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_经济论文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_经济论文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对策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经济发展

对我国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如何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分析和估计,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但直接关系到1996年经济发展的走势,而且对顺利实现我们既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也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说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建议。

一、对1995年经济形势的回顾与估计

经过1993年下半年以来两年多的宏观调控,到1995年底,新一轮经济过热问题已基本解决,高通货膨胀受到了明显抑制。我国的经济形势,无论是按市场经济国家通常采用的衡量的方法:主要看经济增长率(代表经济发展的情况),通货膨胀率(代表经济是否稳定),失业率(代表社会是否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代表国际支付能力和信誉);还是按照传统计划经济国家一般的衡量方法:主要看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四大平衡情况,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无论国内和国外绝大多数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几乎都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趋于稳定。

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也呈现出一种明显矛盾的现象,即这种好的或比较好的形势,主要是体现在一些全国性的宏观经济指标和宏观领域方面,一般的地区特别是企业往往反映,对此似乎感觉不大出来。从企业微观领域看,较好的主要是一些数量型指标,如总产值、净产值的发展速度,主要产品产量的增加量等;大多数质量型的指标,如企业亏损面、亏损额、资金利润率、产品销售率、互相拖欠、商品积压等,并没有什么好转或明显好转。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现象?最关键的是:我国的宏观形势虽然明显好转,经济趋于稳定,但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有的只是有所缓解。例如:

1.通货膨胀率虽然有了大幅下降,但1995年达14.8%,仍然较高,特别是国家用于价格补贴的资金增加了很多,各级财政已经不堪重负;一部分重要商品的价格与公用事业收费严重偏低,价格管理体制和一些重要比价关系还远没有理顺,稍一不慎就有可能反弹。

2.城镇登记失业率虽然不高,1995年只有2.9%,但由于没有登记的失业者还有不少,国有和集体企业已经停工半停工而没有列入失业的人数众多;加上企业中普遍存在大量多余职工的潜在失业和农村中普遍要求外出就业的广大劳动者,实际就业的压力不但很大,而且短期内缓解的可能性很小。

3.农业虽然获得丰收,农产品供求关系有了改善,价格也稳中有降,但是我国地少人多,农产品需求规模很大、而生产增长潜力却相对较少的根本性矛盾并没有缓解;加上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与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体制和比价关系至今没有理顺,农业的回旋余地很小,一旦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某种政策失误,就势必重新导致供求紧张甚至整个经济、价格的不稳。

4.一些主要的分配关系不够合理,收入差距明显偏大。包括:城镇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间的收入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进入90年代以来,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持续扩大。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较快缓解或解决的难度相当大。

5.一些主要经济结构,包括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与加工工业的结构,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特别是国有资产和资源的配置结构等,至今仍然不够合理甚至很不合理,也明显制约着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6.关于国有企业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改革长期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体制和机制上至今同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仍然严重不相适应。不仅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难以改变,亏损的数量不断上升,亏损金额越来越多,负债率越来越高,资不低债的比例越来越大,其自身的运转越来越困难;而且势必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的根本好转,使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看起来虽然很好或者比较好,但在好的指标中存在着种种“黑洞”。例如,金融领域的大量银行不良债权,企业间大量资金互相拖欠,以及库存积压商品所占用的银行资金越来越多等等。如果剔除了这些“黑洞”,有关指标好的表现将大打“折扣”。这既是我国当前经济中种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也是导致上述宏观经济形势与微观经济形势明显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这就充分说明,1995年我国的经济形势虽然趋于稳定,但我国的经济并没有真正进入良性循环,而仍然处于一种非良性循环和非持续稳定发展过程之中,已经出现的好形势或较好形势还不巩固,要真正实现党中央所要求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估计,绝不能掉以轻心。

二、对1996年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199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已经明确规定:经济增长率要求达到8%,通货膨胀率要求控制在10%左右。从1995年已有的基础和今年的种种条件分析,这两大指标单纯从数量上来衡量,是肯定能完成的。因此,可以说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将是继续较好和比较稳定的一年。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既完成上述数量指标而又达到较高的经济质量?即,是通过今年两大指标的完成,为明年乃至今后几年经济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还是今年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但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缓解,有的甚至可能继续发展,从而为今后的发展积累更多的困难?

