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能建筑设计之我见论文_酒艳

对智能建筑设计之我见论文_酒艳

酒艳

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的建筑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提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在当前情况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的优势显得越来越明显,但是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设计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探讨处一个适合智能建筑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对智能建筑设计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思考

通过对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的探讨,应从各方面充分合理地利用城镇当地的自然资源,寻求人、建筑、环境与经济、节能之间的最佳结合,提高建筑的整体效益。降低建筑能耗,减轻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

1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智能建筑的兴起,生动地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何等迅速,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多么广泛,并深刻反映了信息社会发展对智能建筑的需求。建筑发展到智能建筑,是一个质的飞跃,建筑的含义一下子拓宽了,建筑设计的任务加重了许多。一方面智能建筑设计的研究需要系统化,整体化的框架体系,智能建筑的设计需要智能化设计人员与建筑、暖通、电气(强电)、给排水、结构等各工种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建筑智能化设计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先进设备体系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迫使建筑环境与这种变化相匹配。建筑智能化设计与建筑师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智能化系统进入建筑物,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的一些做法;另一方面智能建筑设计需要更多操作性、实践性方面的指导。

2智能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而具有的优越性

2.1 自动调节功能。智能建筑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噪声与味道,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从而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2 节能。现在的房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总能耗的70%,而智能建筑通过其“智慧”,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可按事先确定的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据国外常规计算,智能建筑可比常规建筑节能30%以上。

2.3 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老式建筑是根据事先给定的功能要求,完成其建筑与结构设计。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结构设计除支持3A功能的实现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

3智能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在对建筑合理性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智能建筑设计提出了合理性的要求,使智能建筑设计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进行。但是,建筑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在建筑的总体布局、空间组合和技术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的建设要求,或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较多的使用价值。因此.全面地分析建筑消耗、合理平衡建设成本和消费成本是提高建筑合理性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还要从现实经济条件出发,对技术设置进行恰当的选择,有机协调建筑诸要素,提高综合效益。这些构成了智能建筑设计合理性理念的基本内涵。此外,由于建设可用资源的有限性,这就要求智能建筑设计师对建设投资进行合理的分配和高效利用,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善于把技术问题语经济指标相结合,通过经济分析和经济比较以及效果评价等手段,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先进技术与经济合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智能建筑设计师只要能把控制好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设计阶段的每个环节之中,全面评估先进技术的经济合理性,又能实事求是的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先进技术,就有可能真正达到智能建筑设计的经济目标。

4智能建筑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4.1智能建筑的结构设计

智能建筑的结构设计应该从墙面、地面与天花板三个个重点环节入手,地面设计中应该根据智能建筑的特点选用架空的方式,这样可以扩大地面下空间,使弱电系统和强电系统能够做到物理隔离,不但方便施工,而且也有利于建筑改造。墙面设计中应该考虑智能建筑中各功能设备的接口和位置,一般采用外接方式,在墙面上设计出设备的接线口、位置,以利于传感器和设备的功能实现和准确控制。设计天花板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暖通、消防系统的功能与特点,设计出相关系统的走线、出口,以实现智能建筑的通风、供暖、消防、照明等各项功能。

4.2智能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1)功能与分区。建筑物外部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按照功能分区可以将外部空间分为人的区域和交通工具区域。在设计中应该采用特定的手法,提高人逗留空间的封闭感,如采用标高连续变化提高封闭感的程度;不同于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具有开敞、流动的特点,需要在这个空间做好意念设计,在设计中主要强调的功能分区为:①停车场道路系统区;②步行区;③建筑环境中敞开的空间→小区庭院空间。

(2)空间分类。建筑物外部空间按照使用性质分类:①活动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规模较大,能够容纳较多的人活动,如下沉式广场等;②休憩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常常表现为小区内的外部空间,一般空间规模较小,尺度也非常有限;③穿越型。城市干道旁边的建筑以及大型体育馆周边经常有这种穿越型外部空间,同时在城市步行街、地下通道之间会采用小品、绿色植物进行点缀,也属于穿越型外部空间,这类空间既可以休息,也可以活动,属于多功能的外部空间。

4.3改进智能建筑的屋顶设计

屋顶是智能建筑设计的关键部位,屋顶是智能建筑与大气和环境敞开和交换的重要部位,很容易产生热能的交换和积累,进而影响到智能建筑的居住性能、使用性能。同时屋顶也是智能建筑功能性设备的主要布设位置,雨水收集器、太阳能热水器、通信基站、风能设备在楼顶大量集中,造成智能建筑楼顶空间资源和电磁资源的紧张。应该在智能建筑屋顶的设计中积极考虑保温隔热处理,阻断智能建筑屋顶产生热交换的可能。同时要根据智能建筑的整体需要综合考虑屋顶功能设备的布置,优化屋顶空间资源,降低楼顶设备产生噪声、震动和电子辐射的可能,提升智能建筑屋顶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4.4加强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智能建筑的一个根本特征是能源利用的高效率,应该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节能工作,通过节能器具、系统的设计,降低智能建筑能耗的标准,控制智能建筑能源方面的消费,综合而全面地节约智能建筑运行的能源成本,实现智能建筑在节能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4.5智能建筑设计结合自然因素

智能建筑设计中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相结合,常常会使方案的建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如今,“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气候”已成为智能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5结语

智能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方案构思、还是方案设计以及技术深化的阶段,始终都贯穿着合理性的理念。这就要求智能建筑设计师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 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全面的建筑节能设计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城市建筑,2012

[2] 李宇.浅析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

[3] 李长虹,李茹.智能化设计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2

论文作者:酒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  ;  ;  ;  ;  ;  ;  ;  

对智能建筑设计之我见论文_酒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