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施教;备课
从课程教育改革以来,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就开始积极进行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能够看到,仍然存在部分制约数学知识有效讲解的不利因素,造成数学课程教育质量不佳的现象,因此,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也应当针对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在应用于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的效果。
一、进行有效备课,做好教育指导
备课环节是教师开展教育设计的第一环节,备课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效果。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会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会对课堂中教学目标和活动进行安排,以便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让课堂教学流程在有条不紊中实施。所以,为了提升数学课程的教育效果,教师也应当注重备课环节的设计,通过备课的形式,掌握数学课程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细节。
例如,在《锐角三角函数》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细致的备课,掌握教学的节奏,提升教育的精准性。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先对学情进行分析。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量、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的状态,以及学生的活动兴趣偏好等进行分析,作为备课的基础。其次,教师对教材当中安排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指出需要学生进行认知的基础内容。紧接着,教师融入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本节课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指南。最后,教师安排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完成对本节课中数学知识的认知。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况,以及教学的内容等多种元素,做好教育的准备工作时,能够促进课堂活动按部就班地开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认知数学知识的质量。
二、组织小组合作,发挥集体优势
随着社会对人才提出团队协作的能力要求后,教师也将合作活动引入课堂之中,成为教师开展教学任务的传统活动之一。但是,在目前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合作活动,存在部分分组不均和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确的问题,造成合作活动的应用质量不佳。所以,为了提升小组合作活动的使用质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分组,同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明确自身的位置,以便促进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投影》中,教师先根据以往的数学课程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指出不同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之后,教师按照互补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结构的安排,保障每个小组当中的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紧接着,教师围绕《投影》中的内容,向学生设定相互交流的方向,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随后,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相互交流,以便完成对《投影》中知识的有效认知。在学生自主开展合作活动时,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密切的关注,当学生的讨论出现问题后,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保障本节课中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显然,当教师进行组员的合理安排,并且有效地介入学生的合作活动后,能够实现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助力高品质数学课堂的生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融入生活元素,强化应用意识
数学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中也指出,教师应当打造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使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中,逐步建立模型意识,掌握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的规律。所以,在当前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重使用生活问题的提出,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促使学生在建立解题模型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问题的提出,落实对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发展,强化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基于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能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结合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近视眼镜镜片的度Y与镜片焦距x(m)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m,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是什么?”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行上述问题的解答中,能够满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
显而易见,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当教师在设定问题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时,能够有效地建构课堂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入认知,建立解决相应问题的模型。
四、使用现代媒体,丰富教育结构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丰富,在当前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积极使用现代媒体技术,变革传统形式下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直观化、形象化的教育模式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同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还具有功能多样等特点,因此,当教师采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也能够促进课堂教育结构的丰富,让学生在多变的教育模式中,将目光始终放在课堂上,逐步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讲解。
例如,在《图形的相似》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媒体技术,完成本节课的有效教学。首先,教师先使用影音资料等直观性的资源,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存在的相似现象,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初步建立“相似”的概念。之后,教师利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教育节奏。紧接着,教师利用不同的相似图形为背景,展开本节课数学理论的详细教学,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图片背景中,维持进行本节课学习的注意力,实现对本节课知识的有效认知。最后,教师也可以利用Word软件,展示几道习题,让学生在讲练结合中,加深对本节课相似概念的印象,掌握相似特征等基础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采用精准的备课、组织小组合作,以及打造生活课堂等策略,都能够改善传统数学课程中的弊端,提升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的效果,但是,一线初中数学教师也应当认识到,真正地实现高品质数学课堂的建构,绝不是单纯地依靠上述策略就可以落实的。因此,在之后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继续创建新颖的教学手段,并应用于实际的数学课堂中,从而结合教学实践反馈的效果,进行不足的改正,以便在建立完整教学体系中逐步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柏燕.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474.
[2]金建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17(23):108.
[3]张国强.网络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分析[J].学周刊,2017(35):148-149.
论文作者:孙志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节课论文; 课堂论文; 认知论文; 数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