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例艾滋病人临床护理中的职业防护对策体会论文_杨清团

19例艾滋病人临床护理中的职业防护对策体会论文_杨清团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56000

摘要:总结19例艾滋病人临床护理中的职业防护对策,包括艾滋病人全程护理中消毒隔离、重视医务人员教育、洗手、使用一次性用品、处理相关污染物、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结论认为实施严格的防护对策是护理人员预防HIV病毒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医源性传播;职业防护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有明显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的表现,以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为特征,病死率极高。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流行越来越广泛,仅2005年1年全球HIV感染者数量已达4030万人,每1分钟就有6人死于艾滋病,9人感染HIV。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经过散发期、局部流行,现已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到2001年全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超过60万[1]。随着我国HIV感染者增多,作为与病人直接接触的护理人员,迫切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预防护理环境中HIV病毒的传播,防止HIV在医护人群中流行。由于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本科目前尚未发生医护人员意外感染的情况,本文对艾滋病病人护理的职业防护体会作总结探讨。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病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为22至65岁。好转13例,回归社会家庭;死亡6例。

2.病人护理措施

2.1按高热护理常规进行。执行血液一体液隔离。患者抵抗力低时,实施保护性隔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车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宜“多样、少量、均衡”,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2腹泻时,每天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评估腹泻次数、量及性状。指导患者避免进食生食,注意用餐卫生。鼓励口服补液,勿饮用含咖啡因、酒精和奶制品的饮料。腹泻严重时,床旁放置便盆,便于紧急需要。保护肛门周围皮肤,每次大便后温水清洗,每天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并可采用敷贴保护肛周皮肤。

2.3遵医嘱抗病毒、对症及支持治疗,及时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常采用抗病毒联合用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抗癌药物、解热镇痛药等。如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及皮疹、皮肤瘙痒等,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2.4.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肺部、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病变,预防并发症发生。

2.5.实施各项对症护理

2.5.1口腔病变,如发生真菌感染、溃疡、鹅口疮等,保持口腔卫生,每次饭后 用温盐水漱口,选用恰当的漱口液含漱并用软毛牙刷刷牙。对于恶心严重者,适当应用止吐药,鼓励患者少吃多餐,增加摄入量。严重口腔溃疡时,可用吸管吸食汤和流质。

2.5.2出现精神错乱或痴呆时,加强与患者沟通,注意对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重点指导,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和运动。患者出现皮肤疾患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宜穿宽松、舒适的棉质衣服,皮肤破损或疱疹时,宜暴露病变部位,避免包扎。脓肿形成时,必要时采取外科治疗,进行切开引流。

2.5.3.开导、安慰、关心和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与病魔作斗争,设法消除紧张、 忧虑、烦恼、愤怒、愤恨。鼓励家人多与患者交谈和陪伴,尤其在临终前状态,消除患者孤独、绝望、恐惧、被遗弃感等不良心理状态。

2.5.4健康教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和防止传播。嘱咐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 不能随意增减和终止任何药物。若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无法继续服药时,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2.5.5.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措施,包括合理营养、个人卫生、劳逸结合、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避免感染等。指导患者及家属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及时就诊。

3、医疗环境中HIV感染途径、方式与危险因素

3.1 HIV的感染途径,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病人,都有在医疗环境中被感染HIV的危险。HIV医源性感染主要有3种传播方式:HIV感染病人传染医护人员;感染HIV的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把病毒传染给病人;病人和病人之间的传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传播方式与危险因素,通过皮肤损伤、伤口、黏膜、血液和体液、针刺或接触污染血液的传播机率为0.3%;皮肤暴露感染的机率为0.1%;跟、鼻、口腔暴露于感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机率为0.1%,其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医务人员不遵守普遍性防护措施是一个重要的暴露危险;由于职业原因,调查发现医护人员持续的暴露累计起来感染HIV危险远远大于病人。