这里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估计是,影响我国今年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究竟是通货膨胀还是需求不足?由于对此估计的不同,实际工作的重点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今年要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0%以内难度很大,而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难度不大。我个人认为,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就这两大指标来说,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0%以内的有利条件较多,但要保质保量地实现8%的有效经济增长,难度却比较大。当然,这不是说我们没有这样大的生产能力,也不是由于能源、交通、原材料等瓶颈产业的制约而不可能。按生产能力和原材料等的供给,达到9—10%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这也是现在一般对此感到乐观的主要原因。问题是,由于多方面的需求不足,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8%的保质保量经济增长。其主要理由分别是:

就通货膨胀因素分析,今年不但有条件控制在10%左右,而且可能低于10%。因为,从影响近几年通货膨胀的因素看,今年都比较有利。

1.翘尾巴因素,即上年物价上升对本年的影响。1996年翘尾巴因素将大大缩小。由于1994年物价上升的速度是上半年低,下半年高,必须转到1995年的翘尾巴部分很大,达9%以上,占当年物价上升总数14.8%的60%多。而1995年是上半年高、下半年低,转到1996年的翘尾巴部分较少,只有3%左右。仅此一项,1996年物价上升的指数就可能比1995年减少6个百分点左右,年零售物价指数即可降到10%以内。

2.食品价格上升因素,1996年将明显减少。去年,由于粮食供应紧张,粮食和以粮食为代表的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其涨价部分占零售物价新上升部分的50—60%,即大约3—4个百分点。今年,由于去年粮食丰收和净进口数量达2000万吨,粮食供求关系大大改善,粮食和以粮食为代表的主要食品价格如猪肉、食油、食糖等价格已呈稳中有降的趋势。只要下半年不出现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一因素再推动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3.进口产品涨价因素,1996年将向有利的方向转化。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较高通货膨胀,有一部分明显是受1994年汇率并轨,人民币大幅贬值,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今年,由于汇率至今基本稳定,加上进口关税大范围和大幅度下调,虽然因为过去偷税漏税和走私的部分很多,进口产品的价格一般还不可能随关税的大幅降低而下降,但对抑制进口产品价值的继续上升,肯定有正面的影响。

4.一般的消费品,由于现在绝大多数都是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1996年价格自发上升的幅度不会很大。公用事业产品如城市的水、电、气,公共交通和房租等,尽管价格严重偏低,必须逐步调整,但其涨价与否、涨价的幅度,国家一般是必须适当控制的,不可能成为推动价格大幅上涨的决定性因素;何况这部分我们现在并没有包括在零售物价统计范围之内,即使有较多的上升,对实现1996年将物价控制在10%左右的任务,也不可能有大的影响。

就经济增长条件分析,今年,由于三个主要方面需求拉动的作用都不足,要实现有效的和产销衔接的8%增长,难度不小。

1.出口需求。过去几年,出口高速发展,是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今年,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出口的基数和规模已经很大,要再达到较高增长很不容易;二是出口退税大幅下调,成本相应上升;三是部分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出口限制、制裁增多,1—5月出口比去年同期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7.1%,全年虽然有可能增加,但难有较大的增长。

2.投资需求。这是过去几年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今年,为控制投资重新膨胀,我们将继续实行严格控制的政策,计划安排要将投资率从去年的33%以上压缩到32%,据此计算,全年投资比去年差不多,远远达不到生产增长的速度。

3.消费需求。农村和城市居民大约各占一半。去年农业丰收,今年农民消费本应有较多增长,但由于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改善,价格下降,很可能再次出现增产少增收,甚至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从而使消费需求上不去。城市居民,由于经济增长不很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有限,收入提高也不可能很快;加上生产结构不适应消费的矛盾,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不容乐观。

由于上述三大需求都不旺盛,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不能说一点没有,但客观上明显比较微弱。从而可能带来经济增长的两种不良后果:一是被迫地大范围限产压库,降低速度,导致经济增长低于8%;二是坚持经济增长达到8%,但产销率始终不高,库存不断上升;实际是得不偿失,等于把大量有用的资金和资源,变成种种呆滞的积压产品。如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的产销率,在去年比较低的基础上又降低了1.8个百分点,相当于又增加了上百亿元的资金和产品积压。这也是今年银行贷款增加不少,但企业资金却仍然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如何进一步发展大好形势,保持经济适度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

