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中心小学 138000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采用的是以讲授课堂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过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的教师已不再仅是注重提升学生成绩,而将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作为了当下的主要教学任务。因此,数学教师应采取合理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发展,从而成就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著名教育家马芯兰说过一句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动手操作,如果能够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身体验,他们便能够很好地对数学进行理解和掌握,使他们在知识上、能力上、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
例如我在讲授《加、减法》的过程中,我把全班40多个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用计数器拔一拔,或者带领孩子们带操场上拣小石头数数等方式,体验加减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一次关于《统计》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各种水果图片杂乱无章地摆在各组桌面上,提出了“你们能将它们进行分类吗?”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经过小组分工,动手操作,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最后我要求孩子们告诉刚才分类方法,其实分类的过程中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统计》知识。如此,课堂寓教于乐,教学变得简单,学生饶有兴趣,得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的锻炼,比起枯燥的讲解和无可奈何的听课,效果好多了。
二、创新是学习数学的新的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小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常会产生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他们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对自己的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兴趣时,他们不惜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那是孩子们探索的“天性”,那是一种求知的“欲望”。小学生学习数学更需要自主探索,需要不断创新,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创造研究探索的氛围,开展各种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让自己的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去发现数学,去创造数学。“不会创新,就没有进步!”在教学中,除了我们教师需要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之外,更应该培养我们的学生创新的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相互倾听、解释、思考、交流,让学生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作为老师,我们只需要适时点拨、评价就可以了。
三、德育是数学教学不能忽视的东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传送带、催化剂,它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调节等作用。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
如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我除了带领孩子们到操场上捡小石头学数学外,我还给学生们布置了课外教学任务,回去帮父母洗菜,在洗菜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加减法,还让学生体会了帮父母做事情的喜悦之情。
在《认识纸币》教学中我教会孩子体会父母辛苦赚钱来之不易,学会节约用钱,并且要爱护纸币等知识。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之中,是各科教学工作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质疑
俗话说,学习贵在质疑,而质疑贵在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有效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心中的质疑。教学理念的转变,并不单单指的是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更包括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倘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控制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产生疑问的时候自然也不会主动地向教师提出。因此,老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正是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表现,这种提问的方式是应该值得肯定与鼓励的。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关于《平行和垂直》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提问或者设置障碍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质疑,从而对知识形成进一步的开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然后通过两条毛线进行演示,可以适当将毛线倾斜,营造出可能会相交的景象,学生就会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产生质疑,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学生就会对平行这一概念形成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许多教师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并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显而易见,得出的答案就是质疑。
“知识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小学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而不是单单为学习而学习,从而了解数学课程的价值,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
论文作者:胡秀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孩子们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