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改革对策研究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改革对策研究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的改革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思想论文,对策研究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②在我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指引下,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理想和核心追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和主渠道,在培养全面发展之大学生的教育任务中起着方向引领作用,因而其建设日渐受到上至教育部、中至地方各省市教育部门、下至各高校的重视。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起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之功效。如何发挥评估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之功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其培养目标只能为:坚持全面发展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德育素质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④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有个性的个人”逐步代替“偶然的个人”。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石原理,它揭示着一个统驭着社会活动一切方面的总体性概念。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而且是关系着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的重大课题。教育的理念虽然因时、因地而变,但不变的应是其对人的全面发展之教育本然价值的追求。

人的全面发展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根本的素质,是统摄其它素质的核心和灵魂。马克思认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⑤人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意识的生命存在,不断地在追求自身生命价值的升华,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成为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着主导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主导个人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道德。蔡元培也曾经指出,“德育是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⑥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来说,思想政治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一个人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形成是其安身立命之本。人一旦构建了正确的世界观、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则会表现出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锲而不舍的精神及顽强的毅力,这种精神和毅力又将有效促进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规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⑦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地培养着人作为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最终趋向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提高主体意识、知识结构合理化、关注社会生活、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以及社会的关系,而这些正是教育所应当提倡和关注的。“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⑧教育通过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等四大支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发展,就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素质与个性的全面发展,通过多层面多学科文化知识的融会贯通的学习,形成较广博、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合理、融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发展健全的人格素质和广阔的知识视野。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人的知、情、意、信、行等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和提升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个体上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品德发展,“最终体现在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德性养成和行为实践上。”⑩政治理论课主要通过以下功能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一是导向功能,包括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行为规范导向。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意识形态性的体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致力于保障人向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延伸,即“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11)二是保证功能,该功能通过政治共识性、思想一致性和行动统一性来实现。保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三是育人功能,是通过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来实现的。四是开发功能,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掘人的内在潜能,该功能是育人功能的延伸。由以上功能可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能直接培养和发展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而且也间接地培养和促进人的其它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两个课堂结合的路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所以,“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3)学生全面发展仅靠第一课堂根本无法获得社会性、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它必须寻求第二课堂的帮助。从教育学角度而言,“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价值,这是由教育、人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决定的”。(14)第二课堂具有自主性强、方式灵活、便于操作等特点,它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能提供更多的锻炼能力的机会,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教育效果更佳的“实习基地”,因此“当被问到大学期间真正收获知识、完成自我了解的关键事件是什么时,学生们更多提及了课堂之外的某次活动,而不是某堂难忘的讲座,或者某次研讨会上的顿悟。”(15)

人的道德是根据个人生命的经历、经验、感受和体验不断生成的。道德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和道德问题意识,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的道德行为一定符合规范要求,只能说产生一些积极影响。因为“课本上的道德教育只能算是一种呼吁”,(16)“伦理和道德原则的意义,唯有在生活过程中才能真正把握。”(17)因为“只有在生活世界中,个体才能清晰地发现自己的品德缺失与伦理愿望,才可能找到切合个体自身德性发展的内在性依据及其在生活世界中的生成道路。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验证而流于虚空。”(18)

“仅仅承认什么是正确的决不能保证行为一定正确。”(1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于实行。”(20)第二课堂既是对第一课堂的检验也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内容上更加丰富性和综合化、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第二课堂打破了第一课堂教学的人数、场所及时间等限制使师生互动优势更加明显;第二课堂回归生活世界,因此实践优势更大。(21)第二课堂可以帮助教育的主客体转化,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内化的过程,从而实现大学生对客观世界的逻辑把握并具备一定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发现自身不足的过程,由此能促进他们产生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学习这些课程的渴求,为课堂教学提供原动力。第二课堂也是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例证。必须要盘活第二课堂的资源才能巩固并深化第一课堂的成果。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面临的新挑战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信息爆炸,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强烈,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将成为时代宠儿,而全面发展教育也成为大势所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全面提高教育效果,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国内外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和新任务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也面临着相对应的冲击和挑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面临着新任务

