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三位一体”格局分析-以太极拳为例论文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三位一体”格局分析-以太极拳为例论文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三位一体”格局分析
——以太极拳为例

罗玲

(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 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与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的跨文化传播态势,形成了官方媒体、专业组织与网民群体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传播格局。太极拳是体现中国“和谐”精神的代表性传统文化之一,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对外传播或将迎来新的机遇,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路径创新和“走出去”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新媒体;对外传播;传统文化;三位一体;太极拳

长期以来,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经典性的存在,作为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特色文化内容,始终保持着一种“独有”的状态,非本地区尤其是外国人对其只能是“望而却步”的观赏。伴随着全球化和国家间交流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开始“走出去”,但主要依靠以观赏性为主的官方展示和不完善的市场化运作。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解构,UGC(用户原创内容)走上传播舞台,与官方媒体和专业组织形成“三足鼎立”之传播形式,更好地推动了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一、官方媒体——意识形态传播路径

官方媒体作为一国之中政府权威的媒介代表,对内向国民传递政府的政策、决定;对外代表国家政府的形象进行民族文化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1]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官方媒体的传播具有鲜明的传播动机与宣传目的,为社会的意识形态服务。

(一)传播动机:意识形态目的

由于社会制度以及世界格局、政治经济体制的差异,我国长期饱受西方国家的诋毁与打击,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不断崛起,西方媒体宣扬“中国威胁论”,试图抹黑中国形象。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中,推动太极拳“走出去”,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2]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创造出丰富的文化成果,太极拳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太极拳虽是一种健身运动,但它作为中国传统儒学与道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和谐”的精神内核,讲求“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和谐相处”,这是对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中国人形象的准确传达。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进“太极拳”文化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官方媒体的传播动机在于政治宣传与意识形态表达。

(二)传播形式:泛化宣传

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是对内、对外传播的主要窗口,一般通过广播与电视的方式传播太极拳文化。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赋予了其使用者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面对崭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与媒介技术,主流媒体也积极加入其中,采用新的形式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目前,我国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主流媒体在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国外社交平台上注册账号并传播关于我国的政策、新闻与文化等信息,力图打破西方媒体为主的传播格局,从而能够让国外受众更加客观地了解中国,塑造国家形象。社交媒体是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官方媒体制作太极拳短视频在国内外的社交平台上进行展示,整体性地介绍太极拳,创作者将太极拳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国家形象等相结合,更侧重于强调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表达中华民族追求与自然、与社会、与全世界人民和谐相处。

黄侃进一步阐明“文以载言,故文中句读,亦有时据语气之便而为节奏,不尽关于文义”,明确指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文义有时会让位于节奏和韵律。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除了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各种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文体知识外,还应努力让学生体悟节奏和韵律。对情感的体悟,不能仅依靠文之义理和事之常理来揣摩,应将以文解文、以理解文与节奏韵律三者充分融合。

(三)传播效果:存在认知偏见

作为非官方传播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事研究与练习太极拳的专业组织主要从技术角度推动太极拳的跨文化传播。太极拳专业组织的动机比较纯粹,主要从拳法、拳技、拳理、拳规等方面进行推广,希望把太极拳拳理与精神弘扬光大。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一种,具有多个门派,如今比较常见的门派主要包括陈氏、杨氏、孙氏等,承袭传统太极拳,每个门派具有不同的拳理与拳规,太极拳内容十分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娱乐休闲方式的增加,练习太极拳的人数也有所增加,但实际上传统的太极拳拳法拳技处于失传的危险之中。因此,传播拳理拳技,吸引更多的人承袭太极拳,使门派得以延续,使太极拳得以流传。与此同时,作为具有增强体质、提升内涵的一种艺术,太极拳也能给练习者带来身心的收获。

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意思为用户原创内容。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作为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群,广大网友为推进太极拳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第三条路径。与官方媒体的文化宣传相比,网民的原创内容更具亲和力;较之专业组织的教学视频,网民的原创更具趣味性。UGC的一大特点即为个性化,从个人的视角出发,改编原有的太极拳形式或官方发布的内容,这是网民群体常有的操作方式,个性化的产物打破常规,更能够吸引接收者的注意力。这些网民群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

二、专业组织——技艺传播路径

微软与《钱江晚报》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机器人记者“小冰”不断升级,小冰除了担当客服和智能写稿外,2017年8月,《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APP在4.2版本中加入个性化推荐功能,小冰观察并分析用户常规的偏好选择、停留时长、阅读文章比例、是否收藏转发、是否在阅读过程中有过评论、收藏、点赞的意愿等行为,完成文章特征标记和用户画像勾勒,然后匹配内容与用户。2017年9月底,“浙江24小时”4.3版本发布,小冰与用户的对话形式增加了语音和图片等富媒体交流。

(一)传播动机:承袭传统技艺

传统媒体时代赋予了主流媒体以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在新媒体时代依然存在。就同一信息而言,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主流媒体发布的内容,一旦出现热点事件,无论是新浪微博或者在各种搜索引擎中,人们更愿意选择阅读、观看“官方报道”。所以,选择性接触导致了主流媒体具有较强的传播效果。在国内,主流媒体通过官方宣传影响来华外国人接受太极拳文化,从而间接影响更多的其他国家公众。另外,官方媒体的话语具有严肃性、缺乏娱乐性,对于太极拳文化的推广,官方媒体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总体性介绍,过于严谨而远离一般大众。主流媒体的报道与传播始终与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性,在太极拳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因主流媒体鲜明的导向性而缺乏亲和力,遭致一些外国受众的抵触。

