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形成机理研究论文

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形成机理研究

夏天添1,刘 叶2

(1.江西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2.南昌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 要: 基于市场性需求,透过扎根理论分析范式,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形成机理指标体系模型进行构建与实证性校验。研究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职业能力特质由个体性特质、专业性特质与职业性特质三个不同位阶维度结构组成。故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与评价,并运用于课程开发、教学模式优化与教学技术提升等方面,以提升教学水平并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课程开发;教学模式

目前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以及能力提升等方面,对策略性方面的探讨较多,而理论性解释与实证性的数据分析却较为匮乏;同时,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征构建的相关研究也几乎仅驻足于具体院校甚或就是其自身,较少有立足于市场性需求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体系的研究。故本研究基于市场性需求,透过扎根理论分析范式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形成机理指标体系模型,并透过实证性分析校验其可行性。

根据《布鲁塞尔条例Ⅱa》第15条的规定,欧盟家事诉讼中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对象主要限于涉外父母责任事项。那么,第15条不方便法院原则能否适用于根据公法提起的父母责任事项?不方便法院条款是否应延伸至涉外婚姻事项?

一、理论分析

1.职业能力特质的概念。职业能力特质,即职业性胜任能力,其本质为透过工作任务将工作结果反馈极佳者与平凡者之间所表现出的区别性特质,其主要内涵特征涵括个体性特质与职业性特质两种。对现有的研究成果与观点进行分析发现,多数学者认可职业能力特质应与其绩效之间成正向相关,并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与工作职位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且二者越匹配关联性越大;也能够明显区分出绩效极佳者与平凡者。由此可知,职业能力特质是为企业的市场需求而存在的,只有将企业的实际市场需求融入其中所开发构建的职业能力特质才能够获得企业与市场的检验。[1-3]故此,本研究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职业能力特质界定为学生在既定的组织文化环境下,在其岗位的工作中能够形成绩效高低差异化的、能够被合理测量的业务性特征与能力特征。

2.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维度。1973年MeClelland首先提出通过职业能力特质来评价组织各个层级的工作绩效。该理论提出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职业能力特质的内涵与形成维度便成了研究热点。各学者因其研究角度或分类性观念的差异性,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内涵与指标体系并未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多数学者基于组织管理层视角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形成与关键指标展开研究,但对于其关键指标的凝练过于概念化,且凝练依据仅依照文献分析和主观性推测,缺少实证性数据的支持,因此,其结论质量的有限性也制约了实际应用培养。[4]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职业能力特质终究要契合与满足企业对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单以学校或学者自身维度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内涵进行研究是片面的,经验性或辩证性的维度划分虽然合理,然而在对企业市场性需求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其内涵的理论性便会大打折扣。[5-7]故此,本研究从企业的实际市场需求角度出发,通过扎根理论分析的访谈方法与实证性检验方法相结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内涵构成与指标体系展开分析研究。

二、模型与量表开发

1.研究设计。扎根理论分析是质化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基于此方法展开扎根访谈,对原始资料进行收集与编码,透过NVIVO 10.0软件进行质化分析,以获取相应的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概念化与范畴化展开总结,构建探索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形成机理指标体系模型与量表。

1.理论意义。本研究从企业的实际市场性需求出发,探究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形成机理,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其由个体性特质、职业性特质与专业性特质三组过程性属性所构成。其中个体性特质由观念特质、行动特质与思维特质所组成;职业性特质由社交特质、团队特质、技能特质所组成;而战略特质、财务特质与管理特质共同构成其专业性特质。因此,透过该指标体系,能完整地观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水平与职业重要性。依照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形成贡献权重可知,在形成该特质上职业性特质、专业性特质与个体性特质三者在贡献度上极为接近,相差范围在统计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究其原因,职业能力特质在形成过程中各维度间应是相互平衡、共同成长的,如人体一样,若在生长过程中一只手成长较快,并不代表进步,反而会产生极不协调的失衡,这也与余国婷、赵卫宏、朱亮峰等学者所持对商科类培养模式的平衡性观点相一致。

当日风停雪霁,阳光闪耀在山岭间的积雪上,袁安带着三个小伙伴投宿到黄梁驿,旅店不大,也不算小,七八间客房里,住下了三十余位山外来的客人,客房后面,围栏围住七八堆麦草垛,三十余条膘肥体壮的黑驴围着草垛吃草料,慢条斯理,从容不迫。这些驴子,大概是用来代替那些被征走的马匹的。

