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与慢性胰腺炎内外分泌功能关系研究进展论文_贺燕丽,石建华,王红通讯作者

肠道与慢性胰腺炎内外分泌功能关系研究进展论文_贺燕丽,石建华,王红通讯作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00250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 A P)常伴随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使肠道通透性增加,继而引起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导致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加剧了SAP的病程.肠道微循环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介质过度释放以及细胞凋亡,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可能是肠屏障损伤的机制。探讨SAP中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对治疗SAP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肠道;内外分泌功能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等,可合并有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胰腺实质钙化、胰管结石、胰腺假性囊肿形成[1]。其中约20%患者以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为首发表现;CP确诊后20-25a的病死率为50%,复发率较高,并有4%的患者发展为胰腺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与肠道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和宿主、外界环境建立起一个动态的生态平衡,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肠道菌群参与肠道的感觉运动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肠道运动清除肠腔内多余的细菌来控制肠道微生态[2]。任何打破其内外环境的举措都可导致菌群的失调。现就肠道对慢性胰腺炎内外分泌功能影响研究综述如下。

一、肠道与慢性胰腺炎外分泌功能关系研究

胰腺通常归类为一种分叶状复管泡状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即胰岛)分泌激素直接入血(内分泌),外分泌胰腺分泌酶和其他物质进入管道系统即肠道以达体表(外分泌)[3]。

慢性胰腺炎导致胰酶分泌减少,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消化作用及胃酸的中和作用减弱,进而使肠道PH下降,造成肠道黏膜组织损伤,肠道通透性增高及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细菌及其抗原易于通过肠黏膜而诱发异常免疫反应,激活炎性及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和各种活性物质;细菌移位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影响肠道运动;小肠消化期和消化间期的正常运动具有清除细菌的作用,小肠动力障碍时,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强度减弱,小肠转运速度及食物推进速度减缓,致使细菌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大量繁殖,促进了肠道菌群失调的形成[5-6]。此外大量动物实验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如C干扰素(INF-C)、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氧自由基等均能增加实验动物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促进肠道细菌移位。

二、肠道与慢性胰腺炎内分泌功能关系研究

朗格汉斯胰岛是一个复杂的微器官,负责维持血糖稳态;它包含5 种细胞类型,即α细胞、β细胞、δ细胞、PP 细胞、ε细胞,分别产生胰岛素、胰高糖素、生长抑素、胰多肽、脑肠肽等激素,对血浆中营养物质水平的变化起反应,释放精确平衡的胰岛激素入血。

CP时胰腺内分泌改变主要可表现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及行为等方面的变化。CP进行性的纤维化破坏了β细胞并减少其功能单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纤维化损害胰岛中的血循环,可能导致促胰液素转运障碍以及胰岛对激素的反应欠佳。有人认为胰源性DM不仅仅是胰岛素生成障碍的结果,也与同时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作用改变有关。就胰腺炎继发的DM 而言,选择性胰腺β 细胞受损和α细胞功能保留可能为其发病机制。Nomiyama 等证明高血糖可促进胰腺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从而导致胰腺纤维化。高血糖与CP时胰腺纤维化的因果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DM 与CP在发生发展上仍难以定论何为因,或者互为因果。

1969年,Unger等建议用“肠-胰岛轴”(entero-insular axis)一词来说明肠道与胰腺内分泌之间的关系,人们将这种通过肠道所发挥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称为“肠促胰素效应”,相应的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肠道激素称为“肠促胰素”。肠-胰岛轴是指肠道感受营养底物的刺激以后,迅速调节胃肠道功能,包括分泌功能和运动功能,将营养摄入的相关信息传至胰岛,调节胰岛功能,其具有调节发生早、反应灵敏、作用关键的特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peptide-1,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的生理功能。在动物和临床研究中发现[18],GLP-1可通过改善β细胞功能、增加β细胞数量、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等多种机制参与人体血糖调节;还作用于胰岛δ细胞促进生长抑素的分泌,而生长抑素又作为旁分泌激素参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双重作用。此外GLP-1可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GLP-1还可产生多种胰外效应,如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和减少食物吸收和调节脂肪代谢等。

三、结论

慢性胰腺炎腹泻多由胰酶分泌不足引起,长期腹泻,破坏肠粘膜屏障,最终导致菌群失调,加重腹泻,两者互为因果。慢性胰腺炎时肠黏膜屏障受损,回肠与结肠段黏膜层的L细胞分泌GLP-1减少,通过启动“肠胰岛轴”,促进胰腺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胰源性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通过胰岛晕造成胰酶合成下降;GLP-1分泌下降引起胰高血糖素增多,高血糖有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进一步损害胰腺的作用。

综上所述,慢性胰腺炎内外分泌功能的病理改变是内外分泌相互影响、相互交织,恶性循环的过程,其中,小肠在其中通过“肠-胰岛-腺泡-导管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小肠既是启动因素,也是受累器官,其是影响转归的关键器官。

参考文献:

[1]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年3月第35卷第3期(277-282)

[2]Malaguarnera G,Leggio F,Vacante M,etal. Probiotic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of the elderly[J]. J Nutr Health Aging,2012,16(4):402-410.

[3]László C,Péter H,Zoltán R,et al.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ndoric ine

Endocrine nd Exocrine Pancreas and Their Clinical Relevance[J].Pancreatol,2009,9(4):351-359.

[4]Malaguarnera G,Leggio F,Vacante M,etal. Probiotic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of the elderly[J]. J Nutr Health Aging,2012,16(4):402-410.

[5]Bellot P,FrancésR,Such J. Pathological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cirrhosis:pathophysiology,diagnosi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Liver Int,2013,33(1):31-39.

[6]李琳,李岩.肠道菌群失调与功能性腹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7(23):723-726.

*石建华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编号:ZJ0201WK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503389)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300250)

***通讯作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300250)

论文作者:贺燕丽,石建华,王红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肠道与慢性胰腺炎内外分泌功能关系研究进展论文_贺燕丽,石建华,王红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