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

河东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

河东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刘 敏 赵丽锦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河东是华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在河东保留了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体育文化遗产。以河东民间体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的基本情况、形式特征进行调查与研究,从历史文化的视角,诠释其发展的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对河东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作一个客观、理性的分析,为河东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河东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河东 体育文化 发展特征

1 河东的历史渊源与悠久文化

河东最早称“中国”,位于黄河中、下游交汇处一带的河东地区是中国文化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地。近年襄汾陶寺的考古发现确切地证实了这些传说的某种历史真实。河东是华夏文化的传承、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域,随着历史不断进步,河东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融合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中,河东体育文化是河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留了较多的体育文化遗产。如关公锣鼓、河东社火、清河舞狮等,都是具有河东特色的民间体育文化形式。我们认真地挖掘、开发、整理、研究与弘扬河东体育历史文化,对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河东体育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形式

2.1 河东社火

河东的社火活动中,保留着一些民俗体育的遗迹。每年的“元宵节”是河东社火最热闹的时间。在东汉时期,流行一种源于原始的巫舞——“逐傩”,即“驱疫逐鬼”。从事这类活动的人被称为“方相氏”来扮演驱疫、辟邪之神。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逐傩”风格大变,主要突出了武舞内容。到了隋代时期,百戏中兼有百兽舞、五禽戏等内容,颇为壮观。到了唐代时期,元宵节要进行很长时间,人们除观灯、赏灯,还要跳舞、唱歌。史书记载,元宵节河东郡大陈山车旱船、走索、丸剑、角抵等庆祝活动。到了宋代,又增加了蹴鞠、舞狮子等节目。 时至今日,社火种类繁多,有高跷、走兽、车社火、背冰等。同时,还有秧歌、抬阁、划旱船等。所有人皆可装扮表演,整个队伍绕着村镇进行表演,形成独具风格的元宵节体育文化形式。

2.2 关公锣鼓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山西运城人,民间尊称之为“关公”“关老爷”。锣鼓是关羽故里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演奏时由若干演员分别持一定数量的鼓、锣、钹,按关公鼓乐曲牌的节奏节拍击打合声。

取感染阴性对照病毒pCDH和重组慢病毒pCDH/HSP27后的U266细胞,以2×105个 /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体积为100 μL。培养48 h后,2组细胞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5、10、20、40和80 nmol/L的BTZ,继续培养8 h后收集细胞,采用20S蛋白酶体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U266细胞中20S蛋白酶体的活性,实验流程参阅试剂盒操作说明。最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细胞中的荧光强度(激发波长为490 nm,发射波长为515 nm),以各实验组细胞的荧光强度减去空白对照孔(只含细胞裂解液)的荧光强度值表示20S蛋白酶体活性。

早在元末明初,我国黄河流域古河东一带就流传着许多当地民间祭拜关公神像时为杂戏伴奏的锣鼓鼓点,后来产生了不同节奏的关公鼓乐曲牌。追溯关公鼓乐的起源,当地民间的另一种说法是源于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民间流传的关公战蚩尤的神话故事。后来有人编了《关公战蚩尤》的戏,模仿击鼓助阵大战蚩尤的战斗场面,锣鼓杂戏就这样出现了,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关公就把这些鼓点叫作关公鼓乐了。随后经过编导和鼓手们的开拓创新,使关公鼓乐逐步形成粗犷、奔放等具有独特地方风味的民间艺术派系,以表演场面气势恢宏,鼓点紧促激昂,套路舒展大方而享誉三晋内外,充分展示了“河东汉子”的剽悍、淳朴、勇敢、豪迈的性格特征。

2.3 尧造围棋

尧造围棋最初来源于先秦史籍《世本》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1993年,关于围棋的起源又有新论。陵川县有座棋子山,据考证,棋子山两个古岩洞。分别有记述围棋的石碑和围棋棋盘。后在沁县烂柯山发掘出北魏时期的“二人对弈”石雕。这些遗存对围棋的起源与发展均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2.4 马球运动

