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在美国的东扩战略分析_北约东扩论文

北约在美国的东扩战略分析_北约东扩论文

美国的北约东扩战略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战略论文,北约东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10月22日,正在底特律进行竞选演说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不顾俄罗斯的反对和北约盟国的疑虑,决意推进被一再拖延的北约东扩进程,声称美国希望在1999年底以前接纳第一批前华约成员国为北约正式成员国。虽然不排除大选前夕克林顿宣布这一东扩时间表有着以“外交”安“内政”的色彩,以争取美国中西部居住的东欧国家及其后裔的支持,但从1996年4月美俄首脑会晤到随后美国国防部长佩里以及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不久前(1月中旬)先后访问莫斯科可以看出,克林顿执意尽快落实和加速北约东扩的步伐决不是一时即兴之词。

美国极力推进北约东扩的战略考虑

自1995年9月北约正式发表《东扩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来,美国便公开表明北约东扩的战略目的是为了建立欧洲安全新机制,而不仅仅是针对任何具体的国家。克林顿在10月22日的演讲中则进一步表示,北约东扩将会同时加强北约内部和外部国家的安全,“北约通过减少对立和担忧、加强和平与合作将促使欧洲更加稳定,而这种稳定局面对俄罗斯也是有利的。”然而,作为冷战重要机器的北约在冷战后的继续扩大和加强不能不引起有关国家的极大不安和疑虑,并对目前的欧洲安全格局和大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而美国恰恰是基于这些考虑才决意利用美国及北约目前有利的战略地位,采取北约东扩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举措,以期实现其一系列重大的战略目标。

一、防范俄罗斯,及早遏制其再次向东欧扩展势力范围的任何企图。美国认为俄国的确倾向于把自己当作西方国家的一员,但它与西方的关系并不明确。近二年多来西方对俄国内“民主化”进程放慢、高层政治斗争加剧和对外独立自主性加强感到“失望和不安”。西方认为俄对西方民主的承诺很难讲是持久和全面的,其内部的政治斗争正是围绕着它将成为一个“民族的欧洲国家”,还是再度成为一个特殊的“欧亚帝国”而展开的,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担心俄国内局势有可能出现不利于西方的逆转,并担心它可能重新成为“一种危及其邻国的、范围广阔的威胁”。尽管美国也认为俄目前并不对北约安全构成现实威胁,但美国仍感到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确立稳定的政治和领土关系,具有历史的紧迫性。北约东扩将从机制上有效地防范大俄罗斯主义再次抬头及其对中东欧国家的重新染指。

此外,美国还认为北约此时东扩比等待俄坐大后容易得多。近年来,俄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问题成堆,高层权力斗争一直不止,经济状况迟迟不见好转,军队作战能力每况愈下。虚弱的俄罗斯目前根本没有阻止北约东扩的政治和经济实力,也无法组成任何有效的反西方联盟,而且据有关军事专家估计,近五年来俄军的战斗力及其核攻击能力已下降了五成左右。因此,克里姆林宫对北约东扩问题不可能有否决权,它也没有对中欧国家强制行使“有限的主权”的强大实力,甚至任何威胁和恫吓都只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和结果,使中东欧国家对北约的大门敲得更紧。据此,美国认为目前俄罗斯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只能与西方保持接触和对话,并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双方的分歧。

二、以“扩大”谋求北约的生存和振兴,确保下世纪美国在欧洲继续处于主导地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方国家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冷战结束后,北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生存危机。北约自身存在的军事政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北约因不再有明确的敌人而丧失目的感,其内部的凝聚力不可避免地下降。美国等西方国家必须为其寻找新的生存依据。为此,美国总统克林顿强调冷战后欧洲仍面临着广泛的挑战。北约16国首脑早在1994年就发表声明提出,虽然冷战已经结束,欧洲出现了“新的合作气候”,但是各种不稳定、紧张和冲突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北约的组织不能削弱或解散,它对于保障“整个欧洲的安全和稳定继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美国等西方国家为振兴北约开出的药方主要有三,一是扩大北约的作用,如赋予其新的职能,扩大北约的活动范围等;二是从内部对北约进行革新,主要是把法国重新接纳进北约的军事体系和在北约内部组建多国多兵种特遣部队,部分满足欧洲国家建立所谓“欧洲支柱”的愿望;第三,是最具雄心和最难的就是扩大北约的疆界。