3.编码分析。首先,对访谈实验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最终得到2 052条原始语句;再通过NVIVO 10.0软件将重复出现至少三次以上的一致性概念、语句或词语进行开放式编码分析,得到宽容性、信用性、正直性、主动性、担当性、自励性、敏捷性、意志性、理智性、沟通顺畅、感召动员、个人认同、协作融洽、分享互助、衔接层级、技术技能、语言技能、经验背景、国际化视野、战略前瞻性、市场敏感度、预算水平、资金时间价值、财务控制、管理逻辑水平、领导力、激励27个相关概念,以及观念特质、行动特质、思维特质、社交特质、团队特质、技能特质、战略特质、财务特质与管理特质九个范畴。其次,在获得相应范畴概念后,通过主轴编码分析将各个范畴化概念进行联系性构建,并依照MeClelland对于能力素质特质与范畴概念之间的关联性与逻辑性,将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分为个体性特质、专业性特质与职业性特质三个过程性维度。最后,通过选择性编码分析对范畴概念的核心概念展开关联性分析,再透过相关文献与理论对各范畴概念及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动态性优化,进而满足理论饱和度的相关要求,以形成最终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形成机理指标体系模型(图1)。此外,结合文献分析与扎根理论访谈内容,开发出共27项的测量量表。

在深井直孔中的钻杆柱可视为受拉力作用的柔性杆体。正弯曲段钻杆柱摩阻力可简化为作用于该孔段中间点,摩阻力近似为:

三、模型实证分析检验

为了检验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本研究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李克特七点量表),对所开发出的模型与量表加以数据化的实证性检验,测量量表将对观念特质等九个范畴概念进行观测。以来自江苏、江西与广东的35家企业的417名中高层管理者为受访对象,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398份,经初步整理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77份(回收率90.40%)。受访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性别、工作与就学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特征皆符合相关标准,故适合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检验。

2.CFA分析。在信度与效度检验合格的前提下,再通过AMOS 20.0软件进行CFA分析以校验模型有效性。根据结果可知,模型拟合度较好,各维度的AVE值与组间信度高于相应研究标准,且各变量CFA因子载荷均高于0.6的标准值,各维度间相关性系数也满足研究标准,说明模型具备一定的收敛效度与模型拟合度(如表1和图2所示)。由此可见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可以界定为由个体性特质、职业性特质与专业性特质三维度的九因子二阶结构模型,并拥有一定的统计学合理性与普适性。

1.EFA分析。通过SPSS 21.0软件的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旋转主成分因子,以校验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根据结果可知,量表的KMO值为0.92,巴克利特球形检验值P =0.000,低于0.05的标准值,同时各范畴变量的克朗巴哈指数均高于0.80,且各因子的EFA因子载荷皆大于0.75,说明量表具备一定的效度与信度。

相对于全球化的竞争趋势,对企业而言,其员工职业能力水平将决定企业的未来,因此各院校在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时,其培养方案或模式务必要与未来的企业实际需求相对应,即所培养的职业能力特质应与企业需求相一致。遗憾的是,如何以市场未来的需求作为优化培养职业能力特质目标的相关研究至今仍较为匮乏。故本研究以企业的实际市场需求为需求变量,以国内企业的相关管理者为调查样本,通过实际的扎根访谈调查收集相应的研究数据。同时,透过实证性检验方法构建了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形成机理指标体系模型,并根据研究结论明晰未来的培养方向与对策。

表1 模型实证分析检验结果

注:***为0.001以上显著。

四、研究结论与培养对策

3.稳健性检验。为了更进一步保障模型的应用性,本研究通过将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三个指标个体性特质、职业性特质与专业性特质作为自变量,再与职业市场需求(α =0.87,CR=0.89,AVE=0.54)作为因变量构建关联性分析模型,并通过已提纯后的量表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虽然,目前已有的文献对于职业能力特质的核心概念界定尚无较为公认的解释,但对职业市场需求作为职业能力特质的效标变量这一观点则较为认可,即职业市场需求能够在实际需求量、职业能力以及程度上有效评价职业能力特质的标准,故以此作为效标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根据分析结果可知,个体性特质、职业性特质与专业性特质对职业市场需求皆呈现正向相关性影响(如图3所示)。因此,本研究所开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模型已具备一定的预测效力与稳健性。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功能,承担政府智囊角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主体,高校应该主动参与贫困地区的规划制定,开展专项研究与服务,积极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校村协同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建议有:

2.访谈调查。本研究以小组讨论形式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内涵维度与性质展开扎根访谈,并收集访谈资料。被访谈对象均为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中高层企业管理者;小组讨论将207人随机分为36组,对其中的32组展开相关讨论,平均每组讨论时间约1小时,余下的4组依照理论饱和度的相关要求作为理论饱和度校验。

此外,再将此三组过程属性指标维度对职业市场需求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形成机理外化,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职业市场需求,将职业市场需求的效能主要呈现在专业性特质之上;而个体性特质与职业性特质则通过其内化机制而外化职业市场需求。故从理论视角而言,专业性特质对整体职业能力特质的重要性将高于个体性特质与职业性特质,而其二者实质是对专业性特质的支撑。

裴主事和护卫都安静地看着峋四爷,他们都知道,只要过了最后这道关口,铜炉就会易主,价格倒是次要的,峋四爷不差钱。

2.培养对策。首先,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形成机理本质是一个极其抽象与丰富的理论性概念,而本研究所构建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指标体系模型与量表则是将其从抽象化中层层揭开,以客观化展示职业能力特质的形成机理过程,并为精准设计相应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模式奠定基础,在理论上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因此,本研究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形成机理与提升有着较为可贵的实践意义。

其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职业能力特质是持续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长期洗礼所衍生出的阶段性标准,其形成与提升是动态性的,需要对市场进行持续性、长期性观测,才能保障其质量,而非以一日之长所定。简而言之,要构建出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需要在培养方案或模式,以及培养过程中平衡个体性特质、专业性特质和职业性特质的权重比例;其中,专业性特质对职业市场需求的正向影响最大,说明专业性特质是企业实际最为需求的能力特质,但专业性特质是在个体性特质与职业性特质两种基本能力特质的基础上才能够展现出的能力特质。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勿急功近利,选择“偏向性”成长模式,即仅培养其专业性特质能力,而放弃其他,如此便如空中楼阁一般,极易形成专业性弱点,而应该在实现全面性进步的同时优先或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性特质能力,以增强其职业市场竞争力。

最后,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的实际开发、实行以及优化等管理过程中,研究主题不明或机会成本较高等风险是在相关实际工作中较为频发的问题,而透过本研究所开发的职业能力特质形成机理指标体系,以个体性特质、职业性特质和专业性特质三个过程性维度的观测指标,以量化性方式进行管理与评价,便能够明确教学培养模式的具体方向与优化重心;同时,在课程开发、教学模式优化以及教学技术手段提升方面加以运用,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质量,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水平,最终获得在职场中永不迷路的“永久指针”。

参考文献:

[1]SAXENA P,BENDALE S.The management education(MBA) challenge a study of managerial competency needs & how well MBA’s differentiate[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4(11):642-653.

[2]赵卫宏,张宇东.职业能力素质的构成及测量:以MBA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6(7):115-117.

[3]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4]余国婷,张建华,谢晓波.MBA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3):54-57.

[5]路利云,董慧.地方院校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15):64-66.

[6]李欣,徐慧,张静双.高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与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87-90.

[7]朱亮峰.职业素质 职业素养 执业能力——基于会计学专业学生视角[J].大学教育,2018(5):152-155.

Formation Mechanism of Occupational Competency of Business Majors

XIA Tiantian1, LIU Ye2

(1.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00,Jiangxi,China;2.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00, Jiangxi, China)

Abstrac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valuating indicators for the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s are constructed and verified based on market demand and grounded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s are composed of three different dimensions-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dimensions can be used as the foundation for actual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as well a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ching mode optimization and teaching technology upgrading.

Key words: maj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ccupational competency characteristic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ching mode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机制研究”(BIA150110);江西省教改基金项目“基于行动学习法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XJG-17-25-9)

作者简介: 夏天添,江西科技学院协同创新中心讲师,荷兰商学院管理学博士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商业分析技术研究;刘叶,南昌理工学院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章编号: 1007-8606(2019)03-0111-05

收稿日期: 2018-10-10

DOI: 10.19411/j.cnki.1007-8606.2019.03.019

文献标志码: A

(责任编辑 孙显军)

标签:;  ;  ;  ;  ;  ;  

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特质形成机理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