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 418000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与报道分析,以其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单一腹腔镜手术,试验组3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手术,在手术前1d开始辅用中药保留灌肠,每天一次,连续一周。然后对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术后3天白细胞恢复正常例数及术后1年内复发例数进行观察。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术后随访1年复发例数较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可靠,效果显著,恢复快,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中药灌肠;急性盆腔炎;疗效评价
急性盆腔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即女性盆腔腹膜急性炎症、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炎症的总称,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抵抗力下降或受到感染等。临床上治疗急性盆腔炎主要是通过腹腔镜、抗生素药物等使患者的抵抗力提高,为对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进行探讨,本研究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妇科以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盆腔炎患者60例。根据SPSS13.0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合格的受试者按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单一腹腔镜手术治疗组)与试验组(腹腔镜手术+中药灌肠治疗组)。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20-46岁,平均年龄为(26±0.6)岁,且患者肝脏功能、血、尿液、粪便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均正常。并且患者都符合以下手术指征:盆腔脓肿或输卵管卵巢脓肿行药物治疗 48 ~ 72 h,体温依旧持续不降,盆腔脓肿包块增大或中毒症状加重;脓肿破裂;经药物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虽然脓肿已局限,但还是持续存在。所有患者也都对两种不同手术途径的风险及特点进行了详细且充分的了解,都自愿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体温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德国生产的电视腹腔镜器械作为手术器械,麻醉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如下:首先抽吸患者腹腔液或者脓液,并送检,进行支原体培养、细菌培养、衣原体抗原加药物敏感试验,然后对患者盆腹腔情况进行探查,根据患者的年龄、术中所见及生育要求等分别进行输卵管造口、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患侧输卵管切除或者是附件切除术等。完成手术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对患者盆腹腔进行反复冲洗,可留置盆腔引流管。手术之后根据药敏结果对使用抗生素进行调整,疗程为1-2周。试验组的治疗方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灌肠,从术前1d开始辅用中药,中药灌肠组方为:败酱草30g、丹参 25 g、蒲公英25g、银花藤30g。由我院中药房煎药室统一将上述药物加水浓煎成 150ml,每天对患者进行一次保留灌肠;必要时加用口服进行治疗,50ml/次,2次/d;7d为一个疗程,连续进行三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术后观察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手术后第3天进行血象检查,观察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例数,WBC≤10.0×109/L则为正常;2)观察术后腹痛缓解时间;3)对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行观察;4)观察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每隔4小时对术后高温患者进行一次体温测量,体温降至38.5℃ 以下后,改为每天测量4次,若1日之内连续2次测得的体温均在37℃以下,则表示体温恢复正常。
1.4 跟踪观察
对手术结束后1个月左右回我院进行复诊的病例进行观察,并进行跟踪观察,观察时间持续为术后1年,在手术治疗后的几个月内,按时通过电话对观察病例进行回访,了解是否有慢性盆腔痛、急性盆腔炎复发等情况发生。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术后随访1年复发例数等方面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方式、术后3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急性盆腔炎多为气滞血瘀、湿热内阻所致,根据《内经》“留者攻之”的治则,临床治疗主要以凉血化瘀、清热利湿等为基准。基于此,本研究以败酱草、蒲公英、丹参、银花藤作为中药灌肠煎剂,通过直肠粘膜吸收直达患者病灶,可加速腹膜、盆腔及邻近器官残余炎症的消散,对结缔组织的增生进行有效的抑制,取效快捷。本研究通过对单一腹腔镜手术与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手术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手术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优于单一腹腔镜手术的疗效。而且可以使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有效的减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减少复发率,促进患者生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余琳,苏凌春.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4,01:37-39.
[2]孙艳.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盆腔脓肿6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5,02:155-156.
[3]王娟,于金凤.使用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2:157-158.
[4]蔡小凡,刘睿,陈永乐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150例IgA肾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12):1094-1096.
[5]车妙琳,汤璐敏,张敏芳等.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20(04):314-318.
[6]须冰,王祎熙,陈以平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04):333-335.
[7]于林强,于彩凤,李爱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36例临床报道[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02):98-100.
[8]陈万佳,邓跃毅,倪兆慧等.滋补肝肾颗粒联合口服激素治疗肝肾阴虚型、重症IgA肾病的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8(05):405-409.
论文作者:冯芳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8
标签:灌肠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疗效论文; 中药论文; 盆腔炎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