美国认为强调北约东扩不仅可以为北约找到新的使命,还可以为美国继续维持其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提供新的契机,并使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高度热忱”转化为北约新的政治凝聚力。

三、通过北约东扩建立以北约为中心的“泛欧安全体系”,抑制欧盟未来的作用,维护美国在欧洲的势力影响和重大经济利益。首先,东扩的直接效果可以填补苏联解体、华约消亡后在中东欧出现的“安全真空”,避免出现“第二个波黑”,帮助所有转制中的东欧国家实现稳定与安全,并最终在组织机制上将这些国家按“成熟程度”逐个固化在西方联盟体系内。其次,美国与中东欧国家倡导北约加速东扩既可削弱欧洲在有关北约东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发言权,又可抑制俄罗斯及东欧与欧洲国家发展密切关系的积极性,促使它们更多地与美国直接打交道。此外,美国还决心通过“转变了职能”的北约,使它成为西方联盟管理欧洲政治、军事、经济事务的协调机构,成为全欧安全稳定结构的基础。

美国极力推行北约东扩的另一动因也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确保美国在欧洲的重大经济利益。据统计,美国对西欧的贸易占其对世界贸易总量的21.8%,在欧洲的投资占其国外总投资的49%。因此,欧洲的安全稳定对美国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

同时,美国认为当前欧洲各国经济都不景气,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欧洲一体化进程陷入停滞状态,欧洲对自身问题自顾不暇,是美国加紧推行北约东扩战略的大好时机。

美国推行东扩战略的难题

从1990年3月开始,一些东欧国家纷纷提出加入北约的要求。这年的北约伦敦首脑会议即提出从外交、经济方面对东欧进行拉拢的问题。苏联解体、华沙条约消亡后,在美国的推动下,作为北约东扩前的预备工作,1991年的北约首脑会议决定建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3年北约开始讨论东扩问题。在东扩计划遭到俄罗斯强烈反对,对发展新成员存有疑虑的情况下,北约在1994年制定了带有折衷色彩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以此作为北约东扩的一种过渡性安排。在中东欧国家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后,俄罗斯也作为一名特殊伙伴签署了这一计划。1995年1月,北约首脑会议正式决定扩大北约。美国和北约为此提出了“两步走”的东扩计划,即首先明确北约“为何”及“如何”东扩;其次决定“何时”及“向哪些国家”东扩。1995年9月20日,北约理事会通过了《东扩可行性研究报告》,基调谨慎地回答了“为何”及“如何”扩大的问题。目前第二步也已被美国和北约提上了议事日程。1996年10月2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1999年吸收第一批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时间表。1996年的北约外长会议于12月在布鲁塞尔举行,关于北约东扩的马德里特别首脑会议将于1997年7月8—9日召开,届时将就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问题作出“政治决定”,并确定第一批加入北约国家的名单。据北约方面透露,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将于1999年成为北约成员国,这三国将被邀请参加1997年北约首脑会议谈判。

虽然美国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发起东扩攻势,但由于北约东扩牵涉到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众多国家的切身利益,影响深远,关系重大,因此困难重重,东扩的进程只能是缓慢的,并将充满妥协色彩。

一、俄罗斯的极力抗争与讨价还价。尽管美国一再声称,北约东扩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但由于地缘政治、军事和传统的安全心理方面的因素,俄罗斯是绝对难以吞下北约东扩这一苦果的。从政治方面看,北约东扩企图阻挠俄罗斯恢复它在中东欧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使俄罗斯在欧洲影响进一步削弱;从军事方面看,北约东扩将使西方的边界延伸到俄罗斯的门口,尤其是北约的军事设施有可能修建在俄罗斯的西大门前,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从战略上看,北约东扩将使俄失去其传统上一直追求的缓冲地带。因此,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俄罗斯态度非常强硬。叶利钦总统称北约东扩是在欧洲制造“冷和平”。俄总理、外长及国防部长等一再告诫西方,如果北约强行东扩,俄将不履行欧洲常规裁军协议,将不批准第二阶段战略核裁军协议,并将采取相应对付措施。显然俄罗斯的顽强反对正成为北约东扩的最大障碍。

