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个代表”的指导下,哲学社会科学要繁荣发展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在“三个代表”的指导下,哲学社会科学要繁荣发展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繁荣论文,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会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时指出:“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人们的一个重 要启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 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学习 这一重要论述,更加认识到“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纪之交的新发展,是党 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同 时也深感社会科学工作者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三个代表”思想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最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发展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所在。江泽民同志告诫我们:今后在社会科学理论方面,你可 以有这样那样的观点,但有一条是不能变的,是要统一的,就是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三个代表”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是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三个代 表”思想所体现出的党的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体力量之间 的内在统一关系以及“三个代表”思想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要求等等,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明确 了任务,这些重大课题也无疑成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在于,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其要素体系, 如社会制度要素体系、社会和自然环境要素体系、生产力自身要素体系等,据此制定正 确的战略策略和路线方针政策,并且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落实于社会实践,不断消除阻 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引导、促进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 ,要辩证地把握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只有将一体化与多元化、集中化与分散 化、求同性与存异性、全球化与本土化加以认真地研究和融合,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 认识,在进一步加强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的同时,坚持文化主权和适度保护 本国、本民族文化,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文化政策。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面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只有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 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绝不允许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巩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先进性,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达到了 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繁荣,才能真正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三个代表”思想体现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和其丰富的科学内涵,从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上,引导和促进着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 新的伟大工程中、在新世纪的繁荣与发展。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 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 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 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民族的兴旺发达,国家的长治久安 ,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人类文明发展史给我们的这个重要启示再次证明,发展社 会科学与发展自然科学同等重要。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但同时也认为,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思想,对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引 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哲学社会科学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提供知识、理论和方法 论基础。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合力”来推进的。在 这个“合力”中,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思想文化等精神方面的因素也 是很重要的因素,决不能忽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在强调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特别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江泽民同志为什么要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 “三个代表”思想内容之一的缘故。

讲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自然科学好像比较容易量化。但是,没有人文社会 科学,自然科学就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因为科学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产品,需要 一个社会的动力、一种社会的机制及社会资源的配置。人文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技术起 到了导向和支撑的作用。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价值判断的话,自然科学技术不一 定是第一生产力,很有可能成为第一破坏力。高新技术问题固然十分迫切,但是同等重 要甚至更为突出的是观念的更新、体制的更新以及机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理论的创 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含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因而,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第一生产力” 需要在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活动为研究 对象,探索社会发展和党建发展规律。可以说,社会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是先进文化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的发展,代表和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是先进生 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 关系着“三个代表”思想能否真正贯彻落实。所以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站 在“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来确定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突出社会科学的时代特征, 发挥好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使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离开这个 根本的指导思想,社会科学难有作为。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社会科学研究方向正确 与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如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的道德风尚,对经济建设,对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可见,社会科学理性功能在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的理性功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的基础工程。如何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普及的 一项艰巨任务。文化是一个政党的旗帜,是一个社会的思想灵魂。一个没有先进文化支 撑的民族是注定要落后的民族。一个国家的先进文化,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 神,代表未来方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包括先进 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就是加 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按照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在全社 会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相统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吻合、与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思想道德观,构建先进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道德价值观是文 化建设的核心,规定着整个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需 要综合的社会手段,更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为帮助人们逐步形成和确立先 进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三个代表”思想不仅 为确立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昭示了 前途、指明了方向。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不仅是我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 持的根本原则,更是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社会科学虽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但其真正兴起,即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却是19世纪 以来社会变革的必然要求和产物。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是西方社会转型的时期,各种矛 盾——压迫与反抗、公平与效率、贫困与富裕等——更加尖锐复杂,猛烈冲击着社会既 有秩序,人们急切需要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迫使社会改革者和人文学者深入研究和思 考。在美国,第一批社会科学家投身新兴学科,目的就在于提供知识、探索症结、提出 对策,以缓解美国工业化中的贫穷、劳工动乱、难以同化的人口、贫民窟和其他弊端。 就我国而言,从五四运动这场带有科学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开始,“赛先生”向中国走来 。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我们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才 逐渐发展成了各自的体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中,在社会科学方 面,一些现代化实践迫切需要的新兴学科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一些基础性学科面向实 际调整方向焕发了勃勃生机,已经形成了学科比较完备、呈开放式发展的社会科学体系 。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理论的创新史。在这方面,列宁说得极为透 彻: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 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他还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 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他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为我们党 的指导思想,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所产生的第二个重大理论 成果——邓小平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则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科学空前 的发展和繁荣。世纪之交,经过20多年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社会大众的心态、观念、 思维方式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为社会科学的创新提供了丰厚、扎实的社会基础 。江泽民同志以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政治勇气,走在理论创新风气之先,在2000年 2月至2001年7月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发展 的新的生长点。例如:“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四个如 何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眼光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 品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劳 动价值论的新思考等等,特别是纪念建党80周年“七一”讲话中系统化、理论化的“三 个代表”思想,都是具有原创性、吸引力的新的理论表述。江泽民同志面对新形势,立 足新时代,适应新要求,应对新考验,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特别是“三个代表”思想,正确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重 大课题,成为我们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意志、指导全党工作的新的政治宣言和行动 纲领,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典范,是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典范,是解放思想与实 事求是高度统一的典范,同时,也必将成为推动新世纪社会科学创新的巨大动力。落实 好“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不仅需要自然科学有一个大发展,而且需要社会科学有一 个大发展。探索和把握党的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党的建设与精神 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党的建设与社会发展主体力量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不 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新世 纪赋予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而承担这些任务又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 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科学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 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维护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历 史地位。

