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铁路改革发展新形势,效益最大化越来越突出,为了有效解决运输与施工之间的矛盾和专业之间结合部问题,充分利用有限的集中修施工天窗,组织跨段跨专业集中会战、联合施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围绕 “联合调查、联合设计、联合组织、联合评估”,介绍了开展联合施工的有效做法和实践经验,通过加大运输、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的融合深度,最大限度提高天窗综合利用率,实现设备病害综合整治的施工目标,使各专业设备同步达标、共同受益,推动线路大修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关键词:联合调查、联合设计、联合组织、联合评估。
随着铁路运输形势发展,施工作业天窗化已形成基本模式。如何在有限的天窗内,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大维修任务,解决好结合部问题,实现各专业设备同步达标、共同受益,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在组织跨段、跨专业的集中会战施工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积极推行“联合调查、联合设计、联合组织、联合评估”,取得了一定效果。
1 多措并举,全面开展联合施工调查
1.1联合施工调查的基础工作。一是根据工程项目及工作内容,确定调查所涉及的专业范围,由工务单位牵头成立调查小组。二是研究确定工程结合部处所和有改善需求的专业设备,收集整理既有资料,确定现场调查主要内容,通常情况下大修施工主要调查内容为:线路横距和标高、道床状态、桥梁状态、存料地点、排水设施、电光缆情况、接触网导高和拉出值、施工环境、进出场通道以及影响施工的信号箱盒、信号机、废弃路料等,不同施工项目可有针对性的选择。三是根据调查工程数量和开工日期,充分考虑编制施工设计、方案研讨、路料运输和现场组装的时间,确定联合施工调查日期,并留有缓冲时间。一般情况下大修施工应至少提前3个月开始现场调查工作,第一个月完成现场调查、施工设计和方案,第二个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修改和完善,第三个月开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四是提前做好现场调查的各种记录表格,确保现场调查资料全面准确、内容规整,便于汇总、分析和保存。
1.2联合施工调查的组织形式。一是各专业分头调查,详细记录结合部、控制点等处所设备情况,然后由组长负责组织各专业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完整的现场调查资料。二是开展车间、段、路局多层次的联合调查,形成完整的现场调查资料。三是开展攻关性调查,在编制设计过程中,针对施工重点环节、受限制处所等难点问题,由工务部门联合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确定解决方案。
1.3联合施工调查的经验做法。一是提高站位、换位思考,结合工务施工尽可能解决其它专业设备问题,以融洽关系、营造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态度端正、虚心学习、融洽交流,多学跨专业知识,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实现相互保护。三是带着问题找方案,带着方案查现场,避免盲目调查,重点偏移、事倍功半。四是丰富调查手段,利用仪器、数字化设备做实现场调查。施工限界需用尺子准确测量,避免目测;道床含土量或板结程度需挖测调查,避免经验预估;电光缆线可采用仪器探测与人工挖探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图1);枢纽及施工环境复杂区域可进行拍照录像,尤其是大机清筛施工最好全段录像,以于查看。
2 严格标准,精细编制联合施工设计
2.1做细技术设计,实现相互保护。一是与供电部门联手,优化平纵断面设计,准确掌握接触网导高和拉出值,困难地段在满足线路平纵断面基本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采取三段线管理,即:既有线、过渡线、目标线,本次施工暂按过渡线控制,在后期维修过程中加强数据交换和共享,按照目标值分头依次实施,直至达到目标线(图2)。二是与电务、车辆部门联合,将线缆走向及位置、轨旁设备位置按照既不影响工务作业,又符合相关专业标准的原则进行设计,施工后永久性达到设计标准,比如大修道岔采取标准过轨线设计,取消了大机捣固不用拆绑过轨线作业(图3)。三是推行“1+N”设计模式,将站台限界、线间距、曲线平面、线梁偏心、排水设施、外观环境等问题一并纳入大修设计,通过大修施工同步解决到位。
2.2做细组织设计,体现联合价值。一是本着天窗综合利用最大化原则,在运输部门统一协调下,按照“细分单元、滚动推进、留有缓冲”的模式,重点研究“不同区段多专业多项目、同一区段多专业多项目”的施工组织方式,按照项目施工工序和关联关系,科学编制施工推进网络图和施工慢行图,为运输留出调整缓冲区段,缓解运输与施工的矛盾。二是做好结合部作业联合设计,在工务部门的组织下,根据设计标准、实施方案,明确专业分工、界定安全责任,建立结合部组织流程和工作机制,使施工运输深度融合、专业联合顺畅有序,形成相互保护、互利共赢的良性施工生态。三是做好上线作业互控设计,明确点内和点外作业项目、联合作业项目、防护体系、上下线和跨线方案、车列运行组织等方面内容,采取集中检查、集中作业、集中进场和撤场,实施全覆盖、全过程防护,最大限度减少上线作业次数、作业班次,降低上线安全风险。四是做好施工应急联合设计,健全防胀、防断、机械故障、恶劣天气、晃车整修、施工延点、挖断电缆等应急预案,分别成立应急小组、备足应急机具,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标准,把应急处理时间压缩到最短,减少故障对运输的影响。五是做好联合验收设计,实现联合价值的长效性,建立“车间互验、段级联验、路局抽验”三级验收机制,收集、分析未达到设计标准的质量问题,通过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建立后期联合维修保养机制。
