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论文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王崇伦

1951年,王崇伦从鞍钢轧辊厂调至鞍钢机修总厂四机修厂工具车间。1952年,他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了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紧急任务。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开始时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24倍,而且全部达到一级品标准。随后,他又革新成功7种工、卡具,成为全厂有名的“技术革新闯将”。

让进行基础研究的高校把研究成果直接进行产业转化,往往会出现研究成果不适应规模化生产和市场需求的问题,上化院在高校和产业集团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承担了成果产业化之前的中试和工程放大技术开发工作,并且进行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工作,受到高校和产业集团的欢迎。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鞍钢的生产建设突飞猛进。就在这时,鞍钢矿山生产一线告急:大批凿岩机因缺少卡动器而被迫停止作业。试制卡动器的重要任务最终落在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试制刚刚开始,就遇到了“拦路虎”。第一道工序——车床加工,只需45分钟就能加工一个工件,而第二道工序——插床加工,加工一个工件却需要两个半小时。全车间只有一台插床,厂长、车间主任都急得团团转。王崇伦便默默地搞起了攻关:用刨床代替插床,制作一个圆筒形的特殊工具胎,把插床垂直切削转变成刨床的水平切削。半个月后,他把特殊工具胎的图纸铺展在车间领导面前。这个工具胎外壳酷似一台小型电动机,由40多个零件组成,工件可以固定在套子中,可任意选择加工角度。车间现有的插床一次只能加工一个工件,而把工件置放在工具胎内,刨床可以成摞切削,十分方便。工友们将其命名为“万能工具胎”。

试车这天,数百人前来观看。当第一批工件加工完毕之时,计时员宣布:加工一个卡动器,仅耗时45分钟。王崇伦继续闯关夺隘,加工卡动器的纪录连连被刷新,先是由45分钟减少到30分钟,最后减少到19分钟,相当于最初效率的6至7倍。王崇伦在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奇迹,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4年零17天的工作量,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钢机轧辊,鞍钢各轧钢厂面临停产。在紧要关头,王崇伦与老英雄孟泰主动请缨,发起技术协作攻关,承担组织研制大型轧辊的攻关任务,500多名由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的技协积极分子众志成城,从炼铁、炼钢到铸造形成“一条龙”,跨厂际联合攻关,历时1年,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终于试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2.3.1 播种期对红花经济收益的影响 从播种期来看,4月5日播种的利润最高,达到29 223.6元/hm2,其次是4月15日播种的利润为21 022.4元/hm2,随着播种期推后利润降低,5月5日播种的利润为3 462.0元/hm(2表5)。

在计算教学中,必须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导学生依据算理,理解算法,掌握算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促进运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提高和锻炼,还要增强学生思考的动力,以及对算法的深刻理解。此外,对于学生直观思维的锻炼和培养则需要运用计算中的估算法,这种方法是适当的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引入教学实例中,从而将学生的实际经历和数学知识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增强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起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1977年3月,一副前所未有的重担落在王崇伦的肩头——由他担任鞍钢七号高炉改建工程总指挥。这项工程要拆除原有的七号、八号高炉,然后建起当时国内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七号高炉。上任伊始,王崇伦便把行李搬到工地,吃住不离现场。在这次特殊的会战中,王崇伦全力协调设备供应、后勤服务等单位和部门,使之成为工程服务中配合默契的“一盘棋”;提出各参战单位成立领导挂帅的“三结合”攻关组,对本单位承担的项目技术难题进行群策群力突破,“三结合”攻关组成立后很快便攻克了百余项技术和施工难题。

在王崇伦的影响和引领下,到1962年年底,鞍钢技协队伍已达1.5万人,车、钳、铆、电、焊等各个工种齐全,设计、施工、抢修配套成龙,先后为鞍钢解决了一大批生产和技术改造中遇到的难题,还应邀为整个东北地区的许多生产厂家解决了重大生产难题。

1977年12月29日,改建工程胜利竣工后的鞍钢七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该项工程达到了高速度、高质量、低消耗、安全无事故的设计目标,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创造了我国大型高炉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1980年8月,王崇伦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主抓农业和财贸工作。在哈尔滨市任职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弘扬实干精神,在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下,相继解决了冬季鲜菜和鸡蛋、豆腐供不应求的难题。邓小平同志视察东北时,称赞王崇伦“抓豆腐抓得对,抓得好”,“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这样解决市民生计的好干部”。

长期超负荷工作,损害了王崇伦原本强健的身体。1985年5月,他突然半身麻木,被身边同志“强行”护送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脑血栓后,院方决定对其进行系统治疗,但王崇伦只住院治疗一个疗程,就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2002年2月21日,王崇伦在北京逝世。

王崇伦(1927年7月—2002年2月),男,中共党员。从鞍钢机修总厂四机修厂工具车间刨工做起,他历任鞍钢机修总厂北部机修厂副厂长、鞍山市总工会副主任、鞍钢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哈尔滨市委副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等,先后当选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大代表、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3年在鞍钢机修总厂工作期间,王崇伦改进了机加工车床8种工、卡具,其中新型工具胎即“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至7倍,1年完成4年的生产任务,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在他的革新精神影响和带动下,我国工业战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热潮,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标签:;  ;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