新世纪初叶,我们面对着许多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 济的结合、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经济多样化的应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运 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思想观念体系的建立、人的全面 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一个什么 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等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这个空前巨大的 社会系统工程,强烈需要社会科学成为设计、施工的“智囊”和“脑库”。这种现实生 活的需要,就为社会科学的研究着眼于应用、着眼于新的伟大实践、着眼于新的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现实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研究的不断突破,也便 是社会科学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攻克了这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必然带来 社会科学的飞跃性发展,也必然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大显身手的 舞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过程中,全面阐述了创新的问题,提出了一 整套关于创新的理论,使“三个代表”思想成为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 发展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它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 展为根本的价值目标追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 概,科学地继承和辩证地发展前人的成果,是对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基本问题进行长 期实践和深入思考后爆发和升腾出的智慧的光芒,是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对社会科学 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和启迪。“三个代表”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理论一样,成为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必然对新时期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起 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形势的考验,面对历史性的重大课题,我们惟有 既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实事求是、缜密论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从而进一步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使社 会科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展现出新的辉煌。

三、“三个代表”思想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不断创新而突现出来的。他们的理论成果,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并 且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和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在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回答了面 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是又一个与 时俱进的时代产物。研究和阐释“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精髓,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 ”思想的科学内涵,是社科工作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首要任务。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崭新的事业。它既是社 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说它是自我完善,是因为它与历史 上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一脉相承的;说它是制度的创新,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 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从体制到理论都需要注入新的思想和理念的阶段。改革开放20 多年崭新的实践需要我们理性地去总结,21世纪的发展前景,需要我们理性地去展望。 理论上不拿出新东西解释已经发生了变化了的生活,不用新的思想和理论去激发人民群 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社会主义运动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活力,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 的各项功能作用也就接近萎缩。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 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因此,理论对 现实的生活的总结和提升也就永远没有尽头。

