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人是个技术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活论文,人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朋友生病、面对亲人死亡、或是正在经受着重大的痛苦时,在他旁边的你,突然会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怎么应对,甚至连手该往哪里摆都不清楚。怎么会这样?
到底如何才能够给予对方真正的安慰呢?面对对方的伤痛或难堪,能帮上什么忙,应该怎么帮才有效?朋友痛苦的时候,如何按捺自己的不安和疑问,去安抚他的痛苦,帮他挨过去?
安慰的误操作,你有吗?
朋友因为做过的错误决定,后悔不已,你也为他心急,但却对他说“我早说过了,你那样做肯定不行”;对方不小心摔断了腿,跑去探望的你不停地追问摔跤的来龙去脉,然后又对骨折的后遗症抒发了无尽的担忧;朋友说她已经快要不吃不喝了,却还是减不下体重,你身先士卒地对她说自己是如何地胖,想要让她觉得她不是最惨的那一个……这些都是安慰的误操作!
我们都是真心实意地为对方感到难过,想要去安慰对方,可是说出的话却有可能显得无关痛痒,明明没有恶意,却很可能把事端扩大,甚至得罪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果你参加过急救方面的课程,就知道一条三角巾在包扎不同的身体部位的时候,有不同的折叠方法。如果说安慰是对心灵的包扎,那么安慰这条三角巾也需要讲究方法。
1.陪着一起难过
当我们目睹到别人的不幸,会突然变得无能、说不出话,甚至想逃开,别说安慰别人了,自己都冷静不下来——不要紧,这都是正常反应。因为,我们也会对此感到害怕和焦虑。那么,就把你感受到的痛苦表达出来,哪怕只是陪着他一起哭。对方伤心哭泣,那么就递上餐巾纸;哭累了,拍拍他抱抱他。在极度哀伤的时候,肢体语言比说什么都有用。这个时候,最好的安慰是让自己和对方变成连体婴,去感受对方的痛苦,也让对方有一个情感宣泄的通道。
除了陪着对方一起哭或是让对方在自己怀里哭以外,你还应该说些什么呢?“不要哭了,这样哭对身体不好”“别难过了”……没错,通常我们就是这么安慰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是好,希望尽快脱离无措的局面,安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所以,请注意不要反复地去说这些话。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尝试着去引导对方把心里的想法慢慢地诉说出来,为对方提供一个宣泄的渠道。
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会有一个人从始至终陪伴在左右,说到底是孤独的。既然如此,那么沮丧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有一个朋友能够在旁边陪伴着。所以,安慰的时候要让对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
2.以对方为中心
A对B说:“我的钱包被人偷了。”B回答:“哎呀,你说现在的小偷怎么这么多呀?我家那里,有一块地方可能因为是城乡结合部,总是有一群小偷在徘徊,我每次路过那儿都心惊胆战的。还有,地铁上也有很多小偷,我小心再小心,上次还是被偷了,当时我包里值钱的只有一张交通卡,他们竟然也不放过,真是气死人了。”
A对B说:“我这次考试又没过。”B回答:“早就跟你说了吧,一定要做那本《同步练习》,老师推荐的参考书都没什么大用。我就每次都把那本书做一遍。那可是一本‘宝书’,谁让你不听我的劝哪!下次测验你一定得听我的。你这次错哪些题啊,怎么会错的?对啦,这次我因为粗心,白白丢了好多分,可心疼死我了。”
单单从他们的对话来看,你可能会迷惑,到底是谁安慰谁?没错,太过于着急地讲述自己的经历或是建议,很容易把谈话的主动权从对方那里抢过来。出发点是好的,想给予对方建议,或是想把自己更惨的经历告诉对方让对方痛苦的程度减轻,但是却背离了要安慰对方的初衷。
安慰的时候,请暂时忘掉“我”,“我”的看法、“我”的立场、“我”曾经的经验,别忙着把自己扯进对方的痛苦里,而是设身处地去想想“他”的需要,这才是安慰。
安慰并不是帮对方做判断、下决心,而是让对方有充分的空间去想清楚、做自己。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打算和坚持,即使是对方愿意倾诉的朋友也未必能真正了解,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贸然地给建议,用处并不大。更有甚者,如果最后事情变得更糟,对方很有可能会怪你。