二、美国的东扩战略与欧洲盟国在许多方面并不协调。尽管欧洲目前在北约东扩的原则问题上与美国的立场基本一致,但各自的出发点、东扩的方式、时间表及在对俄罗斯的态度问题上尚有重大分歧。首先,欧盟看到了美国利用北约东扩与欧洲争夺对中东欧影响及欧洲安全新格局的主导权的企图。因此,欧盟认为北约东扩并非当务之急,欧盟东扩应当优先。欧盟认为,中东欧国家并不面临现实的军事威胁,主要危险来自政经转轨和民族边界矛盾而引发的内部安全与稳定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欧盟东扩和其它办法逐步解决。其次,面对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欧盟国家更多地“表示理解”和安抚,主张应谨慎从事。在北约东扩的步骤上,美国强调北约东扩与美俄关系深化同步,欧洲对此感到不悦。欧盟则提出北约与俄缔结互不侵犯协议、就安全事务建立磋商机制的建议,表明欧盟要扩大其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发言权。法国总统希拉克不久前还明确提出构筑未来欧洲防务的三大支柱,即“一个强大的欧盟,一个更新后的北约和一个有俄罗斯参加的欧洲安全组织”。在这儿,希拉克显然把欧盟东扩、北约内部改造明确地放在了北约东扩之前。总之,欧美间的利益冲突,势必给北约东扩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未被邀请的舞伴”。也许美国相信可以迫使俄罗斯接受北约东扩的现实,但它却难以解决推行这一计划面临的更为棘手的困难——如何帮助那些第一轮未被吸收进来的国家尽快加入以及如何保证它们的安全。除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以外,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也一直要求加入北约。然而美国国防部长佩里1996年9月明确拒绝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请求。他表示这些国家没有能力保护北约其它成员国,因此不符合加入北约的条件。

美国的态度不仅使这些国家感到自己成了这场游戏中的“未被邀请的舞伴”,而且更令它们感到担忧。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它们担心在北约第一轮扩张后,自己会变成北约和俄罗斯之间事实上的缓冲地带。如果俄罗斯一怒之下采取制裁和禁运等报复手段,它们的经济和军事安全将受到威胁。瑞典和芬兰这两个北欧国家建议,如果北约现在根本不扩展组织范围,对地区安全更为有利。芬兰总理说:“北约接纳任何前共产党国家都可能使波罗地海三国孤立。”在以瑞典为首的北欧国家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同北约正在积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四、美国把中东欧国家纳入北约军事体制,双方都将付出高昂代价。中东欧国家军队的建制和武器装备一向都采用苏联模式,要改造得符合北约,并非易事。据估计,为改造这些国家的军队体制和改进那里的基地,以便于北约部队的进驻,将耗资1247亿美元。首先中东欧国家将为此付出难以忍受的代价。这些国家目前正为发展资金的短缺而苦恼,过多的军费开支势必引起这些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其次美国国内保守主义情绪的上升及欧洲经济的不景气将使这笔巨大的开支无法分摊。这不但使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之路漫长而遥远,也将引起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并可能进一步激化本已存在的各种矛盾。

美国的对策及东扩前景

针对俄罗斯在东扩问题上的强烈反对立场,美国一直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美国从其战略考虑出发,既积极准备东扩,又不能过分刺激俄罗斯;既要防范俄罗斯,又要大力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既不想抬高俄罗斯的地位,又要维持同俄罗斯的“特殊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既想把俄罗斯排除在欧洲安全机制之外,又不愿过于孤立俄罗斯;既不承认俄罗斯对北约东扩有否决权,又不得不认真考虑俄国人作出的强烈反应。