2.3联合施工设计的编制流程。一是成立以工务部门为组长,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联合设计编制小组,明确职责,合署办公,便于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协同攻关,形成技术上联合、编制上分工的良好工作机制。二是整理现场调查资料,分头编制各专业施工设计,经汇总、审核形成联合施工设计文件(图4);同时,利用纵断面设计和CAD等设计软件提高设计质量,使设计文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以利于指导现场施工。三是组织召开联合施工设计审查会,共同审核设计,针对技术难点进行研讨、论证,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施工设计审查纪要,并根据审查意见对联合施工设计文件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
3 攻坚克难,全面实施联合施工组织
3.1积极组织,全面开展工前准备。一是根据开工日期、路料现场准备时间、路料运输时间、路料生产时间、路料采购时间,分别确定各环节的开始和终止日期。二是联合厂家、物资、调度所、车站、机务等单位加强路料生产、运输、倒运、卸车、现场准备全过程联动组织,确保各个环节按计划推进。三是组织所有参战单位按照联合施工设计文件进行现场核实和技术交底,对于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四是针对施工期间的油料、氧气、乙炔、丙烷等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大批施工车辆通行等问题,联合地方部门,共同确定具体实施方案,为施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五是召开联合施工动员大会,对整体施工进行部署安排,并提出目标要求,鼓舞士气,为全面展施工奠定基础。
3.2坚持“三全”原则,有序推进施工组织。一是组织“全工序”施工,根据不同大修项目按照联合设计内容,做全每道施工工序(包含设置设计标桩),且每道工序都要履行验收制度。二是做实“全流程”控制,施工中利用仪器检测,控制施工质量,确保达到设计标准。比如更换道岔施工用准直仪控制岔心定位(图5)。三是加强“全过程”盯控,成立施工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施工技术、施工安全、物资保障、应急处置、后勤保障、外界协调、文化宣传等专项工作组,界定工作界面和具体分工,同时现场设置临时指挥部,每日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3做好后勤服务,为施工组织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按照就近原则,比选交通、停车、环境、做饭等条件,合理选择住宿地点。二是做好现场供餐、供水等服务工作。三是联合地方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和快速应急机制,并现场设置医疗点,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图6)。
4 实事求是,认真做好联合施工评估
4.1施工安全管理评估。按照组织设计中的相关要求,重点对防护体系、下道避车、点外作业项目、超范围施工、超项目准备、人员进出场径路、上下线和跨线作业、机具使用、路料堆码、自轮运转设备、防火防爆、碰撞行车设备、应急处置能力等安全情况逐一对标分析,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完善措施,不断提高施工安全管控水平。
4.2联合施工组织评估。一是统计施工天窗兑现率和利用率,分析运输给点和天窗利用情况,为后续申请天窗条件提供数据支持。二是按照施工推进网络图对各项施工执行情况进行对标分析,针对给点不足、运输停工、施工冲突、恶劣天气、机械故障等影响施工进度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措施,不断提升施工组织能力。三是按照施工慢行图对各项施工慢行处所和长度进行对标分析,同时添乘检查机车运行和运输组织情况,综合分析行分客车正点率,为施工慢行安排和优化运输组织提供依据。
4.3联合施工质量评估。一是对线路静态尺寸、动态指标、平纵断面、焊接质量、配件状态、排水设施、外观环境、光电缆铺设、电务设备参数、接触网参数等内容与设计标准进行对标,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二是对比分析施工前、后设备稳定性和故障率,评价大修后设备总体质量情况,不断完善联合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近几年,通过联合施工质量评估,发现换轨地段同步捣固、大机清筛后二遍捣固、新轨地段预打磨、新换道岔大机捣固、预铺道岔线下打磨、局部大修整体设计、小半径曲线采用弹性体胶垫等做法有利于提高大修施工质量。
4.4施工投入产出比评估。一是统计分析天窗综合利用情况,对比分析联合施工后天窗数量减少情况,为运输能力创造空间。二是统计分析同步完成的附属工作量,最大限度降低重复工作量,节约用工成本。三是对比分析大修前后维修投入成本,促进大维修深度融合。四是统计分析创新工艺大修节支情况,比如采取点内同步焊联措施可在幅度节约钢轨用量。
5 结束语
通过推行“四个联合”施工组织模式,提高了现场调查的真实性、全面性,强化了设计阶段的科学论证、技术攻关,形成了施工阶段的联劳协作、合力攻坚,实现了评估阶段的联合分析、相互提高。联合施工使各单位技术融合、数据共享、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联合施工经验,为打造高品质的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促使大修施工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论文作者:张军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现场论文; 一是论文; 作业论文; 三是论文; 组织论文; 天窗论文; 工务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