4、防护对策体会

4.l重视医务人员教育

增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中感染HIV危险的认识是当务之急。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提醒所有医务人员在履行职责行为(为病人做检查、技术操作、手术等接触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标准预防原则,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工作中对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一定要提高警惕,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我国对艾滋病的宣传不足,社会上存在对艾滋病病人歧视的现象,导致许多艾滋病病人故意隐瞒病史,更加重了医护人员在不知情时感染HIV的风险。在工作中与艾滋病病人或血体液标本的直接接触机会很多,就业前又常常缺乏正规的培训指导,定期集中的专业指导和培训将有助于解决这种矛盾。

4.2七步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是造成病原体传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每项操作前后要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医务人员手上如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马上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干净,手上如有伤口一定要戴手套。

4.3使用一次性用品并归类处理

注射、输液、灌肠、导尿、口腔护理、缝合、拆线、接生、阴道冲洗、吸痰、吸氧等操作使用的物品以及体外循环、血液透析、自体回输血的管道,全部使用一次性物品,杜绝因医疗物品反复使用或消毒不严造成医疗环境中HIV的传播。用过的注射器、输液管及时毁形、消毒、焚烧,绝对不能流失。

4.4艾滋病人相关污染物、排泄物正确处理

针头必须放在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容器三分之二满时,封口后装在红色标有“小心感染”字样的塑料袋内送去焚烧。严禁拿锐利器具来回走动,不要把利器直接传递给别人,不得同套针头帽,胸腹穿后用过的器械,予初消后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及痰液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彻底混匀进行消毒,无害化处理后再倒人下水道。

4.5严格遵守侵入性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应遵守规范的侵人性操作的程序,把感染HIV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需2人配合,1人固定病人肢体,另1人进行治疗操作;静脉输液时,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处理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如有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不能再接触清洁物品,以免污染其它地方;操作完毕后按压针眼3~5min,防止血液和体液渗出,减少传染源;血液或体液标本试管上贴红色标签作为特殊标记,写上“小心感染,切勿倒置”字样,抽血后将血样小心注入试管,严防血液污染试管外面,然后放于专用的容器内送检,以确保医护职业安全;当预料到手要接触血液、体液、黏膜或污染物时,需带手套进行,特别是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必须戴手套操作,以减少皮肤接触;操作中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洗手;必要时要使用护目镜和面罩。

4.6减少刺伤的发生

减少职业性刺伤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面,据研究绝大多数护士在职业生涯中遭遇过刺伤。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刺伤是预防职业性暴露的关键环节。年青护士缺乏防锐器损伤的意识教育,加之工作不熟练,锐器损伤更容易发生,多数传染科护士在工作中被锐器刺伤后才意识到防范锐器损伤的重要性。故应制定和严格执行锐器损伤的规范,如不直接用手传递锐器,通过硬质容器传递等。

4.7意外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

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护理员、医院清洁工、警察、监狱管理人员等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及有关工作中,意外地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感染可能性的情况。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必须及时正确处理。若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若病人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并尽可能多的挤出伤口的血液;出现以上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的情况时,应在1h内注射叠氨脱氧核苷(AZT)或在短时间内口服大剂量AZT药物预防,暴露后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进行周期性复查(6周、12周、6个月等)。

5、总结

实施严格的职业防护制度是护理人员预防HIV病毒感染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进步,控制医疗环境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将会越来越完善。医疗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可以防止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也可以有效保护执业人员不被感染HIV病毒,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明慧专,明中强,宣智慧医疗环境中HIV的传播与预防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6):267~268。

[2]隋秀梅,张道强,王远臣,等,锐器伤-医护人员健康的潜在杀手[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4,14(9):1071。

[3]任珍香港对艾滋病病人的关怀与护理见闻[J],护理研究,2002,16(6):330。

[4]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论文作者:杨清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19例艾滋病人临床护理中的职业防护对策体会论文_杨清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