当前,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是随着高新科技和信 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碰撞更加剧烈,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 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大。其次是国内深化改革带来的“四个多样化”, 决定了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选择也趋于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带来历史进步与文化活力的同时,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再有在 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领域的斗争将会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 还会是尖锐的。违反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错误思想时有出现。还有就 是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沉渣泛起,造成精神生活领 域出现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 国,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国内外形 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怎样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完成新 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面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严峻现实,我们党怎样从中吸 取经验教训,保持和增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我们党怎样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 的变化,我们党怎样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面 对时代的前进、事业的发展和党内存在的问题,我们党怎样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怎样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面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实际,我们党怎样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 史任务而奋斗;面对国际大局变动的考验、国内大局发展的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 水平的考验,我们党怎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集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文 化的发展繁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等等。我们面临的这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工程的基本命题,是新世纪我们党要全力解决的重大而严肃的时代课题,也是“三个代 表”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探索和回答这些问题,就成为社会科学的神圣使命。总之, “三个代表”思想为我们开辟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规律,探索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及规律的广阔天地。在“三 个代表”思想的研究上,在研究、阐释、丰富、发展的过程中,有创新,有突破,有前 进,便是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四、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南,明确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是把研究、回答和解决“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作为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智力保证,提供政策、对策 的客观依据。社会科学研究方向的正确与否,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对经 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和 社会主义的命运。那些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既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 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马克思曾说过,每个时代总有 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把人类社会大大 向前推进一步。毛泽东也说过,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不简单,解决几个就有 成绩。国际深刻变化和国内深入发展的大局,都迫切需要社会科学进行深入系统的超前 研究,得出最新研究成果,提供有说服力的论证和理论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为国家立法和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衡量社会科学对社会贡献大小的标准就 是看回答、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抓住了这个主攻方向,社会科学研 究就会更富有成效,就会创造出更多的有价值的成果,发挥好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解 释功能、预测功能、导向功能,真正体现社会科学的重要价值和理论力量。因此,要在 研究、阐释“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力争有新的理论突破,有创造 性的科学见解,有价值不菲的研究成果。

二是在社科研究中坚持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达的必由之路。要根据江泽 民同志要求的“勇于根据实践的要求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 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 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 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 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些精辟的教诲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 责任感、使命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实现思想上的“三 个解放”,不断加深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这是我们当前进行理论创新以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的思想理论任务。

哲学社会科学要把“创新”二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创新是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灵魂、动力都是思想、意识 、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容,没有创新的观念和精神,其他方面的创新都谈不上。创新是 指人们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全部领域中进行的创造性劳动,既包括理论创新 ,也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不是一个宣言,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包含着丰富内 涵的生动活泼的理论创造、理论发展的过程。当前时代和实践所需要的理论创新的基本 内涵是:第一,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实践,对前人的基本理论观点进行创造性的丰 富和发展,做出符合时代和实践要求的新的阐释与说明,其中包括修正某些不完善的观 点,摒弃某些陈旧的观点,创造适应新情况的观点。第二,积极吸纳当今世界自然科学 以及其他一切科学门类的丰富营养,勇于借鉴世界各国的社会科学成就,真正站在世界 科学技术革命的前列,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实现传统社会科学从内容到形式的自我超越和 突破。第三,大胆改革传统的研究方法,实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创新。

成果上创新要有胆识和勇气。没有创新的胆识和勇气,没有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就不 可能创造传世之作,也不可能产生立业大家。要树立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的 精神、无所畏惧的精神、“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 任,抛开社科研究危险论的思想,摒弃为出成果而出成果的重复性的平庸之作,淡泊物 欲,潜心科研,辛勤劳作,耐得住寂寞,力戒心浮气躁,才能有新进展。要审视我们的 研究成果是否代表了时代前进的趋势,是否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是否走到了创新与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沿,以“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衡量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先进性 ,衡量它的社会影响和时代价值。

制度上创新要注重正确导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度所表达的利益激励对社会成员 的行为选择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必须把制度作为自身建设的基础, 有了科学的制度,便对社科工作者的工作激励、利益调节、研究方向等产生良好的导向 作用。目前,许多地方在社会科学领域建立的激励机制,制定的一系列社科优秀成果奖 励办法,体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肯定了社会科学为党和政府 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作用,树立了出人才、出成果、出精品,为人才 成长和精品问世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的正确导向。

