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_核心能力论文

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_核心能力论文

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论文,策略论文,能力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011-03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含义和特点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或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具有相通性的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并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但不论人们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的一种通用的职业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的首要特点是可转移性。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具有转移价值的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可以划分为可转移的技能和使这种转移成为可能的技能或使能技能。可转移的技能是指可应用于不同的情境里的知识和技能。使能技能是指促使将这些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的能力。①从学习的角度看,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使能技能是更高层次的技能。

在企业里,许多雇主意识到,如果录用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得较好的劳动者,那么在特殊的职业技能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这些劳动者依然能相对较容易地填补这些职位的空缺。但反过来说,如果劳动者虽有必需的特殊的知识和技能,却缺乏某些职业核心能力,那么这些劳动者就比较难以适应工作的新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当某些企业发现它们的产业正在急剧地变化时,这些企业会热心于采用“超越性的培训方法”,即它们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变得越来越基本,越来越重要,不再简单地满足于使员工掌握特定的技能。由于许多工作岗位通过任务的不断整合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学习者越来越有必要扩展知识基础,增强适应能力,即学习者主要关注增加知识的广度而非增加知识的深度,而这反过来又要求学习者具备将知识和技能转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去的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作用正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将这些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整合进各种学习计划里。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里,人们需特别重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在工作领域里,企业管理者也有义务为了员工发展而提供广泛的和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以便促进个体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社会职业的变换和人员流动也随之加快。这些条件一道使得只限于掌握特殊的职业技能目的的知识储备容易很快地变得过时。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既然劳动者被期望具有更大的职业流动性,使劳动者只具有与特定的职业领域相关的片面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在职业教育中,人们越来越强调一个新的理念,即年轻人能够快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不断改进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条件。为此,教育教学工作的侧重点将越来越放在使学习者能灵活地应用一整套知识和技能的任务上,而不是放在使学习者掌握孤立的和可测验的认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任务上。一般说来,职业能力的转移是高度特异化的,它有必要加以具体的指导。为了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转移,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将特定的与背景相关联的知识和一般的技能相结合;第二个条件是在学习方法方面,教育者需特别关注寻求鼓励技能转移的方法。在学习情境的设计上,教师需强调技能转移的重要性,帮助学习者寻找转移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并且为学习者成功地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转移创造机会。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对职业核心能力予以分类,有必要建构一个理解职业核心能力的框架。1994年,安德森和马歇尔出版了《核心能力与特定的职业核心能力》一书,在该书中他们提出了核心能力的分类理论。②安德森和马歇尔建构了分三阶段和六大类能力的一个分析框架。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学习和形成不同的职业能力。在第一个阶段,人们形成的能力是基本能力。在这个阶段,人们所形成的能力并不绝对是直接为就业这个目的而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两类能力:一类是教育方面的基本能力,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交流能力和计算能力等;另一类是个性特征,如开放性、诚实性、可信性等个人的特征。基本能力是年轻人为适应社会生活、参加工作和继续接受教育所必需的能力。它是一种工具性的能力,是每个人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成为一个建设文明社会和享受文明生活的好公民所必需的能力。基本能力可以在教育系统的不同阶段(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习得。在第二个阶段,人们形成与就业有关的并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最优化的职业核心能力。在这个阶段,人们所形成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三类能力:一类是职业所需的特殊能力,如驾驶能力、簿记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等;一类是发生性的职业核心能力(generic core ability),如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策划能力、工作过程管理能力等;最后一类是个人的心理能力,如动机、果断性、决定性、创见性、判断力、领导能力等。与工作有关的职业能力主要是在职业教育系统(如双元制、学徒制)、岗位培训和实践中学得的。在第三个阶段,人们形成一些概要性的能力(synoptic ability)。这个阶段形成的能力是促进组织变革所需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它主要包括下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商业思维能力、连续学习能力、达成共识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商业意识、顾客意识、质量意识、成就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依据职业核心能力的活动指向的不同,人们可以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五种能力。

1.学会学习的能力。人们普遍认同学会学习的价值。形成学会学习的能力不仅是在学校教育阶段顺利完成学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目标,而且也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基本目的,同时还是人们在工作场所进一步接受教育和获得终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工作领域的变革步伐的加快客观上要求人们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了使劳动者适应组织结构的变革、技术创新和工作过程的持续变化的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往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过于关注易于教授和易于进行评价的指向工作任务完成方面的职业能力,而对学会学习的能力重视不够,这种倾向必须及时有效地加以改变。学会学习意味着学习者养成系统观察、分析和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为了使学习者具备利用正规教育以外的学习机会的能力,学习者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会学习的能力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学会学习意味着促进学生批判性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批判性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拥有反思能力。在一个社会组织里,有必要形成和维持一种促进学习和发展的组织文化,而个体反思能力的发展是达成此目标的一个基本要素。一个具有范围广泛的职业核心能力的个体需具有对实践和学习进行反思的能力。为了促进反思能力的发展,人们应将学习的重点从掌握一个固定范围的知识和一组不变的能力方面,转移到通过对学习和实践的反思建构和形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方面。通常,在学校里,许久以来,人们已经普遍认可教师需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以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超出“表层知识”的范围。相比较而言,在工作领域,人们对实践进行反思的能力的发展需得到更多的强调和支持。反思能力的发展不仅对行动有所启迪,而且有利于促进后续的学习。反思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人们及时地更新知识。个体有必要通过对学习和实践的反思形成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其次,学会学习意味着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广泛的职业核心能力,有必要增强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为了使学习者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育者应促进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者也应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英国的“为成为学习的所有者而培训”计划,既强调使培训生拥有最大的发现新东西的学习机会,又强调发展学习者的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交流能力。人们普遍认为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们需具备运用现代语言和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交流能力的含义非常宽泛,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界定,即交流的顾客或对象(与谁交流)、交流的目的(为什么交流)、交流的方式(交流者介绍自我的方式等)、交流的手段(交流得以实现的手段)。交流的能力包括:提供书面陈述的能力(如写信、写报告、写文章)、提供口头陈述的能力(如打电话、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提供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议的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谈判能力、与顾客及学生等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联系和持续地保持联系的能力。

