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 目的 对应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70/30与阿卡波糖联合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肺结核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肺结核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单纯应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70/30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70/30与阿卡波糖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肺结核痰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用药计划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70/30与阿卡波糖联合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肺结核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70/30;阿卡波糖;肺结核;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与肺结核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且两病并发的患者人数较多[1]。两种疾病并发患者的病情程度较重,不仅仅会使死亡率明显升高,且病情容易进一步发展为慢性传染源疾病,耐药菌株的产生会使结核病的流行程度加剧[2,3]。肺结核化疗的实际效果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糖尿病的控制效果[4]。本次研究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肺结核疾病患者应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70/30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肺结核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糖尿病病史1-14年,平均病史(5.1±0.5)年;肺结核发病时间1-16天,平均发病时间(6.4±1.2)天;患者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9.5±1.7)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治疗组患者糖尿病病史1-13年,平均病史(5.2±0.6)年;肺结核发病时间1-17天,平均发病时间(6.5±1.3)天;患者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9.6±1.8)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两组上述四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早晚用餐前30min,皮下注射液给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70/30,每天两次,计划治疗一个月;治疗组:早晚用餐前30min,皮下注射液给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70/30,每天两次,每次用餐过程中口服阿卡波糖,每次一片,每天三次,计划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选择肺结核痰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用药计划总时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药物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在抗结核治疗后肺结核病灶已经完全吸收,痰菌检查结果完全转阴,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HbAlc水平均已经恢复正常;有效:在抗结核治疗后肺结核病灶吸收程度超过50%,空洞明显缩小或完全闭合,痰菌检测结果基本转阴,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HbAlc水平均有显著改善;无效:在抗结核治疗后肺结核病灶没有吸收,或较治疗前明显增多、恶化,空洞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进一步增大或又新出现,痰菌检测结果仍然为阳性,,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HbAlc水平均存在明显异常[5]。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检验。
2 结果
2.1 肺结核痰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用药计划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应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70/30治疗后(10.73±2.58)d肺结核痰菌检测结果转阴,治疗后(13.32±2.80)d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临床用药计划共计实施(19.76±3.19)d;治疗组患者应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70/30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后(7.13±2.04)d肺结核痰菌检测结果转阴,治疗后(10.22±2.45)d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临床用药计划共计实施(15.37±2.81)d。三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药物治疗效果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药物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肺结核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该类患者人数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且临床研究发现两种疾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糖尿病疾病对肺结核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相对较[6]。当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欠佳的时候,临床对肺结核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也会明显降低,对于接受强化期初治的该病患者仅有50%左右者的痰菌试验结果能够转阴,只有对血糖水平进行良好的控制,才能够使结核疾病的治疗效果及转归进一步提高[7,8]。目前临床对合并患有肺结核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仍然是一个难点性的问题,自从人胰岛素与抗结核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已经由原来的50%降至0.5左右。肺结核疾病属于一种消耗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需高蛋白、高营养,无法严格对饮食进行有效控制[9-11]。而阿卡波糖[12,13]是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一种,给药后可以在患者的肠道内对葡萄糖苷水解酶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使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能力降低,使糖的吸收速度得到相应减缓,起到“分餐” 的作用,具有使餐后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的作用,并通过对餐后糖负荷的积极改善而使空腹血糖水平降低。因此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具有“消峰去餐” 的作用,在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可使低血糖的发生减少。实际应用剂量可以根据进餐质量的不同进行灵活的调整,充分做到方便实用[14,15]。
参考文献:
[1]毛晓辉,王勃,曹思哲.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及诊治现状.临床肺科杂志.2016.(12):2300-2302.
[2]陈影.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4.(21):147-148.
[3]丁娜,梁建琴,龚林等.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耐多药快速检测.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12):37-39.
[4]黄精送.糖尿病合并肺结核50例临床分析.内科.2013.(01):47+49.
[5]罗强生,梁志强,康莉娟.糖尿病并发肺结核63例临床特点.广东医学.2004.(11):1306-1307.
[6]刘建春,杜敬华,王晓军,王爱民.胸腺肽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临床肺科杂志.2014.(10):1838-1841.
[7]林松柏,沈梅.上海市肺结核患者并发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8):504-506.
[8]李玉美,叶宁华,罗勇强,林东子,曾今诚.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2含量检测.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4):155-157.
[9]伍红,黎意芬,何庆秋.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的饮食及心理护理.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2):162-164.
[10]沙永红,张钰华,李晶晶,向红,彭光明.少数民族地区肺结核并发糖尿病住院费用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362-1363.
[11]黄妙锦.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和护理.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16-18.
[12]杨青,高宁,刘芳芳,陈少华.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5):71-74+79.
[13]李琼,李一梅,谢波等.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的Meta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5.(03):304-311.
[14]魏建华,付文君,张金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107例临床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12.34(9):911-912.
[15]李昕艳.痰菌阳性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48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4.4(22):208-209.
论文作者:杜端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4
标签:肺结核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水平论文; 胰岛素论文; 疾病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