普及上创新要突出科学意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摆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面 前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因为它是实现科学知识这种潜在的生产力向物质形态的现实生产 力转化的纽带和桥梁,是繁荣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科学自身发 展的动力和条件。普及程度的高低是社会科学发展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社会科学普及 的内容包括科学理论、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当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人们 对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不系统不平衡;运用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分析解决个人或社会实际问 题的能力较低;仍有相当比例的人缺乏科学精神;获取社会科学知识的渠道单一等等。 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大普及力度,逐步提高人们的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人 们的综合科学素养。社会科学普及,就是要使广大劳动者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提高思想总体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使劳动者素质产生质的飞跃,使作为知识形 态生产力的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因此,社会科 学普及的过程,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过程。没有普及,也就没有这种转化的实现,也就 没有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在新形势下,尤其是进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 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以弘扬科学精神、破除迷信与愚昧、提高思想道德 素质为内容的科学精神的普及更为迫切。在科学普及的发展历史上,自然科学有高士其 ,社会科学有艾思奇,他们的科普作品哺育了几代人的成 长,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轨迹,影响了几代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社会科学普及呼唤新时 代的艾思奇,呼唤科普的精品力作,呼唤一支政治上强、理论素质高、有战斗力的科普 队伍和良好的科普机制。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社会科学达到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 高指导下的普及。

三是适应未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社会科学研究队 伍。科学的发展繁荣与否,取决于高素质的科学人才,同时,在科学发展繁荣的过程中 也必然会造就出优秀的科学人才,说到底科学事业的关键是人才问题。有人才才有精品 ,文化大师越多,传世之作也越多,这是被古今中外文化史所不断证明的真理。没有亚 里士多德,就没有古希腊哲学的辉煌;没有莎士比亚,就没有西方戏剧发展的顶峰;没 有孔子等诸子百家,就没有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思想的活跃局面;没有李白、杜甫和 苏轼,就没有把汉字汉语提高到至纯至美境地的唐诗宋词。正是因为有了鲁迅、郭沫若 等一代大师,中国现代文学才有了时代的“呐喊”和前进的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培育优秀人才和创造传世佳作的过程。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影响、渗透、联系愈来愈紧 密,由此产生的综合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社会经济和科技已形成一个复杂的大系 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缺一不可。这就要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 拓宽知识结构,改进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要出名家、出巨匠,在伟大的实践中造 就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学贯中西的理论家;要培养一代优秀青年科学人才;要千方百 计为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符合人才成长特点的物质条件、体制环境和尊重特点、鼓励 创新、信任理解的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有没有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有没有一批 青年“拔尖人才”,是社会科学队伍素质的显著标志,是社会科学水平的显著标志。没 有高素质队伍和社科巨匠,社会科学就不能硕果累累,也就谈不上发展繁荣。所以,社 会科学工作者在政治上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和实践;在业务上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精 益求精地深入钻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科学方法,拓展世界眼光和战略思 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在作风上要发扬爱国奉献、 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精神,淡泊名利,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干事。每 一个社科工作者都要努力成为科学精神的倡导者、科学理论的生产者、先进思想的传播 者和“四有”公民的培育者,成为中国知识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在促进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服务中,推进社会科学事业,为新 时期社会科学获得更大的繁荣和发展,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四是适应当代科学发展的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盟。自然科学是社 会科学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社会科学的进步。19世纪,细胞学的创立、能量守 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 要的自然科学前提和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是自然科 学飞跃发展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多地吸收了自然科学的优 秀成果和研究方法,科学技术的发展则越来越多地依赖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和融合。社会 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交叉、渗透以及紧密结合,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实现科学 技术革命的巨大力量。两门科学交叉、结合而产生的新的学科群,诸如技术经济学、数 量经济学等边缘学科,城市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综合科学和系统论、信息论、 控制论等横断科学,构成了现代大科学。因此,加强两门科学的联盟,促进它们更紧密 的结合,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自然科学繁荣的必经之路。加强哲学社 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盟,就是要运用整个科学知识体系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 文明建设服务。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目标中,要做到对 社会经济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需要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支持,需要两门科学的综 合运用。同时,还要协调好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规划,确定好相互交叉的研究课 题,组织社会科学界和自然科学界联合研讨攻关,对交叉科学的研究成果共同评审,做 出科学评价。总之,加强“联盟”、促进“结合”,不断研究和开发“软科学”,是发 挥社会科学的功能和作用,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与生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在现代科学事 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对社会科学提出的新课题。

标签:;  ;  ;  ;  ;  ;  ;  ;  ;  ;  ;  ;  ;  ;  ;  ;  

在“三个代表”的指导下,哲学社会科学要繁荣发展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