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天镇县实验中学 赵奇武
摘要: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重视渗透数学文化,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单纯的应试教育其弊端日益显现,教师们、学生们应一起做出努力,积极改进,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更适宜的环境。高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可以推进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挖掘,还可以加快数学文化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文化 渗透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很多高中学生的眼里把数学当成“赚取分数”的主要工具,而之外数学学科其实并没有任何价值。笔者相信这是很多学生的对数学学科的看法,甚至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数学学科成为了无穷无尽的计算学科,没有任何生趣。但是这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真面目,其实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数学思想。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新课改的推出,很多观念开始改变,广大数学教学者也意识到了数学文化对于数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性。而本文主要针对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
一、以数学应用性渗透数学文化
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层级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的运用数学知识时,其实才算是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数学学科在人类文化进步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力量,数学知识涉及到生活领域、科学领域甚至是哲学领域等等。高中数学教师要将数学知识当成主要载体,跨领域、跨学科的来引导学生去感受数学知识真正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改变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日常生活积极联系起来,笔者认为这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到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指数”,如幸福指数、空气指数、环境指数、指数增长等等。在讲解函数或者数列极限理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关注“极限”、“收敛”、“零距离”等等这些关键词与人们日常所讲到的“挑战极限”、“超越极限”、“与明星零距离接触”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将日常用语与数学专业术语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知识赚取分数的工具,从而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二、以数学美渗透数学文化
提到数学的“美”很多人都是不理解的,数学的知识非常抽象何来美之谈,其实数学美本身就是抽象的,而且非常隐蔽。数学美不是简单的学习数学知识,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体会到的,而需要用心探索才能感受到数学美。著名数学家徐立志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数学美来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展现数学的美,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到数学知识从何而来。大部分高中学生对高中数学学科的第一感觉,便是难、抽象、无从下手,而且高中数学课堂氛围是众多高中学科中最枯燥的。笔者相信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美,就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这样便能都改善枯燥的课堂氛围。
数学美表现的方式非常多,从外在的形象来看数学美,则有公式美、概念美以及体系美等等。从何思维的角度来看,数学美则有对称美、类比美以及抽象美等等。例如,在教学“三角恒等变换”相关知识时涉及到特别多的公式,很多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时非常容易搞混。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对称美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且持续的渗透数学文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三、以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
所谓数学史就是数学发展的历程,也是人类社会进步、探知科学、追求真知的历史过程。数学史包含了对数学规律的研究,涉及到研究数学的方法、数学历史背景、数学与实践等等内容。数学史还包括了很多励志的名人名事,蕴含了很多辉煌的数学思想与经典的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学史来渗透数学文化,笔者认为可以引用数学历史名题,从数学历史名题中提炼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数学史上流传至今的有很多著名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汇集了很多数学家的智慧,其中也有很多经典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学生在教??的引导下研究历史名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从“鸡兔同笼”的历史名题中,总结出了“金鸡独立法”,从而能够更好的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还有《孙子算经》,其中名记载了“吾不知其数”的相关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一元一次同余式问题。而我国著名的“剩余定理”就是这类问题中总结和整理出来的。还有世界著名的梵塔问题,在梵城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僧侣组织,组织中有一个大型的塔柱,在第一个塔柱上由大到小放着64个金盘,而僧侣的工作则是将这64个金盘转移到第三个塔柱上去,这个传说以及传说中涉及到数学问题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陌生。
从著名的梵塔问题中总结出了整体思想与递归思想。整体思想与数学问题结合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要将数学题目当作整体结构来分析,从整体性质上去准确把握各个局部,从而才能摆脱一些复杂的细节对于主题的干扰,而这样的解题方法则是现在所说的整体思想。所谓递归思想主要是指前一事件与后一事件必然有着关系,因此,可以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初始条件开始递推,然后得到任意一个时刻的结果,而这种解题思想则是我们现在说的递归思想。因此,以数学史来渗透数学文化,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发成;高中数学课堂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2)
[2]喻言;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科技风;2016(20)
论文作者:赵奇武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数学论文; 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思想论文; 学科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