河东大地隶属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很多具有丰富内涵的民间体育活动,体现了它的地域性特点。河东的民间体育项目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散,而且河东体育活动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外传播越来越广,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河东体育文化,体现了其传承性特点。

在药房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的使用需要建立严格的使用制度,工作人员要根据计算机使用制度来严格的执行,其中一名忽视要进行药液的抽取,而另一名忽视则需要核对计算机中显示的药物数量,并进行安评和回收的工作。在给患者注射完药物之后,需要在计算机的使用登记本上立刻登记药物使用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身份证以及药物剂量和余量等情况。

河东体育文化多样性不仅表现在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的多样性,还表现为功能的多样性。这些活动都是需要多人参与的,充分体现了河东体育文化集体性的特点。

2.5 背冰运动

背冰运动是永济县长旺村民的一项活动,民间把这种活动叫做“亮膘”或“炼铁骨”,该活动一是为了纪念相福禄身背冰块冲过火墙破城的英雄事迹,二是为了显示长旺村民的铁骨勇气,已经传袭了一百多年。在正月的时候,村里的汉子露出肩上、背上和腿上的肌肉,只穿短裤背着大冰块在街道上展现,以示剽悍,在行进的过程中有锣鼓伴奏。并且每年正月都要举行背冰亮膘活动,从刚开始的男士表演发展到后来的女性参与,逐渐成为社会表演中的一大亮点。

2.6 洪洞通背拳

河东体育活动不仅具有健身功能,例如洪洞通背拳,而且可以娱乐身心,得到美的享受,例如河东舞狮,南阳走兽等。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河东地区的各个乡村城镇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通常都是通过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的体育活动来体现节日的气氛,不仅具有健身性,还有一定的娱乐性,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2.7 捶丸

捶丸图是一项棒击球进窝的运动,与今高尔夫球大同小异,亦称“步击”,是由唐代的步打球演化而来。在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西壁上的捶丸图,为我们了解捶丸运动提供有价值的形象资料,说明捶丸在我国北方较为流行。《丸经》是捶丸运动的专门著作,其详细地论述了捶丸这项运动。《丸经》比目前公认的近代高尔夫球发祥地——荷兰现存的尼德兰古画约早200年。

2.8 垣曲高跷

俗称“踩拐子”,在河东地区的各个城镇乡村都很流行,传说高跷的来历是一位名叫高跷的人使用树叉攀岩高墙,偷取粮食以救济受饿村民的故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高跷,逐渐形成了走高跷活动。高跷活动是表演者踩着“拐子”,化装成各种人物,在锣鼓伴奏下,舞蹈行进。高跷表演在垣曲、永济、河津等县市都各有特色,受到当地人们的喜欢。

2.9 南阳走兽

河东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每到过年或过节的时候,这里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这种活动与各种农耕活动的生产性节律相适应,例如开春时节,人们祭天敬祖,闹社火来祈求今年有一个好收成。入秋时节,人们都要举行“关公文化旅游节”和“黄河文化节”等节日,体现了河东体育文化民族性的特点。

2.10 河东舞狮

据说舞狮活动起源于三国时期,一直传承至今。在民间,人们认为狮子是祥瑞之兽,在各个地区都广泛流传,每年过节或者特殊活动,都会有舞狮活动供人们娱乐。河东舞狮以“武狮”为主,舞狮有小狮和大狮两种,小狮由一个人表演,大狮由双人表演,需穿着特定的衣服来装扮成狮子,外形和真狮子极为相似,由引狮人引导,表演各种技巧动作和高难度动作。

2.11 尉村鼓车

采用SAR双通道对消技术对两通道信号进行处理,可得散射波干扰对消结果如图6所示.图6(a)是采用自动相位搜索算法进行相位估计的补偿对消成像,从图中可以看出虚假散射场景被完全对消,传统散射波干扰失效.但由于对消后真实目标回波信号受调制项影响,区域成像沿方位向产生对消暗条纹.图6(b)为对消结果的幅度等值线图,在图中很难辨别出虚假散射场景的等幅值线,同时在方位向上靠近干扰机的真实目标幅度极弱,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幅值低谷,进一步验证了双通道对消效果和真实目标信息损失造成的影响.由式(5)计算可得暗条纹周期约为725m,因此在图中只能显示与干扰机同方位向的一条暗条纹.以上仿真结果均与理论分析一致.

