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莉
(西昌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行预见性临床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8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亚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分别行常规临床护理和预见性临床护理,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8.53%高于观察组29.26%,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高于观察组,NBNA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行预见性临床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预见性临床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175-02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在亚低温治疗中,患儿往往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神经、呼吸以及循环系统损伤,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对患儿的家庭均造成不利的影响[1]。预见性护理主要强调护理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为了分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我院选择8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临床护理为对照,具体分析预见性临床护理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2例,以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儿的例数分别为23例、18例;出生时间12小时~72小时,平均为(52.36±6.51)小时;其中,早产儿22例,足月儿19例。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儿的例数分别为21例、20例;出生时间14小时~72小时,平均为(52.13±6.12)小时;其中,早产儿20例,足月儿21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处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儿经过CT或MRI诊断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2)患儿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对HIE的诊断标准;(3)患儿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标准:(1)患有遗传性疾病的患儿;(2)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临床护理,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助理患儿的氧流量,针对呼吸机应用的患儿每隔三小时观察其呼吸机工作情况,即使通知医师进行处理。重点观察患儿的体温和并发症[2]。
观察组患儿采用预见性临床护理,其一,成立预见性临床护理小组,结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预见性护理工作方案》制定具体的护理政策:①找出护理薄弱点,预设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予以患儿降温治疗前的检测和评估。②在降温治疗中,密切监视患儿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展开应急预案进行处理[3]。③在患儿复温过程中予以检测评价。④在患儿恢复期的过程中予以出院评价和健康教育咨询。其二,预见性护理的专业性,每个患儿配有两名初级护理人员,具备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能力。其三,预见性护理的整体性,为每一个患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流程,采用表格的方式展现,做好恒温箱、心电监护仪、氧气设备等仪器操作,做好抢救药、脑细胞营养药和控制惊厥药物等药品管理问题,做好患儿生命体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护理。
1.3 评价标准
参考《新生儿HIE诊断标准》的相关标准,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抽搐、低血压、硬肿症、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神经行为评分(NBNA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确认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分析,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患儿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NBNA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抽搐7例(17.07%)、低血压5例(12.19%)、硬肿症1例(2.43%)、心律失常1例(2.43%)、肺部感染4例(9.75%)、上消化道出血5例(12.19%)、电解质紊乱血1例(2.43%)。并发症总发生率等于58.53%。观察组抽搐5例(12.19%)、低血压3例(7.31%)、硬肿症0例(0.00%)、心律失常0例(0.00%)、肺部感染0例(0.00%)、上消化道出血3例(7.31%)、电解质紊乱1例(2.43%),并发症总发生率等于29.26%。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差异X2等于7.1304,P值等于0.0075。
2.2 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NBNA评分对比
对照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高于观察组,NBNA评分低于观察组,(数据见表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NBNA评分对比 {}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因围生期窒息和产生等因素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患儿的未来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医疗研究发现,亚低温对窒息后的患儿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预见性护理是指医护人员在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上,根据对患者体征、症状、病情进行一系列评估,对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问题和隐患做出准确预测和判断,及时尽早给患者实施相应的防治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通过预见性护理进行临床配合,能够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预见性护理,通过成立预见性临床护理小组,保证患儿护理的针对性;通过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流程,保证患儿治疗安全性;通过预见性护理,为患儿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体现护理的专业性,降低患儿抽搐、低血压、硬肿症、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护理流程、仪器操作和护理细节的方式,体现护理的整体性。
综上所述,根据本文的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天数、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少、NBNA评分更高,由此说明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采用预见性临床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儿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余清梅,罗振峰.综合护理配合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2):121-123,127.
[2]朱雪慧,刘宇,孙健, 等.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亚低温治疗中的价值[J].哈尔滨医药,2016,36(3):296-297.
[3]孙晓华,谢颖,闫慧娟, 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预见性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6):1031-1033.
论文作者:赵正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儿论文; 预见性论文; 缺血性论文; 脑病论文; 新生儿论文; 并发症论文; 低温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