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在降低D-二聚体假阳性率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检验科及临床科室的样本采集工作中进行品管圈活动,以此来降低D-二聚体假阳性率。选择2019年1月-6月在我院进行活动,运用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现状调查、原因解析、目标设定、对策实施与标准化。实施品管圈活动6个月后,D-二聚体假阳性率由活动前的16.2%降为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115.88%,圈员的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D-二聚体假阳性率,显著提高了圈员综合素质,提升了检验科临检工作的质量管理水平。同时,该次活动在云南省第四届医院品管圈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值得持续开展下去。
关键词:品管圈; D-二聚体;假阳性率
血液中 D-二聚体检测通常是诊断体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特异标志物,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标志,临床上血浆 D-二聚体水平升高常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肺栓塞(PE)【1】、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2】 。另外在肿瘤,DIC ,外伤,肾移植,主动脉夹层,白血病等其他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中都有着广泛的积极应用。,溶栓治疗。【3】同时又是排除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重要指标,D-二聚体检测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4】D-二聚体检测方法学灵敏度高但特异度低。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受检者自身状态、标本 采集和运送、仪器与试剂、检验者和审核者素质等各 个环节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往往困惑于同一患者的D- 二聚体水平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巨大差异,可直接导致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评估时带来误差。【5】所以检验科需要严谨的复检流程和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来降低D-二聚体假阳性率,给临床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诊疗信息。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质控方法, 在较多领域中均有运用。本研究将品管圈活动应用降低D-二聚体假阳性率中, 现将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检验科2019年1月14日—2019年1月27日,共计2周在凝血分析仪CA7000上314例次D-二聚体分析阳性样本作为活动前组;2019年5月13日—5月26日,共计两周在凝血分析仪CA7000上291例次D-二聚体分析阳性样本作为活动后组。
1.2 仪器 日本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试剂、质 控 品、校 准 品 均 为SIEMENS原装配套产品。
1.3 方法 2019年1月-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 具体方法为:
(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为提高精准的检验结果,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检验科、护理部与临床科室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携手开展品管圈活动。建立“轻畅圈”活动小组,共12人 (2) 主题选定:采用头脑风暴法选出检验科现存5项需要解决的主题,成员通过讨论,以权重评价法。选定“降低D-二聚体假阳性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3) 拟定活动计划:根据品管圈的四个阶段,十大步骤,按照 PDCA 工作程序,制定出相应的时间长度、负责人、品管方法,绘制成甘特图。活动周期定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主要运用脑力震荡、雷达图、条形图、鱼骨图、柏拉图等品管工具。(4)现状把握,在2019年1月14日—2019年1月27日由每日负责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检测D-二聚体的圈员,查检D-二聚体阳性 共计314份D-二聚体样本数据。通过D-二聚 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结果比对、查阅仪器结果曲线、与临床确认等方法统计出D-二聚体假阳性例数与原因,制出查检表和柏拉图,统计出D-二聚体假阳性率为16.2%。其中常温送检导致假阳性19例(6.05%);抗凝比例不当 导 致 假 阳 性14例(4.46%);超出检测线性范围9例(2.87%);采血不顺或压脉带束缚时间过长致纤溶激活导致假阳性2 例 (0.64%);肝 素 治 疗 中 采 血 导 致 假 阳 性 2 例 (0.64%);尿激酶,链激酶治疗中采血导致假阳性2例(0.64%); 试剂抗胆红素干扰能力差导致假阳性1例(0.32%);试剂抗类风湿因子干扰能力差导致假阳性1例(0.32%)。其 他因素导致假阳性1例(0.32%)(5) 目标设定:根据现状,圈能力根据公式计算出目标值为7.8%,降幅为:51.85%。 (6) 拟定对策:解析造成 D-二聚体假阳性的主要 原因,通过脑力震荡,12名圈员针对要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将对策按照“5、3、1评分法”,从可行性、经 济性、圈能力三 个 方 面 进 行 打 分,每 一 项 对 策 的 满 分 为180分,按照80/20定律,选取144分以上的对策为 实行对策,共选出3个对策。各对策遵循 PDCA 工作程序,进行实施与效果核查。(7) 对策实施与检讨。对策一制定临床检验手册规范采血流程。发放至临床科室“每科一册”规范医护人员采血流程。对策二首先制定复检规则及登记本,按照复检规则严格执行并登记。第二关注线性范围,定期性能验证。针对不同人群重新验证参考值区间。第三加强检验人员岗位培训,对临床进行知识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第四参加并通过卫生部组织的室间质评。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我们实验室检测水平。第五加入质控云平台。对离群值立即开展有效整改活动。第六成立区域检验中心,辐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逐步推进包括D-二聚体在内的检验项目同质化管理及检验结果互认。对策三,优化送检过程。优化送检温度。经过不断创新改良“凝血样本温控送检盒”应运而生。送检盒内设温度传感器及调节装置,制冷装置、散热装置,可移动充电或安放电池,把温度调节在2-8℃之间,锁定温度,保证在检验前,温度持续恒定在最适宜的2-8℃之间。密封好,保证低温免震荡送检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生物安全系数,目前温控标本送检盒已申请两项专利。优化送检流程,经与临床沟通,凝血标本采集后安排专员立即送检。检验人员收到标本后用专用离心机离心。无法立即检测的样本低温保存,在4小时内完成检测。
1.4 方法评价 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中、后 D- 二聚体假阳性率。根据公式计算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开展品管圈后圈员在工作热情、团队精神、个人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感、品管圈手法应用每项分值范围0~10分, 分值越高, 成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有形成果 通过3个对策实施后,统计2019年5月13日—5月26日期间的291份 D-二聚体样本数据假阳性率(方法同活动前组),其中统计出D-二聚体假阳性率为6.5%。D-二聚 体 假 阳 性 率 由 活 动 前 的16.2% 降为6.5%,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5),本次活动的目标达成率115%。