思想政治素质居于人的综合素质之首,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构成了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根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实施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自从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又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通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思想政治教育也承受着较大的内外部压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主体特征、社会要求以及内容体系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享乐主义、极端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想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自然生态的急剧恶化以及国际关系的严重危机等,这些问题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学生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重社会目标轻个体目标、重灌输轻引导、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实践、重教师主体轻学生主体等教学方法论不再合时宜,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引起逆反心理。再加上教师和学生自身其他方面的原因,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也遭到了圈内外人士的批评。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在新情势下也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意识形态功能有待加强,人文关怀理念逐步深入,学科化建设将更加重视,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任务要适应面向世界的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跨越国家地域和政治、经济、文化界限,需要更加增强人的开放意识与兼容态度;处于多元文化与多样价值观的影响下,更要有坚定的爱国情怀;面向国际竞争,更加需要竞争的勇气和世界眼光;走向国际舞台,更加需要对人类大家庭的热爱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道德要求与规范,加强职业道德训练。”(22)显然,高校大学生面向世界的素质养成,需要开放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担当。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片面化事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确定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为:“高等院校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理想崇高的公民,能够以批判精神进行思考,会分析社会问题,能研究和运用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23)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却出现严重的片面化事实。就总体而言,一是注重专业教育,轻视素质培养。过早过细过窄的专业划分挤压了人文教育的空间,忽略了人文素养和价值理性,使学生难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二是重视共性教育,轻视个性培养。国家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充分考虑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是必需的,往往在教材、教学大纲等方面整齐划一,而高校又为了统一管理和大规模作业,对学生过于强调共性教育。国家和高校的共性制约严重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凸显,使学生独立人格的获取失去了主体独立性的基础,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重素质教育形式,忽视素质教育实质。我国实行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许多学校只是把素质教育作为知识教育、专业教育、课内教育之外的一个添加成分,使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理工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文知识贫乏、道德意识缺失、理想信念淡漠、社会责任感低下、心理素质差、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文科大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也相当低,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

就德育而言,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上被提到很重要的高度,但在实际上由于缺乏权威评估指标而不能被给予足够的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内容相对滞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二是内容相对“泛政治化”,导致人文关怀不足;三是与大学生的需求结合不够紧密,远离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实际,对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内心压力的关注和关怀不足,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心理健康等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近则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远则影响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教学内容缺乏经典著作,使学生容易缺乏深厚的文化根源感而导致精神平面化,容易舍弃对理想境界、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的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形式和方法上也存在着不足: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培养、重道德认识轻道德批判分析能力的培养等倾向,从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政治素养、道德文化和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灌输和说教方式偏多,重理论轻实践,重社会轻个体,过多地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和认同,忽视或淡化了人的主体性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正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乏力、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缺失、教育的针对性模糊等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缺乏教育的合力,造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困境。新时期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而苍白无力的重要原因。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的理念追问

最早对大学理念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教育家纽曼,他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的任务是提供博雅教育和从事智力训练,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训练良好的社会成员,提升社会格调。如今,大学被普遍认为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这三大职能,其中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职责。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新时期市场经济张扬的人才个性的凸显、知识经济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以及科技迅猛发展要求的科学与人文理性的统一等都要求高等教育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才能积极地投身于教改之中,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及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文明程度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并不仅仅要解决是否爱国、是否奉献、是否加强修养等问题,而是要着力解决怎么爱国、怎么奉献以及如何加强修养等问题,从而要求我们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必须解决好教育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深度问题,注重采取人性化的诉求方式。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必须在运行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必须注入人文精神和知识力量两股新的源泉。要以历史、哲学、文学、法律等人文科学知识,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奠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把人作为理性的中心而加以尊重和关注,进行道德教化、价值传承和良知哺育。既要关注道德教育的理性层面,也关注道德教育的情感层面;既关心关心道德行为的理性分析,也关注道德行为的习惯化。通过学习和贯通,学生对自己有了全面、具体的把握,尤其是具备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养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确定了崇高的目标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要通过积极正面的价值引导,明确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完善以价值观培养为基础和导向的知识传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来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充分、独特的发展。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的同时,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领域,深度开发其人文性特点与优势,以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对策