尉村位于襄汾县西部姑射山脚下,村子里流传着为祭奠祖先英雄而练击鼓拉战车的习俗。据有关资料记载,尉村原名“鄂公堡”,与中国历史两位“鄂公”都有关系。每年在正月十五、三月十六和清明时节,在沿山附近的村子里,由青壮年男子或者两村组队,或一村组成两队,以拉鼓车进行接力赛。

2.12 河津转灯

我想,妈是不是也有过这样难受的时候?她是不是也眨过眼睛?是不是没人看见她,直到她再也不能睁开眼睛!妈啊,妈—

河津转灯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是由当地的居民利用风车原理而形成,灯在转动时引人注目。河津转灯表演在元宵节期间进行,表演时由很长的队伍组成,人数有时多达几百人,每人各持一灯架逐步前行。整个队伍声势浩大,配合锣鼓,唢呐等乐器,再加上夺目的转灯,浩浩荡荡,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

河东体育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更新与发展,虽然具有当地独特的韵味,但是它的发展比较缓慢,同时,河东体育文化的传承者年龄普遍偏大,而年轻人更愿意在外打工,对这些传统文化并不太感兴趣,从而造成河东体育文化的传承出现人才流失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使河东体育文化能够持续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13 荡秋千

荡秋千也称“革迁”“彩索”“彩绳”等。荡秋千是河东民间流行的游戏。每年正月在河津、万荣、临猗一带多数城镇乡村都设有秋千,以供人们活动。秋千有单人、双人和三人,人们通过合理的用力形式使秋千越打越高,十分精彩,很受刺激。此活动大约自汉代始, 一直延续至后世,甚至在晋南某些地区专门在公共场所设有秋千架。

3 河东体育文化的发展特征

3.1 民族性

稷山南阳表演的高跷是走兽高跷,每个走兽都有一个打败邪恶的故事,兽头是传承下来的,有独特的制作工艺。表演时二人足踩高跷一起进行表演,呈现骑兽状,演员有一定的负荷,按照打击乐器的节拍和一定的队列行进,表演时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爱看,受到当地人们的喜爱。

3.2 地域性和传承性

金元时期的马球运动,其文字记载很多,唯形象资料十分罕见。山西侯马金墓和襄汾县曲里村金元墓中出土的砖雕马球图,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金人(或元人)执杖击球的真实情景,填补了该时期马球运动形象资料的空白。《诸宫调·风月紫云亭》的作者石君宝,是金末元初的平阳人,所记载就有打球之事。如果与两墓中的马球图联系起来,不难说明在金元时期,晋南地区广泛流行着马球这项运动。

3.3 健身娱乐性

通背拳也称“通臂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以其特殊的伸臂动作而著称。据考证,其源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清乾隆年间河南人郭永福来洪洞苏堡镇教拳传艺,通背拳在全县广为流传;另一种说法是:明洪武五年,泽州人陈卜迁至洪洞时,传下通背拳,逐渐延至周边诸县,陈氏后移到河南温县陈家沟,习拳械,教长拳。如果把通背拳的“拳经总论”与陈家沟现存的“拳经总歌”加以比较发现,二者的思想基本内容一致。由此可见,洪洞县的通背拳和陈家沟的“长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3.4 多样性和集体性

