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元生产的优劣及社会制度对其的影响论文_范典

浅谈单元生产的优劣及社会制度对其的影响论文_范典

广州西奥多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流水生产是现在我国大多企业流行的生产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设计了另一种生产方式——单元式生产,此生产方式在日本取得很大成功,并向全世界推广开来。本文对此两种模式优劣进行对比,并阐述社会制度对其的影响。

关键词:流水生产;单元生产;终身雇佣制

1.流水生产与单元生产对比

1769年,英国人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在场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这是流水生产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流水生产的特点是,各流水单元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因而为工人提高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改进操作方法和生产工具创造了有利条件,可充分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相应可以减少工人人数和临时设施数量,从而可以节约投资,降低成本;同时专业化生产,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

1998年,日本松下推出单元式生产。他们让员工在一个特定单元区域内负责完整的生产流程,由此提高生产力。

单元生产的特点是,无后续组装和加工工序;单件制造,无瓶颈工序;布局灵活;可进行多任务操作。

下面我们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1)工作区域。

流水生产必定有一条流水线,占地至少几十平方米,而单元生产只需要几张工作台,几平方区域就可以开始生产。但是当产能需求增加时,单元数增加同样会占用较大区域。

(2)工作设备、工具。

打个比方,某产品用流水生产需要3台设备+20把电批,20人才能开始作业,换用单元生产只需要3台设备+8把电批,5人就可以作业。但单元生产要达到流水生产的产能,需要3-4个单元同时作业,要用到9-12台设备,24-32把电批。此时单元生产所需工具、设备远远超出流水生产所需。

(3)作业员数量。

流水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人员才能开始作业,当人员不足时会严重影响平衡率甚至不能开线。而单元生产无人员限制,无论多少人都可以。

(4)作业员素质。

流水生产为一人一岗,需要的技能不多,对作业员要求不高。单元生产必须由掌握多种技能的熟练员工担任。

(5)物料配送员。

流水生产特定物料对应特定工位,整体物流线长度较长。单元生产时,所有物料集中在一个单元区域,物流线短,但是每次配送的物料数量相对要减少,特别有大体积零件时,物料员需频繁的来往拉送物料。

(6)员工培养。

此点毫无疑问单元生产要优越于流水生产。单元生产中,员工能学会多种技能。

(7)生产交期。

在面对突然出现的紧急订单,流水线交期一定要慢过单元生产,单元生产有着非常强大的随时更换产品的能力,但正常生产情况下,两种模式的生产交期是基本一致的。

(8)生产平衡率。

流水生产平衡率受各种因素影响,单元生产可以达到100%。

(9)产品质量。

此点普遍流水生产质量要优于单元生产。流水生产下,每个工序作业时间短,本身不容易出错,且相邻的工序有着互相监督的作用。而单元生产无此特点。

(10)装配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流水生产速率在管理监督、生产节拍压迫下,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况。单元生产受员工主观意识影响大,当员工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速度会大大超过普通流水生产,反之会很糟糕。

(11)灵活性。

单元生产灵活性大大强过流水生产。流水生产非常受拉平衡率的影响,前期必须有优秀的工艺员对产品进行工时核算,排布好工序然后再生产。而单元生产不受平衡率影响,前期无工艺文件对产品生产速度影响也不大。

2.案例分析

在通过单元生产改善了效率的例子中,有一个常见现象,那就是开始流水作业时节拍很短。因为节拍时间越短,流水线的平衡率越难提升,单元式生产恰恰无此问题。但节拍时间较长的产品则不一定能得到改善。

曾经在某工厂,生产一款风扇,在组装风鼓的位置,就使用了单元式生产。此风鼓部件需要打两种不同力度的十字头螺丝以及一颗固定风叶的六角头螺丝,总共使用9个零件。风鼓理论组装时间约150S,而产能需求是每小时120台。于是按照理论数安排了5个单元岗位来满足产能,但实际生产时将单元岗位增加到7个,才满足了每小时120台的产能。

至此,此单元式生产所消耗如下:生产工7人,物料配送员1人,每个单元岗位使用3支电批,2个螺丝底模,总共21支电批,14个螺丝底模。

后来将此风鼓单元拆分成6人的流水模式,此流水生产消耗如下:生产工人6人,物料配送员0.5人,总共使用到6只电批,6个螺丝底模。

实际对比就可以知道,无论是人工成本还是设备成本,流水式生产要优于单元生产。设备成本很好理解,但是单元生产不存在拉平衡率的问题,为什么实际速度反而不如流水生产呢?我们随机抽取了3名操作员工,让他们先按单元式生产10台产品,再换到正常流水式,通过换岗的方法让他们在6个流水岗位同样生产10台产品,全程录像。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在单元生产过程中,虽然无瓶颈工序,也少了许多拿取、放置半成品的动作,但是工人多了许多拿取、放置工具的动作,拿取零件也需要手伸得更远,且经常出现动作停顿,结果导致速度下降。

所以说没有最好的生产模式,只有最合适的生产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越来越丰富,只要做出产品就可以卖出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人们购买物品时,不仅仅看产品的功能,渐渐更多的注重个性。这也就注定产品更新的速度要越来越快,生产线的灵活性也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单元生产本质上是复古的生产方法,现在却被重新推上了台面。

3.社会制度的影响

流水生产将完整制程进行分工,而单元式生产,恰恰相反,把分工又总和为完整制程或小段制程,理论上是在走流水生产发展的回头路。为什么日本要推出这个走回头路的生产方式,并取得成功呢?

在日本,终身雇佣制是其社会基础制度之一, 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习惯 。

日本有一条法律要求,如果一个企业要去解雇一个员工,解雇的理由没有得到社会公共的认可,解雇是无效的。于是公司不好意思解雇员工,员工不好意思跳槽,甚至认为跳槽是罪恶的,所以连工作中介这个东西基本都没有。同时为了防止终身雇佣制的崩塌,国家又不允许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倒闭。

想象一下,在日本某个工厂的流水线上,一名工人从进厂第一天开始,拿着要跟随他一辈子的工具,日复一日的做着同样的工作,很难学习到新的技术,别人也不知道你有其他什么能力。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人很快会变得焦躁烦闷。而单元生产则给工人们带来了一点新意,他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更多的设备、工具,可以学到更多的技术,个人能力的强弱能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来。有些企业甚至允许工人在自己单元做出的产品上印上自己的名字,激发了个人的荣誉感。所以在日本,单元生产的成功很重要一点是在终身雇佣制的环境下,它比流水生产更人性化而已。

结论: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以我国国情为基础,流水式生产仍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单元式生产可以酌情选用,如样板制作、小批试产、总装配时间短的产品。在大批量生产阶段,一定是流水式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质量更好。

参考文献:

[1]黄贤松.单元生产[J/OL].道客巴巴,2005

[2]林新奇.重审终身雇佣制[J].企业管理,2008,(7):40-44

论文作者:范典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  ;  ;  ;  ;  ;  ;  ;  

浅谈单元生产的优劣及社会制度对其的影响论文_范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