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泉建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6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区域的下垫面性质被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市硬化路面让雨水快速的通过地下排水管道以及地表径流排走,极少能够补充地下水,而城市景观水体以及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雨水利用率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城市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无法有效补充地表水,并且还受到水环境污染的影响,使得我国城市水生态系统逐步恶化,致使城市生态系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退化。而站在保护城市水资源以及防止城市洪涝的层面来说,建设海绵城市,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是保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途径。
关键词:海绵城市,难点,对策
引言:我国的城市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城市的面貌正在逐步的革新,城市建设内部隐藏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在城市开发和建设过程当中对于资源的不当利用,城市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海绵城市理念的兴起正是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的新型产物,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随后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以此为国家顺利建设生态文明的海绵城市提供指导。
1 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指的是将城市比喻为海绵一般,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很好的应对自然灾害与适应环境的变化,可以实现城市的良性水文循环。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城市开发建设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1.1 什么是海绵城市
通俗的说,就是像海绵一样的城市,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在面对自然灾害和较大的环境变化的时候,能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在城市有降雨的时候,能够较快的吸收与水,对其进行存蓄,再经过净化,从而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在城市缺水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水给释放出来,然后再对其进行利用,让城市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自然水。也就是建设一个雨水的开发系统。普通的城市在排水的时候主要是利用渠道或者泵站,这些被认定为灰色设施。而海绵城市在排水的时候,首先是利用雨水花园自己植草沟等排水,这些被认定为绿色排水设施。海绵城市在利用排水设施的同时,还将灰色设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使城市的排水系统更加完善,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情况,减轻了雨水对城市带来的危害,将城市风貌建设的更佳美观。
2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是关系到国家生态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在全国上下拍手叫好之后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和矛盾。在建设初期如果缺乏针对性的理性思考,一味跟风、模仿,不能及时反思和评价,则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欲速则不达。
2.1 “绿色海绵体”不足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范围普遍存在“海绵体”不足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城市房地产开发过热,城市土地价值哄抬过高,开发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进一步加速了土地的地产开发流向,造成了公共绿地面积减少,硬质地面增加,最终导致可以吸水的绿色海绵体严重不足,使国内的海绵城市建设缺少了基础实力。
2.2 社会认知不够
我国是一个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人们在遭受瞬时暴雨灾害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雨水被大量排放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因此,对于立足于将雨水变害为利的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也不够深刻。目前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情仅局限于相关政府、建设及设计单位。人们对于相关改造的必要性和造成的不便不认可不支持,也会影响建设进程。
2.3缺少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撑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处于摸索尝试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问题尚未预见,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也需要随建设的实践慢慢推进,需要在建设中总结分析,并实时调整。因此没有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撑,没有建设行业标准的硬性要求,建设中会存在混乱和无法可依的状况,也会影响建设力度和成效。
2.4突袭式建设存在弊端和风险
海绵城市突袭式建设会给城市带来很多尚未预见的风险。比如,改造道路绿化带为海绵体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支撑和安全评价,尤其对于济南等北方城市,植物品种普遍耐涝性差,夏季瞬时雨量大,可能给全市园林绿化造成灾难性后果。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改造原有市政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基础结构,因此需要进行严密的风险评估,避免改造中的人为灾难。积蓄雨水的后期净化处理和再利用不仅成本较高,处理效果和利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问题会随着建设的深入和后期的应用逐步显现,需要各方面密切监控并及时处理。
2.5科技研发滞后
海绵城市建设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现有的经验和技术多为借鉴,自我研发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和分析,也需要全面评价建设效果,因此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研发需要专业人才和资金的大量投入,人才的培养更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国内的海绵城市建设还会有一个很长的艰难探索和成长阶段。
3 建设海绵城市的难点对策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建设海绵城市的难点,下面对其实施改善对策进行探讨。
3.1 完善制度,提高重视
俗话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海绵城市的建设也不例外,国家应该渐渐使海绵城市的建设规范化,加强设立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从制定激励的措施、打破行业的壁垒、促使利益关系的协调、提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以及提公众参与积极性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政策纲领的指引,对海绵城市进行规范化、合规化的设计,将城市建设纳人绿色发展的战略框架,保障海绵城市建立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向人们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普知识,使人们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雨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
3.2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①各个城市的区域位置、水文特点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规划控制目标也就有一定的差别,要结合城市实际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做好整体城市规划与建设,控制商业用房建设数量,逐步加大城市绿地面积,确保城市海绵体充足;②城市要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做好整体规划和建设,减少商业用房的建设,不断的增加城市绿地诸如小公园、湿度面积。保障城市有充足的海绵体可以对雨水进行吸收,增强土地的渗透能力,实现雨水的再回收和再利用;③优化管理体制,将低影响开发进行工作结构分解,分解为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管理三个阶段进行分工责任制,避免发生各职能部门推脱责任的现象。
3.3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发展还任重道远,国家应该加大刊其资金投人力度,加强政府补贴,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光进技术的研发。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但也不要盲目引进,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避免国外引进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技术在我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最后,建立示范性海绵城市工程,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树立标杆,最大程度的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结束语: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构建有利于提高预防雨涝灾害,还能够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设海绵城市的理论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受到和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我国的海绵城市理论和技术还不是很先进,在贯彻和落实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的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糜群.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10):199.
[2]温占茂,邓鸿敏.建设海绵城市难点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3):46-47.
[3]高继坤.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智能城市,2016,2(03):67.
论文作者:赵学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雨水论文; 难点论文; 对策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