约为6.5万㎡,尺寸为276m×265m,主楼与地下车库之间设置为沉降后浇带,车库之间设置为温度后浇带。沉降后浇带按原设计施工,温度后浇带采用“跳仓法”工艺施工。“跳仓法”设置的原则为“隔一跳一”,分仓缝适当错开,相邻仓位的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由于本工程的基础面积较大,将底板分成46个仓位。仓位划分详图如下:

基础底板分仓位平面图

3.2施工顺序

地下车库在平面上共分成三个施工区域:1#、6#、7#主楼及相邻车库为第I施工区;2#、3#、4#、5#主楼及相邻车库为第II施工区;8#、9#、10#、11#主楼及相邻车库为第III施工区。

根据“跳仓法”的原则和现场仓位划分图,根据周转材料的供应等实际情况,在每个施工区可分成多个批次进行施工,首先施工1号、3号、5号、8号、10号、12号……等仓位,待砼浇筑7天后方可浇筑相邻仓位。

3.3施工方法

充分利用混凝土本身的抗拉、抗压、徐变、收缩特性,在混凝土浇筑后5到10天期间将内应力释放出来的"抗与放"特性原理,按照“隔一跳一”的原则施工,这样避免设置温度后浇带,解决了基础底板后期封闭存在有害裂缝的隐患。

3.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4.1混凝土设计

(1)基础底板混凝土为C35 P6,现场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80±20mm;

(2)氯离子含量占胶凝材料总量的比例最大不超过0.1%;

(3)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g/m³,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小于320kg/m³;

(4)采用60d强度作指标时,应将其作为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5)要求初凝时间在6~8h、终凝时间在10~12h。

3.4.2原材料要求

(1)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比表面积小于350㎡/kg;碱含量小于0.6%;水化热3天小于265kJ/kg,7天小于300 kJ/kg;

(2)碎石粒径为5~40mm连续级配且含泥量小于1%;

(3)细骨料为含泥量小于3%的中砂,砂率宜为35%--42%;

(4)掺合料选用Ⅰ级粉煤灰或矿粉,细度不大于4500㎡/kg,氧化钙含量不大于2.5%且体积安定性合格;

(5)外加剂采用减水剂和膨胀剂,使用前必须先做试验;

4、“跳仓法”施工要求

4.1混凝土生产运输

(1)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站在生产混凝土时严格执行同一配合比,开盘前应对所有计量设备进行校验,确保计量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2)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运输距离、砂石含水率、坍落度损失等情况适当地对原配合比(水胶比)进行微调,确保浇筑时的坍落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3)根据天气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入模温度,防止出现温度裂缝。

(4)保证连续供应,防止间隔时间过长出现冷缝,影响基础质量。浇注之前对混凝土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进行察看,制定应急方案。

(5)现场合理安排调度人员,防止运输车等待时间过长,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6)严禁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加水,控制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

(7)运输车每次清洗后注意排净料筒内的积水,以免影响水灰比,同时还要将运输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以免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过大,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4.2混凝土浇筑

(1)浇筑前,应对泵管进行检查,对地泵进行维保,防止浇筑过程中出现地泵损坏、泵管被堵等意外事件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2)浇筑时,保护好温度监控点,做好醒目标志,同时进行监测。

(3)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复核钢筋的位置,并及时采取复位措施。

(4)使用振动棒时,注意不要触碰钢筋与埋件、预埋螺栓、暗管等,如发现变形应及时校正。

(5)浇筑后,应及时安排工人进行收面和覆盖,为减少收缩裂缝,待混凝土表面无水渍时,用收光机进行二次抹面。

(6)雨期施工应备有足够的防御措施,及时对已浇筑的部位进行遮盖避免露天作业。

4.3混凝土分仓缝处理

分仓缝应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在地下室底板封仓前,应剔除分仓缝处的浮浆、钢丝网、松散混凝土,并对其余部位进行凿毛,然后将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对分仓缝处的钢筋进行复位和调直,最后按施工缝要求安装橡胶止水条并用水泥钉和粘胶固定好。

4.4混凝土养护

养护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好温度和防风条件,使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养护,通过降低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减少混凝土表面干缩,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抗裂能力,达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如下:

(1)安排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同时做好测试记录;

(2)保湿养护的时间不少于l4d,并时常检查表面覆盖层的完整情况,保持适宜的湿润;

(3)为了防止混凝土因内部温度过高产生温度裂缝,保证混凝土在一定时间温度、湿度的稳定,使胶凝材料充分水化,前期主要是潮湿养护,防止表面脱水,产生干缩裂缝;

(4)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5、结语

如果地下室结构按设置温度后浇带的形式施工,需要在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龄期达到60天后方可施工温度后浇带,会造成后浇带处的钢筋严重锈蚀、杂物清理困难,且此部位易发生渗漏水;选择采用“跳仓法”施工工艺,有效地减小和抵消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及温度应力,对地下结构的裂缝控制效果显著,使结构提前闭合,消除了渗漏隐患。

本工程采用“跳仓法”施工工艺,避免了温度后浇带的留置,基础底板提前封闭,使工序安排更加合理,综合工期提前约12天,由于取消了温度后浇带,节约橡胶止水条约5000m、避免使用高标号混凝土约1000m³,减少了温度后浇带处钢筋的除锈、杂物清理、钢筋加固等人工的投入,共创造经济效益约30万元。

参考文献:

[1]王铁梦“跳仓”法工艺相关文献;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论文作者:闫旭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浅谈“跳仓法”施工在建筑工程的应用论文_闫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