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州市工人文化宫 山东 莱州 26140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群众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群众文化工作特征
群众文化工作是文化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针对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决定了它涉猎面广、层面深、要求水平多角度、系统化等特点。
1.广阔性。群众文化工作具有广泛、广阔的特性。而这种广阔的特点又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一是参与人员众多。其二活动内容很广,涉及方方面面。其三是文化门类多种多样。总之,广泛性与广阔性是群众文化工作首先表现出来特点。
2.普遍性。群众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切实考虑参与者覆盖面广阔与否,应尽量使覆盖面变得大些;另一面主要考虑活动内容的接受、推广与适合程度。
3.创造性。虽然群众文化工作的本质就是为群众服务,表现形式一般也是些传播传统文化的活动,但由于群众文化生活不断翻新,而且翻新速度很快,所以群众文化工作也要在创新方面进行变革。
二、文化宫具有的优势
1.文化宫的职能全。文化宫设置的专业含概了文学、书法、美术、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摄影、少儿艺术、民族民间艺术挖掘、社会文化理论研究等十几个门类。
2.专业人员水平相对较高。文化宫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引进竞争机制,吸引、培养了大批人才;
3.文化宫阵地适中,场地宽阔,活动丰富,水平较高。这些优势,使文化宫的示范带动作用更为突出,辐射力更强。这种作用和辐射力是其它文化单位所不能取代的。乡村文化振兴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辐射带动乡村文化全面发展。
三、文化宫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1.文化宫是乡村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桥梁。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浪潮的波涛汹涌,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文化宫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起着桥梁作用。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在这里接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量的现代意识、现代文化思想、现代文化作品,通过文化宫人的努力传入乡村,影响改变着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习惯,提升着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生活的品味。乡村蕴藏的丰富的民间文化,经过文化宫人的挖掘整理,被注入城市文化之中,为城市人的生活增添了活力。文化宫在乡村走向城市、城市影响乡村的互动中的桥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文化宫是培育建设乡村文化队伍的学校。乡村文化活动是以农民参与的广泛与否为标志的。而农民参与率高低,取决于骨干力量的带动。文化骨干分子的努力与艺术才能的施展,决定着乡村文化活动吸引力和质量。“乡村振兴计划”向乡村文化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即乡村文化建设不仅仅是领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更需要面向现代化建设,注重提升农民的全面素质。
3.文化宫是乡村建设的“纲”。纵观建国后我国农村文化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文化宫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任何时期,文化宫工作好,农村文化事业就活,文化宫事业强大,农村文化事业就兴盛。文化宫工作差,农村文化活动就乱,文化宫事业萎缩,农村文化建设就会停滞不前。文化宫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民文化户的影响,至今无可比拟。由此可以说,文化宫是县乡村户四级乡村文化网的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实现小康社会,让农民过上小康文化生活,仍要以文化宫建设为纲,以纲张目,带动乡村农村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四、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转变运行机制。文化宫要深化改革,建立适合现代化需要的新的运行机制,以增加活力。要积极探索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竞争和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管理,适应时代的发展。
2.加强环境美化建设。美对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文化宫的环境建设要讲究美,要能给人们一种高尚、典雅、清新、广阔、优美的感觉。文化宫要创造条件,建成花园式的文化园区,要建设活动广场、雕塑、喷泉,使人们到文化宫有心旷神怡之感,产生流连忘返之情,使文化宫成为人们休闲的最佳去处。让乡民群众在和文化宫的亲密接触中,产生改变乡村生活环境的冲动和动力。
3.提高审美导向能力。文化宫要不断提高审美导向力。应组织一些优秀的艺术家、画家、书法家,创作健康有益的优秀作品,开展有益的活动,用美的引人向上的艺术作品、文化活动,引导人民群众,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培养群众的审美自觉性。
4.提高服务能力。服务需要本领,打铁还需要自身硬。文化宫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建设,采取送出去进修、鼓励自修、组织培训等办法,提高从业能力、服务能力,把文化宫工作人员打造成为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精英队伍。
5.实施共享工程。国家已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宫应抓住改革发展的机遇期,创造条件建设电子文化网络,实施共享工程。一方面根据共享工程的要求,做好当地优秀特色数字资源库的建设,补充全国数字化资源。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信息资源库的科技知识,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科技种植养殖、民营企业服务。利用资源库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对广大农民进行科学教育和宣传,用科学的精神武装农民的思想,为乡村建设发展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科学的发展环境。
论文作者:张俊礼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文化宫论文; 乡村论文; 文化论文; 群众文化论文; 工作论文; 农民论文; 农村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8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