网络订餐这种饮食方式时尚快捷,消费者在享受方便的同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也不能掉以轻心。建议选择有信誉的商家,订购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食品。如需进行二次加工,一定要彻底加热,保证熟透后再食用。

4 河东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随着各种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娱乐方式由原来的城镇乡村组织的各种民俗活动转向了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一系列电子设备。同时,人们很少关注传统的体育文化活动,人们更关注的是世界竞技体育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大型的体育运动赛事。人民娱乐方式的转变,使河东体育文化逐渐失去其发展的空间。

治疗及预后 轻度肾损伤患者监测肾功能指标,中度肾损伤患者按照损伤程度调整替诺福韦的剂量,重度肾损伤 (包括FS)患者将替诺福韦更换为阿巴卡韦。电解质紊乱补充电解质,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给予碳酸氢钠中和等对症治疗,严重肾损伤给予人工肾治疗。发生肾损伤的98例患者中,82例 (84%)经过治疗1~2个月后电解质紊乱、尿糖、尿蛋白和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好转;16例2个月后电解质、尿糖、尿蛋白、肌酐等无明显缓解,其中4例病情出现加重,经过1年的跟踪和随访,6例 (6%)无明显缓解,大部分与处理不及时有关。

指代是自然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篇章和对话中大量出现,它使得语言表达简洁连贯,但在篇章中大量使用指代会增加计算机对篇章的理解难度.指代消解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别篇章中对现实世界同一实体的不同表达过程[1].以往大量的研究工作都是集中在非事件的文本中[2],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事件”这一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面向事件的研究.事件关系到多方面的静态概念,是比静态概念粒度更大的知识表示单元,以事件作为人类知识的基本单元,更接近人类的认知过程,更符合客观实际,受到了越来越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并逐渐被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信息检索、信息抽取、自动文摘等知识处理领域所采用.

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变,河东体育文化活动中很多的仪式文化活动部分被简化或省略,主要以体育娱乐活动为主,虽然这是传统民族文化活动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然而同时也河东体育文化应有的文化价值的缺失。

河东体育文化资源得不到有利的开发,未形成规模化体育文化产业,缺乏有力的政府支持力度。

5 河东体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1) 拓宽体育文化的传播路径。文化的普及应当与学校教育、大众传媒和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才能为河东体育文化的发展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书法实践教育,首先只能从技术开始教,而且要从技术的“通则”开始教,因此,在初级阶段,“趋同”现象是必然的。一切实践思想,最终都要落实到技法上,否则是无效的。沈曾植曾说过,书法思想用三、四年时间就足够了,但是,书法实践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技术化”不必怀疑,关键的是最后能不能由“技进乎道”。要达到“技进乎道”,难度是很大的,否则就不是寓言故事了。文学创作的教学,是个什么状态?

(2)结合当地体育特色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定期开展各地传统体育的表演和传承活动,发展河东体育文化自身的特色,走创新之路,逐步走出去。

(3)建立研究队伍,开展学术交流,实现河东体育文化的再现、记录、展示。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并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管理和保护机构。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和宣传力度,全面树立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3.

[2]王娟.风俗民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

[4]中国体育文化五千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37.

[5]王俊奇.中国唐宋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52.

[6]王俊奇.关于民俗体育的概念与研究存在的问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 (2):16-20.

[7]李建英,孟林盛,刘生杰.河东体育文化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03):141-144.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edong Sports Culture

Liu Min Zhao Lij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 China)

Abstract: Hedong is a representative region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many sports and cultural heritages with research value are retained in Hedong. This research takes Hedong civil sports activities as the research target, investigates and organizing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form characteristics of its development, annot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iming at making an objective and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Hedong sports culture, providing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dong sports culture, and providing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dong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lay a solid foundation.

Keywords: Hedong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839(2019)9—0079—03

作者简介:

1.刘 敏(1975~),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能教学理论与方法。

2.赵丽锦(199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标签:;  ;  ;  ;  

河东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