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机车乘务员职工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为早期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单位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员工体检,对体重正常200人和超重、肥胖的200人进行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职工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职工,超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人群。结论: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呈正相关,对超重、肥胖的职工要加强宣传,加强体育锻炼等有效措施控制体重,减少超重、肥胖对机车乘务员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机车乘务员;超重;肥胖;血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力劳动逐渐减少,能量摄入多于消耗,致多余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存于体内,使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中国也不例外[1],调查显示,中国成人肥胖率为7.1%, 估计肥胖人数6000 多万[2]。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不仅影响人们体型的美观,更是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病,它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2006年美国15.5%的儿童和成年人被诊断为肥胖症,这个数据较30年前增加了3倍多[3]。肥胖发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血压的异常,导致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由于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体检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体重正常200人(随机选取男100人,女100人)和超重、肥胖的200人(随机选取男100人,女100人);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2.5±3.2岁;测量身高体重测量身高时要求脱鞋。测量血压(Bp)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在静息15min后测量右臂肱动脉压;测量体重前排空大小便及脱鞋和外套;两组人群在年龄、身高、工作时间、学历、工作岗位等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判断标准 ①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规定的标准, 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其<18.5为偏瘦,18.5~23.9 为正常,24.0~27.9 为超重,≥28 为肥胖;②高血压:舒张压≥90 mmHg和(或)收缩压≥140 mmHg,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体重正常组男性高血压发病率5%,女性高血压发病率8%; 超重、肥胖组的女性肥胖率38%高于男性肥胖率27%;男性超重人群高血压发病率12.3%(9/73),女性为17.7%(11/62);男性肥胖人群高血压发病率29.6%(8/27),女性为36.8%(14/3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机车乘务员的BMI和高血压的比较
3讨论
近年来,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体重指数异常与遗传因素、饮食与体力劳动、年龄与性别、吸烟与饮酒、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及睡眠时间等息息相关。机车乘务员体检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性别上也有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其原因可能为: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水平升高促进脂肪的合成,如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的妇女体重更易增长;女性的妊娠过程和更年期也是导致女性肥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因此,研究不同人群的血压水平及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有效预防和控制包括超重和肥胖在内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本区目前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导致心脏肥大,心输出量、心搏出量和心肌负担增高。近10年来我国人民BMI与血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线BMI每增加1,高血压危险5年内增加9%[5]。本研究也显示,在男性组和女性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BMI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提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因此,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是早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充分意识到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自觉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健康饮食,做到低盐低糖低脂肪,少吃动物内脏,少饮酒,多吃蔬菜水果,多做有氧运动。同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超重人群,对BMI≥24Kg/m2的人群进行干预并检测相关疾病,特别是对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体重、血压、血糖等监测,预防体重过度增长,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庆昆,黄晓波,曾伟,等.成都市中老年人群体质指数与血脂相关性[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7):824.
[2]中国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19-922.
[3]OOGDEN C L,CARROLL M D,CURTIN L R,et al.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1999-2004 [J].JAMA,2006,295(13):1549-1555.
[4]杨文英.重视预防,规范管理-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21-123.
[5]王吉耀.内科学[M].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75-1010.
论文作者:丁乃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肥胖论文; 高血压论文; 体重论文; 人群论文; 乘务员论文; 血压论文; 测量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