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和羌活胜湿汤加味治疗气虚夹湿型感冒60例疗效观察论文_张光明1,杜坤2,万春梅1

补中益气汤和羌活胜湿汤加味治疗气虚夹湿型感冒60例疗效观察论文_张光明1,杜坤2,万春梅1

(1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卫生院 四川 内江 641008)

(2绵阳市三台县乐安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 绵阳 621107)

【摘要】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导致肺卫功能失调,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于普通感冒大多可自行痊愈,但对于体虚患者,且反复使用解热止痛药物后大量出汗、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则表现为气虚夹湿证型。我院中医科在门诊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气虚夹湿证体虚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补中益气汤和羌活胜湿汤加味治疗气虚夹湿证的患者,疗效显著。治疗方法及疗效:补中益气汤和羌活胜湿汤加味治疗,水煎服,三剂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痊愈58例,占96.7%,显效2例,占3.3%,显效2例复诊1次后痊愈,有效率为100%。补中益气汤和羌活胜湿汤加味在治疗气虚夹湿型感冒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和羌活胜湿汤;加味;气虚夹湿型感冒

【中图分类号】R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295-02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导致肺卫功能失调,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于普通感冒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大多可自行或药物治疗痊愈,但对于气虚夹湿的患者往往不能自行痊愈,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气短声低,少气懒言,头昏闷痛,怕风,身体自觉困阻,乏力,食欲不振,胃脘部痞满,大便溏薄,小便混浊,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等症状。有上述表现者我科考虑为气虚夹湿型感冒,给予补中益气汤和羌活胜湿汤加味治疗。

在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我院中医科在此病的治疗过程中随机选取6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该组60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2岁,病程最短的1月,最长的4月。这60例患者都不同程度接受过头孢类、解热止痛类药物的治疗,且经常规检查都已排除心肌、风湿性等病变。

临床表现:本病大多病程较长,因患者在感冒初期都经过头孢类或其他抗生素药物及解热止痛类药物的治疗。患者在就诊时大多有气短声低,少气懒言,头昏闷痛,怕风,身体自觉困阻,乏力,食欲不振,胃脘部痞满,大便溏薄,小便混浊,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的临床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治疗方法

我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运用补中益气汤和羌活胜湿汤加味治疗。

方药组成:以党参40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黄芪60克,升麻15克,柴胡15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30克,藁本10克,秦艽15克,蚕沙30克,葛根3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为基础;辩证加减:汗多怕风者加用防风15克,乏力较甚者改党参为人参,头痛连及项背较甚者加重羌活、秦艽用量,口苦者加用黄芩,头偏热感者加菊花,食欲不振则加神曲。

服用方法:方药按常规水煎法,每剂煎成450ml,每日3次,每次150ml,温服,服后会有微微出汗感,注意避风。每三剂为一疗程。

3.治疗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自如;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但偶感头昏、乏力、困重;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痊愈58例,占96.7%,显效2例,占3.3%,显效2例复诊1次后痊愈,有效率为100%。

4.典型病例

杨某,女,65岁,于2017年6月10日就诊。主诉:头身困重2月。患者诉:患者平素体可,2月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咽痒、咳嗽(以干咳为主)、头昏痛,曾在院外治疗,当时诊断为“感冒”,接受了头孢曲松钠,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治疗后,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头昏痛等症状好转,但因反复发作,每次都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口服,服药后大汗出,自觉症状好转,但稍一吹风或衣着不慎症状就复发。因长期服用此类西药,患者现主要表现为气短声低,少气懒言,头身困阻,头痛连及项背,乏力,胃脘部胀满,无食欲感,口腻伴微苦,汗多,心累感。患者经血常规及肝肾功、血脂、血糖、胸部CR片检查后未见明显异常,故结合患者病情,中医诊断为感冒(气虚夹湿型),治则:补益中气、祛风除湿。方药:党参40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黄芪60克,升麻15克,柴胡15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30克,藁本10克,秦艽15克,蚕沙30克,葛根3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450ml/剂,150ml/次,3次/日,患者服药后微微出汗,避风。服一剂后,患者明显觉头身困阻、头痛连及项背、乏力、胃脘部胀满、无食欲感、口腻伴微苦、汗多、心累感症状减轻,继续服两剂后,症状好转十之八九,再次复诊时在上方基础上减轻黄芩,给予三剂后,患者无其他不适感。半年随访无其他不适。

5.讨论

有关感冒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历代医家对其都有论述,如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叙伤风论》,本次主要是结合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伤风》中提到的“如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而佐以和解,倘专泥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聚也”就是对虚人感冒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1]。所谓感冒即是感受触冒风邪,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其关键在于正气强弱,正气虚弱即易感邪,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随着现在西药的方便性,很多患者在感冒初期就选用口服西药给予对症处理,如表现一身困重,风邪袭表,卫表不合时,大多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给予发汗解表,汗为心之液,津血同源,气血互根互用,如过度发汗,津液外泄,将耗伤正气,发汗太过,玄府大开,如骤然吹风,玄府关闭,邪气未能外出,闭门留寇,如此反复,正气愈来愈虚,同时邪气未能外出,湿邪留于肌表,湿为阴邪,湿性重浊、粘滞,易于蒙蔽清窍。方中以补益中气、祛风除湿为治则,黄芪益气固表、利尿除湿、鼓舞人体正气使湿邪从肌表及小便而出,党参、白术健脾除湿,当归活血补血、补益亏耗之津血,陈皮理气除湿、气顺则利于祛湿,升麻益气生津除湿、使除湿不伤正气,柴胡疏肝理气、调和肌表,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止痛,一上一下,羌活善祛上半身寒湿邪气及太阳经头痛、独活善祛下半身寒湿邪气及少阴头痛,因二位性质偏温,故用量相比较轻,取其微微解表发汗即可,这样既达到解表之效,同时又不会导致过度发汗而耗伤正气,川芎古人称为血中之气药,具有通达气血的功效,为治疗头痛之要药,善止太阳经头痛,蔓荆子解表止痛,为善止太阳经头痛,藁本善止阙阴经巅顶头痛,这里也是因其药性片热,故用量较轻,秦艽解肌发表,尤其善解背部肌表,其性偏凉,同时可以克制羌活、独活、藁本这些性味偏热的药物,蚕沙善于祛湿,葛根解肌发表、固护津液,桔梗理气开窍,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使整体药物达到益气不留湿,除湿不伤正,从而维护机体气血津液的一个平衡。尤其在现代很多为了简便、过度服用发汗的西药,导致感冒中表现为气虚夹湿时,该方确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

论文作者:张光明1,杜坤2,万春梅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补中益气汤和羌活胜湿汤加味治疗气虚夹湿型感冒60例疗效观察论文_张光明1,杜坤2,万春梅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