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李菲论文_李菲 梁雨

李菲 梁雨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东区;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与疾病预后情况;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干预措施进行完善形成专项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情况与心肺复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复苏后8d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常规心肺复苏干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肺复苏患者护理干预能够优化患者的住院期间情况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诊护理;临床效果;疾病预后

前言

心跳骤停为临床急诊科室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采取心肺复苏为挽救患者生命,恢复心脏功能的关键手段。良好的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救治患者,但心肺复苏方法不足则可导致复苏效果差,不能挽救患者生命的情况,又因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不稳定因素较多,缓和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其疾病康复效果[1]。有学者提出有效的心肺复苏期间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此笔者在我院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中进行协同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发现实施协同护理能够优化心肺复苏患者的住院情况与并发症情况,现将本次研究展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干预措施进行完善形成专项干预措施。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18~76)岁,平均年龄(47.42±28.68)岁,疾病类型:心肌梗死21例,急性过敏9例,溺水4例,其他3例;观察组年龄范围(18~75)岁,平均年龄(46.51±28.49)岁,疾病类型:心肌梗死20例,急性过敏9例,溺水5例,其他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选择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心脏骤停诊断标准;②患者家属对干预措施知情同意;③患者心脏骤停时间较短,具有抢救价值。

1.2.2剔除标准:①患者心脏骤停时间>24h;②患者不存在癫痫或精神障碍性疾病;③患者家属拒接配合护理措施实施。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在心肺复苏完成后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给予氧气吸入、准备急救器材与急救药品、预留静脉通路2条[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①呼吸系统干预法:气管插管患者实施精细化管道护理干预,定期查看管道情况,固定管道位置,保证气囊内气体量充足,插管时注意插管深度要依据患者的病情与身高情况确定,避免损伤呼吸道与气管。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专项切口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清洁消毒切口,保证管道位置固定。及时进行吸痰拍痰处理,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阻塞气道。当患者出现机械通气急躁情况时束缚双手并给予微量泵湿化空气;②循环系统干预:心肺复苏患者再次心脏骤停概率较大,一些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须对患者实施24h心动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胸外按压,必要时使用除颤器以200焦进行除颤,建立中心静脉导管并保持通畅,需要是置入血管活性药物、脱水药剂等。③神经干预: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瞳孔情况,出现意识模,瞳孔放大或不等大情况时及时处理并告知主治医师,呼吸机氧分压在25,mmHg~35mmHg间,减轻脑水肿症状。若患者血压正常可抬到头部10°至30°,以便颅内外的静脉引流减轻颅内压。

1.4评价指标

1.4.1住院期间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复苏8d存活率与出院存活率。

1.4.2复苏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后心律失常、胸部不适、记忆力减退、抽搐、反应迟钝等症状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复苏后8d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详见表1.

3.讨论

心肺复苏是临床中常用的急救方法之一,能够在患者心脏骤停时及时恢复其心脏功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如不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基友可能再次发生心脏骤停,影响其康复效果[3],对此笔者在心肺复苏患者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复苏后8d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本研究中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与神经系统三个方向出发进行护理干预,强化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力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对抗异常症状,提高患者恶化症状发现及时率,缩短病情变化的损伤程度,从而优化患者的院内情况,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

结果显示,综上所述,在常规心肺复苏干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肺复苏患者护理干预能够优化患者的住院期间情况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张志勇.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6):11-13+29.

[2]倪焕娟,杨喆.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10):1711-1713.

[3]封娜.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0):161+168.

论文作者:李菲 梁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李菲论文_李菲 梁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