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医医院针灸科 671000;2云南大理州永平县中医院 672600
【摘 要】目的 研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应用小针刀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毫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小针刀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应用小针刀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低,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临床治疗效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众多颈椎病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和视物模糊等,极易并发其他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必须采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应用小针刀进行治疗的效果,具体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最大的61岁,年龄最小的38岁,平均年龄为(46.28±3.75)岁;病程在1年到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44±0.28)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大的66岁,年龄最小的32岁,平均年龄为(44.94±3.97)岁;病程在1年到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08±0.74)年;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各项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毫针刺法进行治疗,治疗流程为取患者的风池穴、大椎穴、合谷穴和百会穴等进行针刺,每次的留针时间为半小时,每日1次,连续治疗两个月。
观察组患者接受小针刀进行治疗,治疗流程为引导患者取俯卧位,将患者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寻找患者压痛点,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采取一次性的4号无菌针刀,由患者颈椎部垂直进针,先纵剥之后再横剥。针对存在粘连的患者,将针刀的刀锋横行挑铲2次;针对有结节的患者,切割3刀并做横行疏通;针对横突前结节患者,将患者的颈总动脉和浅层的软组织推开后,对结节进行固定,使用针刀纵行切割3刀后做横行疏通;针对横突后结节患者,将后结节进行固定后,使用针刀纵行切割3刀后做横行疏通[2]。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为:(1)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颈椎部恢复正常,治疗后三个月内未出现复发;(2)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颈椎部趋于正常,有轻微活动障碍,治疗后三个月内复发低于3次;(3)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恶化,颈椎部未恢复正常,活动受限,治疗后三个月内复发高于3次。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用%表示,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分析下表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值=4.9737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共发生7例不良反应,其中心悸发生1例,胸闷发生2例,皮下血肿发生4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共发生1例皮下血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复发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共复发6例,复发率为14.3%,观察组患者共复发1例,复发率为2.4%,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颈椎病包括椎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和交感神经型等多种类型,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常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由人体颈椎部位和周围区域结构发生退行性的改变导致椎动脉受到压力,进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出现不足而引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视物模糊、耳鸣和眩晕等,严重者会出现四肢或者半身麻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加重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目前临床用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主要手段是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在西医治疗中主要采取手术和药物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进行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效果各有不同,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效果不佳,复发率高。在中医领域,认为椎动脉型颈椎部眩晕的病因是气血亏虚,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散瘀和祛风养血,常采取小针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进行治疗,效果极佳,复发率低。小针刀治疗可将患者颈椎局部的软组织进行剥离,有效消除韧带间的粘连,达到松解痉挛肌肉的目的,改善患者的交感神经,增加供血,进而起到修复损伤的作用[3]。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毫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小针刀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应用小针刀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卓鹏,李少芳,黄振伟,卢蓬,陈欣泽,林冬娜,王兴全.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190-192.
[2]王亮,唐强,赵中才,高莉,符丽娜.小针刀结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08):812-813.
[3]薛君平.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A]. .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药杂志社,2016:2.
论文作者:王静1, 赵玉晶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患者论文; 动脉论文; 颈椎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针刀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颈椎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