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925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转型期大力推行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形式,本文对装配式建筑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系统介绍,重点探讨了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性,指出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提升和规模化发展,可以促进建筑市场的长期、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造;施工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装配式建造的宣传普及力度,提升对装配式建造建设的投入力度,使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试点工程。装配式建筑特点与传统施工的不同点在于,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管控要点及主要管控事项,特别是在施工现场并存着装配式施工和传统现浇施工两种不同的施工作业方法,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加大了履约风险管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工程总承包管理的资源整合能力、深化设计能力、优质采购网络、精良施工技术、专业分包资源支持和有效的监控手段等集成优势,是业内相关研究人员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性
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者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程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装配式新型建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造方式,以建筑为最终产品,强调标准化、工程化和装配化,以及室内装修与主体结构一体化,具有系统化、集约化的显著特征。装配式新型建造方式以基于工程总承包管理的BIM技术应用,精准设计、精细管理、精益建造,将建筑成品全寿命周期的融投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预制构件生产、施工生产、运输吊装、安装组装、运营维护等环节进行产业链系统集成化管理。
2.装配式建筑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2.1施工过程中的特点
装配式建造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设计、生产、施工、运营集成化,强调科学技术与现代管理相融合,尤其是建筑施工技术与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管理技术的创新。主要特征如下:第一,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可以在工厂实现产业化的生产,构件就相当于标准的产品,而运到现场就可以直接进行安装,既方便,又快捷,在争分多秒抢工期的建筑领域,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二,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质量比在现场生产更有保证,更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三,用于周转的材料投入量相对减少了很多,降低了租赁的费用。第四,现场作业量的减少有利于环保。第五,标准化的生产可以节省材料,减少浪费。第六,构件高标准的机械化程度,减少了现场人员的配备,在用工成本和安全生产方面都有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施工过程中的不足
目前在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装配式建筑以基于工程总承包管理的BIM技术应用,精准设计、精细管理、精益建造,与时俱进地将信息技术和现金管理手段相融合。目前社会装配式建筑一般为局部梁板等构件采用装配式预制构件进行现场组织,而非全部装配式建筑。第一,在我国,目前的设计验收等相关规范明显滞后于施工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还相当有限,在建筑总高度和层高上限制很大。第二,建筑物的预埋件等使用量相对传统技术有很大的使用量的增加。第三,构件的机械化生产因设备的限制,尺寸要求具有局限性。第四,构件生产的工厂如果距离施工现场太远,将会增加运输的成本。
2.3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需解决事项
(1)装配式建筑强调建筑产业链集成和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建筑成品设计规划设计、构件生产、吊装运输、施工生产、采购与物流等多个环节、多个领域,在组织模式上,需要具有工程总承包管理的运行机制。(2)装配式建筑强调两层分离、三层管理,特别是建筑信息技术的应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提高了对技术产业工人技能的要求,现场操作工人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3)设计深度不满足装配式节点设计要求,后期该修改的设计方案造成设计反复并严重拖延设计周期;未考虑标准化及一体化,构件生产难度及施工装配难度增加,综合成本不断上升;建设单位未提前招标,构件生产详图未考虑生产设备的特异性,以致出现因生产难度较大或成本较高而无人接单阶段。传统施工单位缺少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各工序相互穿插,管理混乱,极易造成窝工,施工进度拖延的状况。
3.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3.1全面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传统施工技术与现代化施工技术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劣势,通过先进施工技术及设施设备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提升施工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全面保障施工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例如在振捣砼的施工工作当中,通过传统人工振捣的方式经常会出现结构物种振捣不密实的状况,对工程质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而通过机械自动化高抛免振捣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振捣工作当中的失误现象,具有非常优秀的实践价值[1]。因此在施工工作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从根源上重视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积极引进并合理使用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和理论素养,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提升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使施工工作在规定期限之内保质保量完成。
3.2对施工工作进行系统化的规范
若想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优化,那么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施工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规范,使施工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使施工管理工作对超高层建筑工程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施工管理人员要充分落实施工项目的管理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同时全面组织调动施工工作人员,共同建立并维护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提升施工工作的纪律性和规范性,定期开展施工法规的培训和规范工作,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要全面树立安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而准确地掌握施工工程的进度情况,切实解决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2]。
结论: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带动建筑市场的革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是建筑水平的关键要点,先进合理的设计流程和组装体系是装配式建筑长期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相关建筑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提升可以全面促进装配式建筑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宏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住宅设施,2019(2):98~99.
[2]纪中.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9(6):21~22.
项目来源写:广东省品牌专业建设资助项目(2016gzpp016)。
论文作者:曾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工作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