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年习近平的榜样力量论文

试论青年习近平的榜样力量论文

试论青年习近平的榜样力量

梁智亮

(暨南大学 广东广州 510632)

【摘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者国家强”,作为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青年群体肩负着伟大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其成长道路及价值追求愈发受到社会关注。习近平作为第一位出生和长大在新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他七年的知青岁月中,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敢作敢当的勇气使命,胸怀天下的情怀理想向广大青年充分阐释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八字箴言。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及成长经历对青年群体具有积极的榜样力量,对引领青年群体的精神成长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 青年;习近平;榜样力量

毛泽东曾经说过:“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邓小平也说过:“中国青年正在同全国人民一道为把我国建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江泽民曾经高呼:“未来是属于青年的,青春万岁。”胡锦涛也对青年寄语道:“伟大的时代召唤着青年,辉煌的事业期待着青年。”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贯彻落实中央青年观,切实发挥其引领当代青年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

当学生把“汗”字写好时,老师将写得好的学生展示出来,并做细致点评,你们将这字写的如此漂亮,老师奖励你把“满头大汗”这个词带到句子中读读,这时学生心中是很自豪的,读完老师可这样评价学生“你不仅句子都通顺了,很了不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的一群搬运粮食时满头大汗的小蚂蚁,你的朗读很有画面感,你真棒!”如果有学生字写的不太好的时候,就让他站起来朗读,读完老师可这样评价,来激励学生,“你读书时能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简直太厉害了,老师相信你的字也会写的很好让老师佩服!”这样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对写字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018年5月3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勉励广大青年要做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并不是空喊口号,习近平青年时期七年的知青岁月对广大青年起到了深刻的榜样作用。毛主席曾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习近平作为第一位出生和长大在新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青年时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于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即使生活条件异常艰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同时饱受政治环境的精神压迫,但习近平在七年的梁家河知青岁月中,依然以沉稳冷静的头脑,吃苦耐劳的精神,胸怀人民的责任和认真细致的态度取了一项又一项的劳动成果,使贫困山区的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受到了人民的一致认可与称赞。在只有十几岁的年纪,习近平在劳动中收获了成长,在奋斗中实现了理想,他的成长经历与人格魅力生动形象地向广大青年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榜样力量,对于青年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引领作用。

一、我们要向习近平学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由于出生在红色革命家庭,受家庭风气影响,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习近平从小便树立了热爱祖国,关怀人民的坚定信念。习近平姥姥的悼词是这样写的,“在抗日烽火燃烧的关头,老人带领全家,毅然走上太行,投奔革命,参加八路军”,慷慨激昂溢于言表。在这样充满追求进步的豪情,充满正能量的家庭中,近平所受的熏陶,影响不言而喻。[1]在下乡期间,即使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习近平依旧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夜晚短暂的时间在微弱光照下阅读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列宁《国家与革命》等反复阅读、思考讨论,在成长的过程中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将领悟到的唯物辩证思维用于实践,在现实生活中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从不简单只从一个方面刻板地考虑问题,更不自以为是。而习近平的人民群众观在其知青岁月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发展,在梁家河的七年经历令他将“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铭记于心,令他可以大声且自豪地喊出:“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2]习近平以他亲身的经历向全中国的领导干部证明,“一个共产党的工作者,如果不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就无法真正站稳群众立场。”[3]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在面对困难群众时,习近平多次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这都是他从知青时代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对人民群众的深情。

