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建设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的扶持,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和局面,我国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中,而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的公路建设,在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也担负着愈发重要的作用。随着车辆及行人增加,对于公路建设的质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所以为了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相关人员一定更要对其提高重视度,降低因质量问题发生的意外事故。只有公路工程质量有所保障,才可以为人民造福,使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有所提升。本文将通过对当今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方法进行尝试分析,以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理方法
引言
道路交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快慢,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道路交通建设。随着公路交通量的持续增长以及路面服役时间的增加,加上自然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公路的路基路面病害呈现多样化、深层化以及严重化等多向性的发展。多样化主要指病害表现类型越来越多,目前路基路面病害类型主要包括纵横向裂缝、龟裂、沉陷以及坑槽等;深层化主要指病害产生层位向路面深层结构发展,比如横向裂缝主要是由于基层开裂引起,沉陷主要是由于基层强度不足甚至是路基强度不足引起;严重化主要是指路面病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危害程度越来越大。
1当今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分析
1.1路面蜂窝现象
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正式应用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蜂窝或麻面现象,对于路面应用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原因可能在于施工开展过程中出现沥青配比应用不适宜、路基填料搅拌的时间不充足、搅拌不到位出现的不均匀现象、填充材料中的加水量不符合标准从而显现出填料内有空气留存的情况。另外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作业方法以及作业情况存在一定关系,负责养护的人员采取的沥青养护方法不适宜,甚至可能出现养护时间不充足以及某项作业中技术出现失误,直接对公路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或者可能对处理效果产生影响。
1.2公路塌陷和边坡崩塌
制约公路路基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现场施工,公路建设时施工人员未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材料选择不达标等,待施工完成后,当天气气候发生变化后,如雨雪天气,气温骤然变化等,路基表面岩土会出现滑落,导致路面出现坍塌,若未及时进行处理,最后会导致公路的坍塌。公路路基的质量取决于施工技术,当路基结构的质量不合格时,一旦受到气流或雨季环境的影响,表层岩石滑落现象会立即出现,同时发生路基坍塌,假如处理不及时,公路整体也会崩塌。另外,边坡崩塌也是常发生于公路路基中的病害,其形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滑坡与流方,前者指重力长时间作用于本身结构不符合稳定性要求的路基,会逐渐发生滑动,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最终发生路基滑坡;后者是指在恶劣的外界环境中,表面的泥土发生渗漏,导致路基沉缩严重,最后造成边坡崩塌。
1.3路基变形。
路基变形的问题一般是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是由于施工时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原因,使路基因为密实度不够而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如最大干容量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问题,从而导致使路面变形、开裂和下陷,有大型车辆或超载车辆通过时产生变形。
2试析当今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方法
当今公路路基、路面危害处理方法分析从我国目前的交通事业发展来看,公路建设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并且公路建设在发展阶段经常会被各类因素影响,从而显露出路基处理不适宜的情形,对公路工程的实行及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明确压实工作
在公路工程开展路面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压实工作,因为压实工作的开展会对路面有较为正面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人员技术性能严格把关,以达到基础性准备工作完善的效果。另外在此阶段施工中需要重视对材料的选择,硬度高、稳定性强的材料较为适合。施工后期需要与公路发展制度及规范进行结合,保障施工方式的合理有效性,使其满足公路发展规模,从而使压实工作顺利有效地施行。基于如今施工形式的广泛性,需要了解各类材料的特点及性质,结合实际场地做好压实工作。从上述信息可以发现,压实工作是对公路工程路面路基、路面病害处理效果较为明显的方式,从施工方式出发,在施工中进行控制,以免交工后出现问题。
2.2预防路面破损的措施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公路路面都是采用沥青路面,所以如何有效预防沥青路面出现破损非常重要,具体的预防措施有因地制宜,根据路基土质的不同,设计科学的路基施工方案,尤其软土质需要给路基预留出充足的下沉时间;严格把关路基材料的选取,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选用,选取表面粗糙、耐磨性强、质地坚硬的骨料;对沥青的选取及搅拌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沥青必须选用延展性好沥青,沥青配比比例也必须进行严格控制,施工人员时刻注意搅拌时不得有杂物掺入;沥青铺设时必须严格控制摊铺温度、摊铺厚度,保证铺设厚度一致、均匀;沥青压实时,必须采用专用设备进行压实,均有并充分压实。
2.3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岩溶地区治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型且局部严重的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二是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三是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四是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等。预防治理措施要根据路基病害的具体特点进行选择,对于岩溶地区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某些大型或局部情况严重的岩溶路基需要首先找到岩溶路基的具体位置,尽量绕开;对于无法绕开的情况,要设计好可替代措施,更要做好预警方案,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修复;对于中小型岩溶路基要选择最窄处和最易采取措施处进行施工,对于岩溶水应做到因势利导,合理泄水,这样才能够更大程度降低成本,保障公路运输的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
2.4做好路面养护工作
公路工程想要增加使用年限,就要对路面后期养护进行严格把控,在当今现存干预形式的差异下,后期规整以及控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公路工程施工的认识度进行提升,以保障养护措施的顺利开展。在后期的养护阶段,使用边坡防护技术较为适宜,依据工程当地地质以及环境因素,结合其发展,制定适合自身防治的有效措施。基于目前来看,普遍应用植被固定以及路基排水方式,依据种植方法与固定形式的规定,尽量降低水对于边坡的冲刷性,从而达到路面保护的效果。接着需要分析整个施工过程,保障设计规范,优化养护方法,让其控制效果呈理想状态。因为对于公路路基、路面造成病害的种类过多,所以必须在施工前掌握工程信息、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施工后养护工作到位。从施工方式出发,在施工后进行控制,有效解决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问题。
结语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对出行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公路工程的质量就需要有一定提升。而随着社会发展多样性对公路路面发展的影响愈发加强,保障公路质量就是我国现阶段需要开展的研究,所以对当今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理方法的分析迫在眉睫。另外虽然现在处理病害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还是要结合自身工程实况、实地地质及环境因素进行选择,才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保障公路工程质量,促进我国的运输业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飞.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探讨与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25.
[2]王尧.浅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29.
[3]霍立军.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治[J].交通世界,2017(22):42-43.
论文作者:张有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病害论文; 公路论文; 岩溶论文; 沥青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