2.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团队精神、个人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感、品管圈手法应用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D-二聚体分析的精密度和检验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检验过程忽视对特殊血样不同检测方法的选择;忽视分析前质量控制中临床标本采集的问题;忽略仪器报警信息而未进行有效的复检流程;因而导致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敏感度高而特异性低。目前,D-二聚体的检 测在诊断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和弥散性血管内凝 血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性指标,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相关研究证实,肺栓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非常高,仅次于高血压和心肌梗死;深部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也可高达0.4%以上,所以D-二聚体假阳性率高会严重影响 临 床 医 师 的 治 疗 方 案。通 过 这 次 品 管圈活动,加强检验人员常规标本与特殊病例标准操 作流程的培训与考核;制订了 D-二聚体复检规则;持 续与临床护士和医生保持沟通,每年对新入院护士进 行抗凝标本采集专项培训;有效地减少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品管圈是指由互补、相近或相同性质工作的人员, 在自愿条件下组成的活动团队。【6】作为一种质控方法, 品管圈活动可根据一定程序集体合作, 通过科学手段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目前。【7】品管圈活动在医学领域已得到广泛运用。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团队精神、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感也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了检验科与临床护士和医生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准确、更多价值的诊疗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临 床,因而提升了检验科的整体形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D-二聚体假阳性率, 同时提升护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完善了检验科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唐黎明,马玉亮,等.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 ,31 (12): 1103 - 1105.
【2】王刘奇. 血浆 D - 二聚体在心肌梗塞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意[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 (10): 109 - 111.
【3】黄剑辉,彭旭.两种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对比研究[J].临 床 肺 科 杂 志,2015 ,20(7): 1269 -1271.
【4】李明阳,王启贤.血栓前体蛋白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2012,32(2):108 - 110.
【5】张开民,相明飞,王海涛.血浆与血清中D - 二聚体检测结果的研究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673 - 4130 (2017) 05 - 0718 - 02
[6]孙晓敏.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科化验标本不合格率中的应用.陕西医学杂志, 2016, 45 (4) :510-511.
[7]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8]3项指标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张明华,税明明,姚俊,刘碧翠.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22)
[9]D-二聚体测定对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疾病的临床价值[J]. 李曼辉.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04)
[10]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D-二聚体测定[J]. 任静,李刚,门剑龙,张伯玮,马睿,王赞新.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4 (03)
[11]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调查分析[J]. 彭吉芳,乐丽霞,扈新爱.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08)
[7]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中的意义[J]. 蒋明义,夏小明.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04)
[12]D-二聚体临床应用及标准化分析进展[J]. 门剑龙,任静.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0 (08)
[13]D-二聚体检测在DIC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 张云平,辛晓敏,毕莉.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02)
[1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 龙璠,张湘,蔡雪梅.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0)
[15]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J]. 王仁平,于长久,明浩.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05)
[16]Plasma Level of D-dimer is an Independent Diagnostic Biomarker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Kong XL,Zhang X,Zhang SJ,et al. Current Neurovascular Research . 2016
[17]Incidence and risk pattern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regnancy and puerperium—a register-based case-control study[J] . Anne Flem Jacobsen,Finn Egil Skjeldestad,Per Morten Sandset.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2008 (2)
论文作者:陈思颖 马智龙 魏朝梅 张颖 陈文秀 李永丽 刘章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品管论文; 阳性论文; 对策论文; 阳性率论文; 标本论文; 方法论文; 样本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