然而在这场东扩与反东扩的斗争中,美国和北约早就下定了决心,坚持强调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没有否决权,东扩不可逆转。而俄罗斯由于地位虚弱,它的反对立场难以阻止北约东扩的进程。但是美国也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的态度将影响东扩的进程和模式,没有俄的默许和认可,北约匆忙扩大将可能导致东西方的重新对峙;俄罗斯出现动荡会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这将直接损害美国及其它北约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与北约东扩的目的相违背的。为此,美国在坚持东扩的前提下也对俄罗斯作出了某些让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适度放慢东扩步伐,以便有充分的时间来做俄罗斯的工作,通过政治手段排除东扩障碍。美国等北约国家的首脑在1994年12月的布达佩斯会议上提出东扩战略并决定进行为期一年的内部调研;1995年9月发表东扩的分析报告并提交各成员国讨论,北约在1996年底开始制定东扩的时间表和新成员名单,然后与有关申请国开始进行实质性的谈判。北约马德里特别首脑会议本是考虑在1997年年初举行的,然而却从3月推迟到了6月,现在法国又说在7月。为此,在199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前,克林顿一再受到竞选对手多尔的攻击,指责他在这个问题上优柔寡断。在这种情况下克林顿总统才在1996年10月22日提出了所谓在1999年接纳第一批新成员的时间表。即便如此,仍给与俄罗斯讨价还价留下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二,强调北约东扩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北约和平时期不会在中东欧国家部署核武器,但保留在非常时期在新成员国部署核武器的选择。在1996年4月,叶利钦总统和外长普列马科夫曾在不同场合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东扩可以,但条件是北约承诺不在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同时参照所谓“法国模式”,即新成员国只加入北约的政治组织而不加入其军事机构(即参与北约军事一体化)。对俄罗斯这种企图使北约东扩“空心化”的建议,北约及东欧国家当然不愿意接受,但美国等其它国家还是向俄罗斯作出了某些妥协,如平时不在中东欧国家部署核武器等。此外,美国还明确拒绝了波罗的海三国作为首批东扩的对象国。因为这三个国家原来是苏联的成员国,北约率先吸纳这三个国家将被俄罗斯认为是西方直接在向它挑衅。

第三,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在和平伙伴计划的框架内进行军事和其它领域的合作。其中包括北约和俄罗斯在对方的军事司令部派驻联络官员,以建立相互之间的完全信任;与俄签署了《对民事灾难的联合救援计划条约》,并将加强在处理地区性危机和防止核扩散方面的合作。

第四,承诺俄罗斯在未来欧洲安全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北约将与俄罗斯建立长期稳定的安全关系。北约准备向俄罗斯提出新建议,将16+1的对话方式改为17国平等协商;成立北约——俄罗斯特别委员会,可以在各个级别上就安全问题作出决定;在1996年12月召开的里斯本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首脑会议上,组建类似联合国安理会的欧洲领导机构,其中有俄罗斯的一席之地。

目前俄罗斯对北约东扩问题也出现了一些策略上的变化,较前灵活。俄罗斯已经意识到北约东扩已不可逆转,但它要求北约必须为东扩作出某种承诺或付出某种代价。同时不排除俄国内存在某些妥协力量。例如,1996年11月初,新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雷布金就提出了俄罗斯加入北的建议,但立即遭到了俄国内一些人士的谴责和反对。外长普里马科夫也指责说,俄罗斯在东扩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没有变,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是由外交部制定的。直到1997年1月8日,普里马科夫还指出,我们对北约东扩是没有否决权,但任何人包括北约的成员,都否决不了我们捍卫自己国家利益的权利,他们也没有否决权。但从雷布金的讲话中,也可以窥出俄国内谋求与北约谈判妥协的力量有所上升,俄国防部长近日称俄不会建立新的防御联盟对付北约东扩,因此不排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在1996年12月的北约理事会会议上,北约宣布不打算在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及运载工具,提出按“17”公式建立磋商机制,让俄罗斯全权参与。北约还准备制订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文件,受到了俄罗斯方面的欢迎并就此进行了谈判。

另外还需指出,美国除了要与俄罗斯就东扩问题进行艰苦的谈判外,其它一些问题,如确定其余国家加入的时间表、新成员国防务负担的分摊等等一系列重大而又具体的问题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以解决。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北约东扩只能是一个缓慢而又充满妥协的过程。

标签:;  ;  ;  ;  ;  ;  ;  

北约在美国的东扩战略分析_北约东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