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五邑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529200
摘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大、中型城市,同时由于我国城市人口数量激增,保证居民的住房供应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筑物沉降程度是衡量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标准,特别是高层建筑,对于基地上结构较高,整体质量较大,更容易产生沉降,同时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更是为建筑不规则沉降埋下了隐患,这给高层建筑的正常安全使用带来了威胁,因此要全面的了解高层建筑地基沉降的各种原因,对高层建筑地基进行实时的准确监测,全面的了解建筑物的安全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人而保证建筑的安全使用。此外,针对于高层建筑沉降,还要从整个设计及施工等环节抓起,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杜绝因建筑施工问题而造成的不均匀沉降,从而更好的控制住高层建筑地基沉降。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沉降;控制措施
0引言
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为了节约用地并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高层建筑的数量迅速增长,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不断加强,但与此同时,地下水抽取过度,地铁及地下商业区等地下开发形式的增多,建筑之间很难保持较远的距离等等,都增加了高层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因此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就采取科学的措施来控制高层建筑的不均匀沉降。本文首先对高层建筑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控制对策。
1 高层建筑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1 设计失误的影响
在楼宇正式开展施工作业之前,要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而整建筑方案及施工方案的设计要依据前期的建筑地质勘探资料开展工作。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勘探的工作人员没有对这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选取的勘探方法并不适合建设地基所在地的土质,并且对也没有注意到局部地基与未处理地基之间的强度差等,这些不正确的探查结果都严重的影响了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此外,现代城市建筑物均很密集,各建筑物间的距离很近,而设计人员却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影响。建筑设计人员为了简化设计,还会进行简化假设,这使得地基土的不均匀性被忽略,使得设计出现不合理的地方,最终导致高层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
1.2 建筑结构不当的影响
很多建筑物邻近有加层、新建多层、高层建筑或其它构筑物,影响地基稳定。建筑物邻近有基础设施或其它机械设备振动,地基因震动而产生压缩变形,局部下沉。建筑物邻近有大开挖工程,因水土流失,造成地基滑移或沉陷。建筑物邻近地面大量堆积重物,使得土层压密变形,带动地基沉降。建筑物邻近有交通要道,地基常年受到车辆振动而引起振密变形。还有建筑物的改、扩建或局部拆除时改变了原基础结构工作状态,由于改建、扩建中增加了上部结构荷载,所以局部增加了基础结构荷载,从而造成不均匀沉降。
1.3 施工控制不严的影响
最后是施工方面存在问题,没有认真进行验槽,基础施工前扰动了地基土;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周围堆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对于砖砌体结构,砌筑质量不满足要求,砂浆强度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拉结筋不按规定设置等,也会引起建筑物建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还有就是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意外影响,由于地下水管的大量漏水引起地基局部下沉,或因为临时的大量的地面堆载而引起局部下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高层建筑地基沉降的控制措施分析
2.1 增强建筑结构整体刚度
高层建筑自身的结构特点就要求其必须具有刚度,其整体刚度的增强对于控制地基沉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设置圈粱,在建筑物的墙体内设置钢筋砼圈梁,其作用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出现;设置沉降缝,在一些建筑中,由于功能或美观的需要,往往采用多单元的组合形式,导致沉降差异增大。用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屋面到基础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沉降单元,则使得建筑物的平面变得简单、长高比减小,从而有效减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是决定砖石结构房屋空间刚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实践证明,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在一定范围内能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有较大的长度,而不能满足一般长高比时,可用沉降缝断开;建筑平面应力求简单,高差不宜过大。
2.2 积极进行沉降监测
对高层建筑地基进行定期的沉降监测,可以更为准确的把握建筑的沉降程度及状况,一旦发现沉降异常,便要及时采取措施补救,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在进行沉降观察时,要注意科学选择沉降观测点位置,通常情况下每8 米到12 米设置一个观测点,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应设置于混凝土桩上,对于超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还要结合设计单位的意见,合理布置观测点。对于高层建筑的观测点标高,应由相关的设计部分根据实际建筑情况进行制定,在观测点确定好以后,还要进行统一编号,由建筑工程监督单位进行统一管理。此外,还要注意具体沉降监测方法的选择,传统的监测方法,虽然能够实现沉降监测的目的,但是相关的数据采集、处理、图形分析等都要分别进行,工作效率不高,无法满足现在大量的监测工作需求。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沉降监测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期,更高监测效率及监测质量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当进行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先进的监测技术方法。
2.3 采用合理的施工措施
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埋设专用水准点和沉降观测点;主结构施工阶段,每结构层沉降观测不少于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沉降观测两个月不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必须进行检查复测,并将资料列入工程质量评估内容。在已建成的轻型建筑物周围,不宜堆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等重物,以免地面堆载引起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在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地基上开挖基坑时,要注意尽可能不扰动土的原状结构,通常可在坑底保留20cm左右厚的原土层,待施工垫层时才临时铲除。如发现坑底软土已被扰动,可挖去扰动部分,用砂、碎石等回填处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引起高层建筑地基沉降的原因多种多样,对建筑物本身结构质量及使用安全均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对高层建筑地基沉降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好高层建筑地基沉降监测,实现对各个影响建筑沉降的因素的全面控制,从而降低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在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优缺点,对沉降控制工作及相关技术进行完善及优化,从而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红兵,汪耀武.谈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23).
[2]刘华伟,牛林新.基于漂移度的地基沉降预测模型评价与组合策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28).
[3]宋祖妹.地基沉降的几种预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J].福建建筑,2010(1).
论文作者:樊博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地基论文; 建筑物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不均匀论文; 结构论文; 刚度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