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是做好工程质量检验的重要路径,能否做好该项工作对工程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阐述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要求和标准,紧接着结合工程实例,深层次地分析介绍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钢筋保护层;检测;厚度;结构;实体
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要求和标准
关于混凝土结构实体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我国对允许偏差的范畴、抽样数量、合格条件、检验方法等均作出了确切的要求。就拿如何判定钢筋保护层检测是否合格来说吧,判定检测结果的依据是单位工程检测合格情况与单点检测的合格情况。在判定单点检测的合格状况时需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为判定依据。而在检测纵向受力钢筋构件时,通常要求其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结果和设计值之间的偏差控制在+10mm,-7mm的范围内。同时,在检测板类钢筋构件时,其保护层的厚度设计值和检测实际值之间的偏差需控制在+8mm,-5mm,而单次抽样检测结果内存在的不合格单点的最大偏差必须管控于偏差值的至少1.5倍。再者,在评定单位检测合格情况时,应结合相关规定系统地剖析思量单点检测合格情况。通常而言,当全部单点合格率不低于90%时,意味着此单位工程的钢筋构件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是合乎要求的。然而,如果单点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检测合格率处于80%至90%的范围内时,则应随机性地选出同等数量的钢筋构件,重新检测其保护层厚度,然后依据之前的检测结果,计算出两次检测的结果的总合格率,当此时的合格率不小于90%时,意味着单位工程的检测结果是合格的。
2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实践分析
2.1 工程的基本情况
结合某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实际案例,探讨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实践。此建筑工程是地下两层、地面十八层的高层住宅建筑,建筑结构层的标高大概是57m,运用剪力墙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环境主要是二(b)类与一类。在这当中,二(b)类是指低于±0.00的混凝土结构,一类混凝土是指超过±0.00的混凝土结构。同时,混凝土结构内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成一类混凝土结构板,壳、墙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值是15mm,柱、梁、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2cm,二(b)类混凝土结构内墙、板、壳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2.5cm,柱、梁、杆钢筋保护层厚度是3.5cm。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低于C25时,其钢筋保护层厚度比前文提及的设计值多0.5cm。此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设计标准详见下表1。
注:在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25的情况下,上述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应加0.5cm。
结合前文提及的工程概况,考虑到混凝土结构钢筋检测的相关要求,此次检验的对象为建筑地面混凝土结构的板、梁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借助钢筋探测仪器,采取非破损检验中的电磁感应法实施检验研究。
2.2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2.2.1 确定抽样检测部位与检测批次
结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在确定此次研究的建筑工程地面混凝土结构板、梁钢筋保护层抽样检测部位与检测批次之后确定:首先,检测工程结构内的板类与非悬挑梁钢筋结构构件,在检测过程中应结合相关标准,确保参与抽样检测的构件在总构件中的占比达到2%,构件量必须不小于5个。其次,在检测工程结构内的悬挑板与悬挑梁构件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并保证参与抽样检测的构件量在总构件量中的占比不小于5%,且参与检测的构件量必须不少于10个。如果不符合此要求,则应系统地检验分析所有构件。在检验工程结构内的悬挑板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时,应结合工程结构的构件量确定抽样检测量,一般抽样检测量在总构件量中的占比为10%,且检测量必须不少于20个。同时,对于抽取检测的所有钢筋,应从中则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各个部位检测三处,取平均值,并检测抽取到的梁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所抽取到的检测的板构件的量应不少于6根。依照上述要求,此次研究的建筑工程中总共有588件板类构件、446个非挑梁构件,最后选定抽检结构的板、梁构件数量分别是12、9个。
在确定检测部位的时候,要采取抽样检验方式检验悬臂构件受力钢筋、板、梁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等关键位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最后确定了主要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部位,即:框架梁的梁底跨中区域、悬挑板上表层与阳台板根部距离较近的上排受力钢筋、楼板板底面与顶板中心区域距离较近的板底受力钢筋、悬挑梁上表面根部上排受力钢筋等。
2.2.2 现场检测
首先,结合已定的检测面与检测部位,以存在饰面层构件与结构实施饰面层清除处理,在检测混凝土表层之前,应对钢筋探测仪实施调零与预热处理。在调零阶段,应确保零探头与金属物体之间的距离较大,以防调零结构以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受到影响。
其次,布置测线。在充分考虑存在于混凝土结构内的板、梁构件中的箍筋、主筋、分布筋、受力筋等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科学地布置测线,从而使其给其他构件钢筋形成的影响降低,从而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度与精准度。通常而言,在布置测线时往往会顺着垂直受力钢筋的走向进行布置,在布置梁构件测线时则往往顺着梁纵箍筋位置点进行布置,结合相邻箍筋之间的纵向受力钢筋分布情况检测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依据工程结构设计图纸,在确立板构件钢筋中被测纵向受力钢筋排列方向之后,顺着垂直受力钢筋走向对分布筋实施测线布置,板构件测线布置图如下:
图1 保护层厚度测线布置图
测线布置完毕之后,接下来应依据测线布置状况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明晰钢筋位置之后,先将钢筋的公称直径以及钢筋探测仪的量程范畴确定下来,在进行测量时要遵循已定的测量路线,顺着被测钢筋轴线确定对相邻钢筋形成的影响偏小的位置,尽可能地拉开和钢筋构件的绑丝部位和钢筋接头之间的间隔实施检测,读取首次检测的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然后详细地记录下来。紧接着,在被检测钢筋构件的相同位置再进行检测,读取并具体地记录下第二次检测值,在充分考虑到两次检测结果的前提下确定。同时,相同检测点的重复检测值误差低于1mm,若不处在此范畴的情况,则意味着检测结果没有参考意义,此时则应结合实际状况找出缘由,再次检测。抑或是依旧不达标,则应采取剔凿、钻孔的方法或替换钢筋探测仪的方式进行验证。必须强调的是,在进行检测时,如果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比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小,则需将垫块垫付在探头下实施检测,垫块的所有方向厚度值偏差不超过0.1mm。
2.2.3 检测结果的评定
在评定检测结果的过程中,因为前文提及的工程结构实体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采取的是抽样检测方法,所以在评定检测结果时需以单点检测的合格状况以及单位工程、单点工程检测合格率评价标准为依据,准确地判定单位工程检测合格状况。
结语
在检测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领域内,电磁感应法的运用范围最广。但因为其易由于检测环境受到影响,所以其检测适应范畴较为特殊。为防止其干扰产生的误差影响到检测的精准度,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应强化力度分析其检测应用,保证检测的精准度,从而为混凝土结构应用的安全性与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鲁宗平.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评定要点解析[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8,38(11):58-62.
[2]孟扬,马捷,杨伟刚,张维杰.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能力验证结果评价与技术分析[J].工程质量,2018,36(05):76-79.
论文作者:翁平儿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钢筋论文; 保护层论文; 厚度论文; 构件论文; 单点论文; 结构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