3.社会活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是指与其他人进行交往、与其他人一起工作的能力和显示团体取向的行为和移情行为的能力。这种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规划、组织和协调活动的能力、为开展活动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与同事合作的能力、移情能力、适应能力、灵活处理事务的能力、处理紧张关系和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对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形成和使用反馈信息的能力。

4.组织和管理能力。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社会组织方面的变革很快。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认为,在一个组织的生产能力里,专门知识是第一位的,而土地、劳动和资本是第二位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劳动者所具有的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劳动者与组织的关系表现为,劳动者将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带到工作场所,组织则为劳动者提供利用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和应用知识的手段。③现在劳动者的流动性比以往更大了。由于在一个企业里永久性的劳动者的减少,组织必须信任劳动者,而劳动者必须担负起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责任。在新的环境下,劳动者要能在工作场所作决策,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是一种参与能力,它是指劳动者形成自己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作出决定,并为承担职责做好准备的能力。它包括理解业务的过程和组织机构的能力、理解组织的财政情况的能力、理解组织的行政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事务的能力、理解并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能力、监管的能力、教授和培训的能力(如发布指令、转移知识)。

5.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可界定为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检查其实际效果的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有必要强调利用认知过程解决现实中的跨学科性质的问题的能力,对这些问题来说,不仅解决问题的路径,而且可应用的能力领域和课程领域,都不是直接清晰明了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1)问题类型。问题类型取决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例如应用于特定的问题情境的决策、系统分析和设计、寻找疑难之处。这些问题情境通常有别于课堂的或学校课程里的情境,它们包括个人生活、工作和休闲、社区和社会里的情境。(2)问题解决过程。它包括理解问题的性质、表明问题的特征、表征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和交流答案。(3)问题的情境。在学生的真实生活里,不同类型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职业教育中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

笔者认为,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人们有必要采取以下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

1.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断细化培养目标,并处理好不同种类能力培养的关系。在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时,不仅要规定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要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综合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对教学大纲、教科书和课程的分析,笔者发现,运用过于抽象的方式表达教育目标,易使教育目标往往落不到实处。为此,今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有必要将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目标具体化,形成培养关键能力的指导纲要。在这方面,布鲁姆和他的同事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等成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④个体的能力种类多种多样,处理好各种能力的相互关系也十分重要。

2.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扎实有效的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革时,教师需要在课程中增加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并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落实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目标,教师必须以职业核心能力目标为导向,既要整体把握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关系,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全面综合地设计教学内容。在以往的职业教育活动中,教师用过于线性化的结构、过于细小的片段、过于陈旧的方式表达教育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时面临许多问题。特别是当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获取知识成为普遍的做法时,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就更明显了。上述状况必须加以改变。职业学校既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宽厚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又要突出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职业学校需注意以下三点:(1)形成反映复杂的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状况的概要性的教学内容框架,制定合理的课程纲要;(2)形成对经济、技术和社会情境的广阔的概念方面的内容的建构模式;(3)具体规定学生掌握诸如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掌握动机、情绪、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情感智力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3.改革教学方法的结构,增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实效性。虽然人们已知晓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很少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比较通行的做法仍然是采用教师站在讲台前面对学生进行单向陈述和提问的教学方法。为了与职业教育目标和课程改革相适应,在考虑复杂的教学环境的条件下,教师有必要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新方法包括案例教学、项目研究教学、模拟工作的学习法、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法、合作学习等。教师要积极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以便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设计和使用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八条原则:(1)教师应当使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较复杂的知识,解决与现实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中得到锻炼和成长;(2)教学应该明确地考虑学生以前的知识、学生的日常知识和学生的利益诉求,使教学的针对性强;(3)教师的教学应当基于一个复杂的目标和内容结构,且这个复杂的目标和内容结构可作为课堂教学里所有课题的先行组织者起到引领教学的作用;(4)教学过程应当有助于形成一个清晰的行动和活动取向的结构,让学生通过解决有意义的问题来发展问题的解决能力;(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非结构化的和难以清晰地加以界定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整合的工作经验;(6)在行动取向的教学里,多采用清晰的讲解,以便促进学生的心智模式的良好发展;(7)在使用系统教学法和行动取向的教学方法时,教师需处理好偶然的程序和系统的程序之间的关系;(8)教学应当具有元认知的观点,促进学生的认知策略的形成和发展。

4.采用新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形式。新的教学评价形式应以核心能力的测评为基本取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方法是一种崭新的评价形式。在这种评价形式里,学习结果(特殊的和一般的)得到清晰的界定,评价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合理的和客观的判断,并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予以认定。教学评价主要发挥目标导向、信息反馈、质量监控的作用。总的说来,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方法具有三个特点:(1)它强调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的重要意义。(2)它建立在这样一个观念的基础上,即学习结果应当是清晰的和透明的,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应当理解什么是评价的对象,什么是应当达到的目标。(3)将评价的鉴定功能与评价的改进工作的功能适当分离。

注释:

①②E.Anderson.P.Marshall.Core Competence and Specific Vocational Ability [M].New York:Perginond Press,1999:25,56.

③彼德·杜拉克.彼德·杜拉克读本[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39.

④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

标签:;  ;  ;  ;  ;  ;  ;  ;  ;  

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_核心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