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知识经济论文,创新能力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叩开新世纪的大门,知识经济将扑面而来。
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不再取决于劳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而是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应当作出什么样的回应?这就必须努力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说,这是整个教育包括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但它恰恰是传统教育的弱项。
对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或者说缺少培养的办法。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中与阅读教学并行的分支体系,教学的重点是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所以,许多老师要求学生积累词语,目的是以后好镶嵌到文章中去;许多老师要求学生写片断,目的是为以后的作文准备好“部件”。尽管也有许多老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写观察日记,但也只是让学生练习怎样记叙、怎样描写。离开了“写什么”的主体,“怎样写”就变成了文字游戏,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好多小学生畏惧作文,也有好多小学生的作文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这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格局不无关系。
那么,小学作文教学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呢?我们且看两个实例。
有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随父亲迁居美国,转到当地一所小学就读。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发现孩子每天回家很晚,而且总是带回一书包书。一天,居然煞有介事地坐在计算机前打字。父亲看到一个题目: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问他,说是作业。父亲很不以为然:这么小的孩子能做这么大的题目?过了一个礼拜,孩子竟然打出了20几页的稿子,而且分了章节,引文都注了出处。父亲十分惊讶,说这是自己读研究生时才做的工作。
再看我们自己的例子。有所城市小学,自然老师就空气的污染和保护问题组织了一次科学考察活动。先是确定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本地空气污染的情况怎么样?污浊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源在哪里?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然后组织学生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接着再讨论交流、撰写考察报告或科学小论文。由于学生经过看、问、想,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写出了高质量的考察报告或科学小论文。例如,学生发现清洁工人打扫马路的时间正值市民上班高峰,灰尘污染了空气,不利于市民的健康,但这个问题应当怎么解决,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为了市民的健康,环卫部门应当让清洁工人在市民上班前把马路打扫干净;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清洁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他们的工作太辛苦了,应当制造一种工具或机器,能够一面洒水一面清扫。学生还把类似的问题集中起来,给市长写了一封信,对净化城市空气提出建议,得到了市长的好评,而且很多建议被市长采纳。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两个例子都不是在作文课上做作文,但学生写出来的却是质量更高的作文。这是因为,这里的作文是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恰恰是锻炼、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这种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作文,我们可以借用一个名称,叫做“专题作业”。“专题作业”大致可以这样展开:
首先,确定专题、明确任务。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专题内容应当与社会生活、尤其与小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只要放开视野,拓宽思路,这样的专题俯拾皆是。例如课业负担问题,学生长期浸染其中,已经麻木不仁。课业负担究竟如何?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何影响?造成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如果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考察、访问、讨论、反思,那么,他们一定会应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方法,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其中还会有创造性的独到见解。
其次,围绕专题组织学生考察、访问和搜集资料。这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自主性也就没有创造性。怎样进行考察?搜集哪些资料?尤其是对资料的选择、整理和加工,都要自主性地作出决定,都要充分发挥主体的创造精神。需要指出的是,作为知识经济重要支柱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美国总统克林顿说,八岁学会电脑,十二岁学会上网;这在我们这里已经不是遥远的将来;有些地方是近在眼前的事情。如果实现了网络教育,学生凭借电脑,可以广泛、迅捷地搜集有关专题的各种信息,不仅能够完成专题作业,而且能够为形成“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创造条件。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完成作业。经过前面两步,解决了“写什么”的主体问题,这里进入“怎么写”的过程。所谓怎么写,就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是对考察、搜集到的资料选择、整理,然后合理安排;遣词造句,是组织和选择文字把要表达的事实材料和思想内容正确清晰的表达出来。因为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会使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语言文字不单是构成文章的部件,而且是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会将语言文字拼装成文章,而且还要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考察、搜集到的事实、材料和思想、见解表达得准确、贴切,并力求生动、深刻。
采用“专题作业”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与生活结合。尽管以前也提这方面的要求,要小学生注意观察;但观察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练习记叙和描写,他们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如果确定“专题”,让学生考察、访问、搜集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并写成文章,那么,他们就可以获得对这个专题的深刻认识,同时在这过程中提高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其二是学科渗透。作文教学不再是语文学科中与阅读教学并行的分支体系,而是与其他学科乃至学校的各项活动广泛联系和渗透着。
把小学作文教学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会引起作文教学观念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个作文教学体系的设计。组织一个专题,不是一节作文课就能完成的,这就会引起时间上的矛盾以及同其他学科的冲突。但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必然会作出相应的改革,而实行课程统整是必然趋势。各科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知识,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为共同任务,那么,小学作文教学采用“专题作业”的形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教育改革、课程统整,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完全采用“专题作业”的形式,事实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应当预见到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性地搞一些“专题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教学上的积蓄和准备,迎接知识经济和教育改革新天地的到来。
标签:知识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