(二)传播形式:专业教学

这里所讲的“休闲”不是一种状态词,是一种活法和生活态度。太极拳是一种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方式,也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在休闲传播路径当中,传播者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者说分享即为目的。传播者是一个松散的群体。自媒体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话语平台,去中心化的网络世界使所有用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都有机会成为新的“意见领袖”。通过个人才艺展示从而获得称赞、认同与追随,实现个人的精神满足,一定程度上源自内心的虚荣心与炫耀心理;将看到的精彩内容加以分享,期待更多的人看到,实现网络信息特有的功能——无限共享。如今生活节奏之快、社会之喧嚣,令人容易失去内在自我而机械地生活,通过分享太极拳表达个人内心对自然、纯净的追求,这种修养内心的运动获得更多人的青睐。网络即共享,社交媒体存在的目的即交流与传播,虽然传播主体在社交媒体上的动机不尽相同,但通过网民群体推动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根源,在于网民群体的分享行为。

门派是传统太极拳的主要传承者,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门派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优势,以实现太极拳文化与时俱进。

(三)传播效果:权威且连贯

一些外国人本来就很喜欢太极拳文化,但是从未有机会获得正统的教学。在国外有许多中国人开办的拳馆,但练习太极拳的人或出于好奇心,或出于健身的心理,单纯学习表面姿势,流于形式,有些人不能坚持,有些人则由于商业化的教学模式而理解不了其中规范的拳理拳规,久而久之会对太极拳失去了兴趣。通过短视频这一新的传播形式,借助于各种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专业的太极拳练习者分步骤,细致、连贯地教学,使之容易被接受,为许多人练习太极拳提供了权威、专业的资源,国外一些社交网站上也不断出现了专业太极拳人士制作的短视频,甚至许多外国人进行二次传播,展现了太极拳的魅力与文化,增强了太极拳的可操作性。

三、网民群体——休闲传播路径

自媒体为太极拳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即休闲传播路径。太极拳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依靠国家和太极拳门派的宣传,网民群体在其中发挥着非官方传播场的重要作用。UGC(用户原创内容)虽然不具有权威性,却更具亲和力、感染力,民间的交流与传播更能够拉近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距离,弱化其他国家人民对不同意识形态的抵制情绪,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传播动机:分享即为目的

自媒体时代到来之前,太极拳的练习趋于封闭式,走不出门派,更走不出国门。即使全球各地已经有许多中国拳馆开办,即便孔子学院遍布各个国家,依然没能实现太极拳文化的良好传播。太极拳既可以作为一门专业技艺,也可以作为一种休闲方式,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修身养性,实际上在其他国家渴望接触、学习、领悟太极拳的受众群是庞大的。如今,基于影视技术、互联网技术,依靠手机终端的自媒体传播场域,为优质的太极拳教学内容提供了平台。首先,专业的太极拳门派可线上线下相结合,制作可公开传播的教学视频及记录,分步讲解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在讲解动作的同时传播精神内涵。与以往传统的教学不同,短视频形式更符合现代人们的碎片化生活,不易使人产生厌倦感。其次,专业化与商业化的结合。太极拳与商业经营相结合,鼓励从事一定的利益性活动,调动一部分专业人士的传播积极性,也能为太极拳门派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3]

(二)传播形式:UGC

用大肠杆菌检测试纸和菌落总数试纸,采用计数法测定鲜切荸荠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测定步骤参见[15,16]。

该中心的口腔医学专家认为,咬到舌头只是他患上舌癌的起因,但不巧的是病人有饮酒的习惯,即使是在舌头被咬破后,酒也没断过。而烟酒、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导致口腔黏膜发生变异。

也是二次传播的中转站,从而使得信息成放射状传播。24式太极拳是中国学校中体育课的必学内容之一,网友通过改编、“恶搞”等方式,使之更具趣味性和传播力,海外华人或一些受到影响的外国人在Facebook等媒体平台传播国内的趣味视频,成为太极拳文化的“搬运工”。这一休闲传播路径,借助于自媒体的优势,依靠网友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将太极拳文化加以推广。[4]

(三)传播效果:潜移默化

在文化传播当中,个人的话语路径较之官方媒体的传播,更具亲和力和真实性。与国家政府和主流媒体明显的意识形态宣传相比,休闲传播路径没有直接的国家和意识形态目的在其中,而是以平民的、民间的、纯粹个人的视角出发,展示个人想要呈现的技艺与文化,以自然、平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文化认同,以“个人-个人”的交流传播方式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偏见与误解。如今已有许多的外国人在练习太极拳,甚至比一些中国人更喜欢太极拳文化,在抖音、快手等软件上经常可见外国人打太极的视频。来华外国人是搭建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桥梁,通过他们在中国的亲身感受,把太极拳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带向全世界。

四、结语

新的媒介形式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短视频这种形式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型载体。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文化与最新的媒介技术相结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与现代媒介环境的重要方式。官方媒体、专业组织与网民群体形成了新媒体时代的“三位一体”格局,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

[参考文献]

[1]任俊,昂娟.从跨文化角度探析移动自媒体时代我国的对外传播策略[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

[2]姜南,梁勤超,李源.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太极拳文化符号的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1).

[3]张杰,徐伟军.太极拳在美国跨文化传播的质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1).

[4]郑松波,汪青云.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太极拳发展及对策探讨[J].新闻界,2010,(6).

[作者简介] 罗玲(1995-),女,吉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5823(2019)08-0089-02

[收稿日期] 2019-05-09

[责任编辑:李瑞]

标签:;  ;  ;  ;  ;  ;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三位一体”格局分析-以太极拳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