面对21世纪的国内外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必须做出改革。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教育国际化浪潮,它必须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又要保持本国特色来寻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福祉与灾难并存,它必须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寻求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面对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高度综合的要求,它必须寻求人的全面发展。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特别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要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部门的评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部门负有决策、实施、检查和督导的重大责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需要校党委领导下的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等各部门的配合。对各部门的评估主要是对影响全局的指导思想、制度管理和人员素质进行评估。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部门的评估内容及指标体系里应着重评估高校是否已形成以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网络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来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存在的“脱档漏空”现象,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合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评估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组织管理系统中,要形成党委与行政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体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中。二是各高校要根据教育部文件成立独立二级机构来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施系统中,由宣传部负责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学工部负责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风建设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三是在信息反馈和考评系统中,由教务处、现教中心或其它专设部门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反馈和进行效果考评,一般有学生评价、督导评价、老师自评以及同事评教等。四是在保障系统中,组织部和人事处在党委领导下,对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职责划分、激励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做出安排。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的评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主力军,其素质及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的评估主要考察学校是否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是否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具体而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评估的要点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着重评估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机制与政策,考察学校是否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质量的机制与政策,是否提供了他们晋升、培训、进修和考察的机会,是否形成了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是否制定了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考察是否按教育部文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遴选配备和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是否实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师资队伍的结构与数量这一指标的观测点较多,包括师资充足率、年龄结构、学缘、学历与职称结构、中共党员比例、专业化率等方面。专任教师要总体上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配备。师资队伍的质量这里主要指师德水平,即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否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职称评聘主要考核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的职称评聘工作及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情况。

(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评估

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把知识、能力变为素质的内在融合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评估要贴近学生实际,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评估指标。一是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划或计划出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不能太过笼统地使用“理想与信念”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类的字眼,只有密切联系学校、教师及学生实际的规划或计划才能科学合理。二是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否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政策,是否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比如可以具体考察以下要点:是否坚守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内容,即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变,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不变,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地位不变,坚持中华民族文化的主导性不丧失;是否坚持了理论附加实践的全面性内容,即教学内容既包括课堂教学内容,也包括课外实践内容,既包括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内容,也包括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内容;是否补充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根据人的全面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构建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否扩展了马克思主义主导下的人文性内容,把教学内容扩展到社会文化、人的自身心理层面、自我发展等多个方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政治和社会价值,而且更具有人文价值;是否强化了国内外的经典性内容,即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重构,责无旁贷地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向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人文思想教育及现代价值引导,在立足于民族特色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优化还要注意吸纳国外经典著作中的合理内容;是否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性内容,即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和生活实际,找准社会发展与学生思想实际、成才成长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等等。三是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否能保证内容的贯彻落实、是否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是否讲究艺术性、能否被大学生所接受。比如可以具体考察以下要点:是否坚持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是否坚持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是否坚持了大班上课与小班讨论相结合,是否坚持了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相结合,是否坚持了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等等。四是坚持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是否合理,整个教学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是否把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和知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否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的评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学对象的评价,因此,对受教育者的评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受教育者的评估是为了肯定受教育者的成功之处,同时发现受教育者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馈和再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要衡量一个人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考察其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状态的评价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中心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过程对个人情感、意志、人格的培养与塑造,要综合考评学生的情意教育与认知活动,注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感知和评价能力的评估。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要注意考察教学对象以下方面:在学习兴趣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程度如何,具体考查学生出勤率,听课认真度、求知欲、师生关系融洽度、课堂气氛活跃程度等。在知识积累方面,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能否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知识面能否得到拓宽。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突出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同时不要忽略心理素质指标。考查学生是否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否更加正确。要考查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程度,如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态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的认识、看法和态度等。也要考查学生是否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比如学生参加党团活动情况、参加志愿活动情况、行为操守表现等。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是否身心健康,具体考察其是否懂得心理调适、增进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问题、道德两难问题等。

综上所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数千年的不断追求,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和奋斗目标,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越能全方位地集中指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焦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越能接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注释:

①(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5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30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3页。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7页。

⑥沈炜、宋来:《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视角》,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0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30页。

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86页。

⑨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3页。

⑩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60页。

(11)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0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15页。

(14)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43页。

(15)〔美〕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页。

(16)沈炜、宋来:《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视角》,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2页。

(17)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3页。

(18)刘卓红、钟明华等:《开放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借鉴与批判创新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3页。

(19)〔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86页。

(20)《陶行知全集》(第1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页。

(21)陈再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向第二课堂教学的延伸》,《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第12卷。

(22)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0-71页。

(23)朱时清:《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1-12页。

标签:;  ;  ;  ;  ;  ;  ;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改革对策研究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