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材必修2《政治生活》的修订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生活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教材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第五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对第四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好评。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认为书中仍有一些不尽合理之处,建议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一、让教材更严谨、规范 1.概述应完整 以我国通过间接选举产生的职位为例。教材P17页的“相关链接”意在让学生明确各种选举方式在我国的适用情况,但内容概括却不够完整,遗漏了不少重要岗位。该“相关链接”指出,“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由间接选举产生”。这样的表达固然不错,却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印象,即只有这些职位是通过间接选举产生的。事实上,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领导人员、地方国家司法机关领导人员是由同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除国务院总理(由全国人大根据国家主席提名进行表决后任命)以外,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这些选举都属于间接选举。因此,建议将教材中的相关表述改为:“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领导人员、各级国家司法机关领导人员、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等由间接选举产生。” 2.表达应规范 以教材照片说明中的领导人身份介绍为例。教材对领导人身份介绍存在着格式不统一的情况,如P88的一幅图片说明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早餐会”,P93的一幅图片说明是“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P104则是“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第二次会议”。这种不统一,会给人留下随意的感觉。 课本照片说明中的领导人称谓还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如“1972年,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P107),这一照片说明,由于没有规范标注毛泽东的职务,加上书中其他照片说明中的“主席”一般是指“国家主席”,就使不少学生认为毛泽东是当时的国家主席。其实,由于历史原因,从1966年开始我国的国家主席一职是缺位的,1975年宪法还一度取消了国家主席职位,直至1982年宪法才重新设立这一职位。由此可见,当时的毛泽东不是国家主席,而是中共中央主席,所以建议课本将这句说明改为:“1972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针对上述现象,建议课本依据照片所反映的事件对照片中领导人的身份作出格式统一的说明。如果在课本编写或使用时,领导人已经卸任,可以考虑标注领导人任职的时间,如“国家主席胡锦涛(2003~2013)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第二次会议”;也可以在照片说明中写明事件或活动的具体时间,如“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P106)。 当然,也可以统一取消照片中人物的身份说明,这样既可以减少标注的不规范,还可以使说明文字更加简洁。 3.行文应严谨 我国大陆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存在着许多不同。教材在这些方面应加强行文的严谨性,以减少学生的疑惑甚至误解。建议编者在课本引言“致同学们”中通过恰当的文字对此加以说明,以使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的概念与事实。 二、让教材更贴近生活、符合事实 1.能准确呈现事实 以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历程”为例。教材P23用图示的形式,展现了从1981年广西合寨村成立“村民委员会”,到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再到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的“基层民主自治历程”,有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产生和发展轨迹。但该图示以1981年作为起始时间,却会使教师和学生产生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基层民主自治的误解。事实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12月就制定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该条例在第一条中即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性的居民组织。” 尽管广西合寨村是我国的村民自治“第一村”,但“基层民主自治”包含了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两个方面,因此广西合寨村并非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第一村”,故而建议教材在上述图示中,将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历程从1981年前推至1954年。 2.能有效解读生活 以教材对“立法权”的界定为例。教材P56在介绍“立法权”时指出:“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应该说,这一界定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其与现实政治生活存在着不符之处,或者说这一界定不能有效解读现实政治生活。 2014年广东省高考文综卷的第30题之所以引起全国高中政治教师的热议,原因就在于,题中所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根据教材的界定,难以判断其属于行使“立法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就这两个决定草案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作说明时指出:“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十分必要的。”可见,从现实政治生活角度看,这一行为属于立法行为,这一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可以说,正是这道高考题,才使许多教师知道了在政治生活中,行使立法权还包括制定法律以外的其他情形。 因此,为了使教材更准确地反映和解读现实政治生活,减少师生的困惑,建议教材将“立法权”界定为:“主要是指制定法律的权力,同时也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以及以立法形式作出重大决定的权力。”同时,设置“相关链接”,用实例加以说明。 三、让教材更便于学生学习 1.充实重难点内容 以“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这部分内容为例。无论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的角度,都对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的四个具体表现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感到不好理解。问题主要有两个:既然是“社会”管理,为什么将它归之于经济建设职能?既然政府职能中还有与“经济建设职能”并列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经济建设职能中为什么还有“公共服务”这一内容,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的处理办法一般就是向学生强调,经济建设职能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要是面向经济生活的。这样解释尽管正确,但还是难以帮助学生把握其具体表现。因此,建议课本能够对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也包括“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主要表现作出简要的归纳。 同时建议教材在此强调政府要正确地发挥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在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政府与市场构成了一对矛盾。怎样恰如其分地发挥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建议课本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加上如下文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而政府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时,要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防止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理顺知识间关系 以“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一框为例。该框的第一目是情境导入;第二目讲述了依法行政的含义、必要性、意义和具体要求;第三目首先明确了“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然后讲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具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向我提出如下问题:“依法行政”与“政府权力行使”是什么关系——两者是一回事,即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就是依法行政的环节?还是“依法行政”仅是指政府权力行使中的“执行”这一环节? 两种理解似乎都说得通。通过查阅百度百科中“行政”的定义——行政主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以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特定手段发生作用的活动。我觉得“行政”与“政府行使权力”可视为基本相同的概念。同时,将该框标题(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与该框主题(依法行政)结合起来看,“政府行使权力”与“行政”应是两个基本一致的概念,“依法”则是对“行使权力”或“行政”的基本要求。基于此,为更好地明晰两者关系,建议将这一框的标题改为——政府权力的行使:依法行政,并按照三个环节的逻辑顺序,对其结构作如下调整: 第一目不变。第二目的标题建议改为“依法行政意义重大”,内容包括依法行政的含义、主要环节、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目的标题建议改为“依法行政需要正确决策”,内容主要是“决策”环节的有关内容。第四目的标题建议改为“依法行政重在执行”,内容主要包括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在这一目的结束处,可以通过过渡语,自然引出下一框内容——“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即政府权力行使的“监督”环节。这样调整,就使政府权力行使(依法行政)的三个主要环节理顺且完整了。 四、让教材更有说服力 以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为例。这一探究活动乃至整个《政治生活》,都运用了较大的篇幅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但据不少教师反映,在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看似理直气壮,学生未必心服口服。究其原因,也与课本相关内容的空洞无味有一定关系。 因而笔者建议教材在“综合探究”中,从三个方面说明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对中国发展进步的保障作用。一是通过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巨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同时还可用事实说明西方政治制度的缺陷以及当今部分中东国家推行西方政治制度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呈现的数据和事实要准确、生动、精炼,有冲击力和说服力,要注意纵向和横向数据和事实的对比。二是列举中外政治家、学者和媒体对我国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优越性的评价、报道及研究成果。呈现的观点要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代表性。三是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现行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中的不足,介绍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措施和成果,呈现的内容要客观、有力。关于修改思想政治教材第二课“政治生活”的建议_依法行政论文
关于修改思想政治教材第二课“政治生活”的建议_依法行政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