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改善对策,指导实施,防止城市内涝,保护城市环境,以期发挥其最大成效,提升城市的“活力”。
关键词:排水工程;常见问题;协调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排水建设不仅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到城市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河湖水体污染,城市排水问题成为各地城市需要直面的大难题。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需要我们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做好城市排水规划和工程设计。使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排水工程规划设计遇到的若干常见问题,如下:
一、与相关专业规划的协调问题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近、远期结合,并兼顾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河湖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1]。
1、与给水规划的协调问题问题
排水工程规划与给水工程规划之间关系密切,其中污水量预测、污水处理程度应与用水量预测相协调。对于用水量预测,现实中,有的城市偏远地区由于距离城市给水主干道较远、居住人口难以确定等原因,给城市的给水系统设计造成很大困难。比如:个别城市出现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超过给水厂规模,给排水量存在不平衡。污水厂建成后进水量远小于预期,建设过于超前,造成浪费。经分析,问题主要出在污水量预测上。在无给水规划时,污水处理厂通常根据规范里最高日用水量指标、日变化系数和折污系数来测算污水量。对于居民综合生活污水量可以对现状用水量进行调查测算,准确度较高;但对于工业污水量预测往往准确度不高。因为《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引用的工业用水量为1.20~5.00万吨/天,但该指标本身差异就很大。因此不能盲目单纯地引用用水量指标,应根据当地的主体产业结构、现有工业用水量和其他类似城市的情况综合分析后再确定。城市偏远地区给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周边城区、工业区的建设发展,避免工程建设的重复投资;并根据地区自身条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规划方案。二、远近结合,分期实施。这就需要全面规划,在不同的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满足地区发展的需要。三、尽量利用原有的工程设施,降低建设成本。
2、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问题
排水规划必须紧密结合周边水环境规划而制定。目前水资源匮乏,许多城市的水环境问题污染严重,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开源节流、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水资源问题要想得到彻底解决,具有很大难度,水环境污染很可能将长期存在,对此,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经济安全的措施加以管理,避免水源污染,创造良好的水环境,为城市排水工程提供有利条件。
3、与道路交通规划的协调问题
道路工程设计应满足各类管线工程的要求,管线工程与道路工程应同步规划、同步设计[2]。新建道路排水管网的布局应按规划位置敷设,且宜埋地敷设;并应优先考虑布置在非车行道下,不得沿快速路主路车行道下纵向敷设。在城市建成区内道路排水应采用管道形式,城市外围道路可采用边沟排水。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
4、与竖向规划的协调问题
排水规划应结合地形、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等因素合理选择,并与防洪排涝相协调。竖向规划则是基于排水规划方案,在满足功能要求,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对各类城市用地竖向标高而作的安排。排水管网的布局与城市竖向规划密切相关。竖向规划须结合地形和规划用地性质,进行道路竖向标高控制,尽量做到填挖方平衡。一般来说竖向规划指导排水规划,结合地面规划控制高程,再进行雨污水管网布局。但在地势低洼地区,排水规划应对竖向最低控制高程提出相应的要求,以确保防洪排涝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与区域防洪规划的协调问题
排水工程设计应与区域排水系统相协调,并满足城市防洪要求[2]。排水管网的布局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关系密切。雨水工程规划应结合城市防洪规划确定的江湖河水位标高,还要结合地形和水系,划分重力自流区和压力泵排区,尽量做到“高水自排,低水泵排”,并应尽量减小泵排区的汇水面积,减小排涝泵站规模,以减少资金投入。
二、排水工程近期建设计划制定问题
排水工程近期建设计划的制定,要结合新建设区域的实际情况,了解哪些道路和地块先行开发建设,了解该区规划面积和人口,保证该区雨水可顺利排放和污水能及时处理。针对雨水工程近期建设计划,首要解决区域防洪问题,次要结合区域水系规划,综合治理主要排水河道,建设排水泵站,最后建设主要排水干管,确保排水通畅。针对污水工程近期建设计划,新建区域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往往配套不及时,造成近期污水得不到处理,导致附近水体污染。因此我们应结合道路建设时间,合理布置污水管网,尽早实施污水主干管网,必要时可考虑在中途建设一座适当的小型污水处理厂,解决污水问题。
三、雨水管渠布局问题
雨水规划应根据城市水脉格局、地势、用地布局,结合道路交通、竖向规划及城市雨水受纳水体位置,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进行雨水管网布局。不宜穿越河道、铁路、高速公路等[1]。当规划场地地势平坦而且附近有水体时,可每隔一定距离,沿道路一侧新开挖排水明渠,场地雨水可就近排入水体,减小雨水干管管径及埋深,节约成本。当排水管渠遇到有翻越高地、穿越河流、软土地基、长距离输送污水等情况,无法采用重力流或重力流不经济时,可采用压力流。
四、污水管网布局问题
污水管网规划应尽量避免多次穿越河道[1]。
方法有:一是沿道路敷设污水管。污水管道与道路工程同步建设,敷设于道路下,不占用其它地方,也便于后期运作而且维护费用较低,施工工期较短。但可能存在临近河岸的市政道路下污水管道坡度与道路纵坡相反,且管道埋深较大,甚至需采用打桩支护开挖,以致管道工程投资较高的缺点。二是沿河道两岸敷设污水管。该方法优点是管道埋深小,有利于收集污水;缺点是须占用其它地方,且受河道工程建设时序的制约,为方便管道维护管理,须配套设置沿河道路。根据个人经验,在地势平坦的地区,采用沿道路敷设污水管较适宜;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结合河道综合治理,沿河道两岸敷设污水管较适宜。
污水泵站的设置规划应尽可能少考虑或者不考虑,以减少投资。在地势平坦地区,管道埋深会随管道敷设长度增加而越大,因此管道的设计坡度应适当减小。若达到一定埋深,结合地质情况,可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飞快,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水量也激增。这些相当大量的污水我们应考虑进行再生利用,但由于处理成本高,往往都被忽视。
五、结语
城市排水管道畅通与否,涉及城市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或雨季防洪等各种问题。排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和排水工程的推进。因此排水工程规划不仅要兼顾远期近期结合,重视近期建设,更要各级城市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市政排水设施的良性发展。
以上经验总结,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罗凯仪(1979— ),工程师,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罗凯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污水论文; 城市论文; 管网论文; 道路论文; 管道论文; 布局论文; 用水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