从上述经济形势与矛盾的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就经济增长与控制通货膨胀两大目标比较,1996年,如何使经济增长率实现保质保量的8%,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需求不能相应增长的情况下,假若达到了8%而许多产品却卖不出去,实际将是一种浪费;如果低于8%,不但社会影响不好,而且也会带来就业压力增大,国有企业困难加剧和城乡人民生活难以得到应有改善等一系列矛盾。因此,今后几个月我国的经济调控方针,有必要在坚持“宏观适度从紧”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掌握好“适度”的界限,以既保证8%以上的有效经济增长,又有利于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尽可能有所缓解。为此,需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对于物价上升指数,要继续从严控制,但也要掌握适度,不能追求越低越好。按照现在的情况,今年的物价指数,不仅可以降到10%,而且完全有条件控制在9%左右。因为,从去年11月以来,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已连续半年多处于两位数以内,今年前4个月平均为7.6%,5月份只有6.5%。特别是我们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从5月1日已经降到9.18%,这也要求全年物价必须控制到9%,以免又形成存款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倒挂。而且,按全年9%计算,由于上半年估计只有7—7.5%,下半年也将达到10%左右,还有一定的价格改革空间,应当在这个范围内适当推出一些价格改革项目,以有效减轻国家财政补贴负担,缓解或解决一部分扭曲的价格关系,为明后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创造较好的条件。

2.有计划、有重点地增加一些固定资产投资,适当扩大投资的规模。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去年增加15—20%,扣除投资品涨价因素,实际增加10%以上,以较多增加投资品的销售,减少重工业产品的库存积压。事实上,现在不少人也预测,今年计划规定的32%投资率,实际上控制不住,全年投资规模有可能比去年增加18%左右。问题是,我们从早着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主动增加好,还是让各地方和企业自发盲目地增加好,两种做法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为此,我们有必要转变一说增加投资,似乎就必然带来投资膨胀、经济过热的思想。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到,生产与需求,生产与建设,是必须协调发展的,投资过多会带来经济不稳定,投资过少也会造成经济潜力的浪费,对经济发展的合理循环都是不利的。

3.积极增加出口,尽可能扩大一些出口需求。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导致出口严重亏损和基本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力争今年出口商品总值能够比去年增长8—10%,以尽可能减轻国内需求不足的压力,由于我国现在绝大多数出口产品的换汇率一般较低,而成本费用却相对较高,只要认真加强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充分发挥出口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相当一部分出口产品既适当提高换汇水平,又不丧失其应有的国际竞争能力,还是有可能的。

4.合理降低商品房的销售价格,适当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足,除了居民收入的增长不可能很快以外,主要是消费结构正处在转型时期,一般吃穿用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新的消费热点至今没有形成。如城市居民的住房,虽然人均水平很低,但由于价格奇高,现在反而积压着5000万平方米左右卖不出去。为此,完全可以采取一些合理措施,如适当降低房屋开发商的利润率,将土地使用费的一次性征收改为分期交纳,积极发展购房分期付款,银行抵押贷款和“按揭”业务等,使之能够尽快启动起来,以达到既有效缓解居民住房紧,又逐步盘活现在住房建设中积压沉淀1000多亿资金的双重效果。

5.更好地发挥金融手段调控经济的作用,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的效果。为防止经济重新过热和通货膨胀再度反弹,不能设想不再坚持宏观适度从紧的方针和明显放松银根,但根据已经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变化,在金融调控方面注意适时、适度地采取以下措施,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是,可以合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相应增加专业银行贷款的规模,以适当缓解市场资金过紧的状况。

二是,专业银行在增加贷款时,不宜过份强调只限于增加流动资金贷款,而应适当增加一些基础设施、确有效益和市场既需要又很快可以形成生产能力的未完工程项目的投资贷款。因为,在过去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流通资金贷款,就能够较快增加供给,可以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在现在需求不足的条件下,过多增加流动资金贷款,只能增加中间需求和库存积压,像1989年—1990年所谓发挥商业物资部门的“蓄水池”作用那样,很容易造成新的被动。只有合理增加一些投资贷款,才不仅能够增加最终需求,而且可以通过其对投资品的购买,反过来又补充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使经济达到正常有效的运转。

三是,结合上半年物价变化的趋势,如果全年零售物价指数,估计不是降到9%,而是有可能降到8%左右时,也可以进一步适度降低一些存贷款利率,以既适当减少居民储蓄存款上升速度,增加商品销售;又合理减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利息负担与现实困难。

标签:;  ;  ;  ;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