安慰也不是不停地追问对方来龙去脉,仿佛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你并不是要破案的警察,而是要安慰对方的亲友。就好像别人受伤骨折,你反复地去问他摔断的时候痛不痛,反复强调他应该钉钢钉而不是打石膏,这简直是要绝交的节奏。尤其是当我们想要去安慰不太熟悉的人的时候,对方可能并不想把所有事情都透露给你,这样做更是不太礼貌。
对方想说什么就让他说,不想说的,就不要问。安慰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当对方明确地表示想要寻求你的帮助后,再给出建议会更好。如果你想要分享自己的故事,那么请一定先听完对方的故事,考虑一下自己的故事对对方是否有益,有没有必要分享。
在安慰别人的过程中,主角永远是对方,而“我”则应退居幕后。
3.温暖需要延续
除了倾听和陪伴,有时我们也想实实在在地为朋友做一些事。但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个时候,可以先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觉,“我不知道你的感受,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关心你。只要你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跟我说。”这些话是一个信号,对方知道你在关心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尽自己所能去为对方做一些事情。
有一次我生病,朋友来看望我,第二天他寄来了一张小卡片,上面画着一条腿包扎起来的小熊,“祝你早日康复”是早就印在卡片上的,而他在上面写道“医生,你搞错啦,我受伤的是牙齿,不是腿!”是不是很可爱?他来看我的时候,病房里有很多人,我们交谈了没多久他就走了,但这张卡片让我知道,他记得我生病这件事,有人在关心我。
如果对方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那么安慰这件事,并不仅仅是在对方告诉你他的痛苦的时候可以做。事后,你也可以想办法让他释放出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邀他一起去爬山,一起去唱歌,甚至一起去试一下新餐厅。花时间去陪伴对方,至少可以让他的大脑不要被难过的事情塞满。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去思考对方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再给出一些建议。设身处地去考量对方可能需要的帮助,是有效地帮助他人的第一步。
这一切,都不急在一时,只要你有心。
4.三思而后言
朋友跟你抱怨最近失眠,你告诉他你一沾到枕头就能睡着。朋友被纸割破手,你说这么点小伤算什么。朋友的自行车气门被拔了,你想都不想来一句“哈哈,你今天要推着车回家了。”所以,你是想绝交是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失去亲人、考试落榜、失业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少发生,更多的是诸如睡不着觉、走路摔了一跤、被老师批评这样的事情。当朋友主动来“求安慰”,很多时候只是想要确认有没有人爱他关心他,在你眼里他是否是一个重要的人。但你却觉得这些小事微不足道,根本不用好好地去安慰。
于是,这么好的促进双方友情的机会,在我们一句漫不经心的“安慰”中白白流逝。我们并不是在安慰对方,只是条件反射地做出一些反应,其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在开口之前,花3秒钟想一想,然后再去安慰。所谓“三思而后行”,同样适合用在安慰这件事情上。在开口之前,多想想,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想要你给予帮助,还是只是想抱怨一下,抑或是在对你撒娇?如果实在不知道说什么,肯定对方或是重复他的感受总不会错:“对啊,我也失眠过,真的很痛苦。”“是啊,新的纸总是很容易割破手指,很痛吧?”“要我下课后和你一起去修车吗?”
另一方面,当你看见对方受挫,想要主动去安慰,也要注意措辞,并且先想一想,对方是否需要你的安慰。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们难过的时候、失意的时候,如果有人曾经拉自己一把,或是说过一句非常贴心的话,或是像香港电视剧经典场景那样“你饿不饿,我去煮碗面给你吃”,我们都会记得。就算做不到报之以“涌泉”,至少以后想起来,会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孤单。
标签:两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