慢性肾衰竭是血液净化中心最常见疾病,其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长期血液透析替代肾脏功能[1-2]。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往往导致病人经济与精神双重压力,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及生活质量[3-4],探索一种适合透析病人的护理工作模式,为病人提供优质透析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病人不良情绪,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及透析治疗效果。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是一种全面、有效、规范、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它依据护理人员学历、职称等进行分层管理,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带动年轻护士的护理自觉性[5-6]。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15年1月起开展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当代大部分青年却早已没有了前辈们的雄心壮志,不是祈求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就是对权利金钱趋之若鹜,更有不少青年立下鸿鹄大志,却心比天高,眼高手低,最终落得碌碌无为的下场。如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提升,但人民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以青年为甚。青年群体要面对教育、医疗、住房等多领域的需求压力,这些压力极大地限制了青年群体的理想追求及人生价值实现,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风向,磨灭了当代青年的积极进取之风。但是这些对比起当时习近平所承受的压力,无疑是远远不足的,他当时不仅要承受体力和生活上的磨砺,以瘦弱幼小的身躯在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地上劳动,缺吃少用,甚至还要为烧柴发愁。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习近平来说,他每一天都饱受精神上的痛苦和压抑,比体力上和生活上受的苦更大。父亲习仲勋受迫害之前是国务院副总理,之前所处的家庭环境与插队下乡的艰苦生活比起来,会有多么大的落差。敬爱的父亲已经受到了9年的迫害,至今仍命运未卜;母亲也过着受审查、挨批斗的生活;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头上还戴着“黑帮子弟”的帽子;好好的一个家庭四分五裂……这些,对于他,一个17岁的造成多么沉重的压力可想而知。[8]但是他依旧挺了过来,还在极大的压力之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兑现“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为实现自己的“鸿鹄志”拼搏奋斗。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曾经发出这样的呐喊:“当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这个国家一定出了大问题!”当代青年不少都以金钱为中心,以追求财富为价值,随之营造了一种物欲的氛围风气,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最终使得青年们将缺对时代的关切,对国家发展命运的思考,对改变这个社会的责任。习近平也很在意金钱,但是他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希望以金钱改善人民落后的生活,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带领村民改变农村的面貌。必须真正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广大青年才能在人生价值追求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二、我们要向习近平学习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一条公路是否适宜作为乡村旅游公路取决于这条公路是否能通达旅游资源,有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为旅客提供符合生理、心理需求的服务设施和沿线优美的乡土景观。本文从旅游资源价值、交通便捷度、沿线可视景观美感度、设施配置合理性4个层面进行乡村旅游公路选线适宜性的研究。指标筛选过程详见图3。

习近平从小便对父亲这辈老一代革命家充满爱戴之情,即使在父亲被政治迫害的敏感时期,习近平依旧自豪地向同伴们讲述着他父亲在西北地区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故事。他父亲当时力克“左”的倾向,反对照搬内地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毛泽东赞为“比诸葛亮七擒孟获还高明”,言语之间洋溢着勇气和崇拜。自幼受到受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和熏陶,再加上后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近平在历史名著中为历史人物的豪情壮志,精彩人生所震撼。他向往着和历代英雄一样,奋勇拼搏,闯出一番事业。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他也在脚踏实地,即使志存高远,但他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争取机会上学,用现代知识充实自己的精神和头脑。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能够生息绵延的原因不是个什么虚幻的口号和运动,而是那些在艰难困苦之中仍然顽强地寻找和实现人生的意义、“男儿当自强”的精神。[6]习近平就是这一群“天地男儿”中的佼佼者,没有原地踏步空喊口号,而是在时代与国家召唤下毅然决然地昂首阔步,迈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纵使内心充满雄心壮志,但只有拼搏奋斗才能实现人生追求,习近平也在逆境中不断奋斗,不断成长,最终积累了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为他日后进行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真真切切地为老百姓服务,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在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时候,身先士卒,不辞劳苦地为乡亲们打大坝、挖水井,真正做到将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到了第一位。习近平为了在打坝时用上劲,不戴手套就直接用手抓住夯石的绳子,用全身力气往下砸黄土,一天的功夫,他的手掌上磨得全是水泡,第二天再干活,水泡就磨破了,开始流血,但不管多累多苦,习近平一直拼命干,从来不偷懒。[7]在冬天挖地进行人工打井的时候,习近平冒着石块掉落的生命危险,打了很深,才开始见水,那水冰凉刺骨,两条腿都踩在泥水里,实在撑不住了再换人。他的腿也因此冻得落下了毛病,冬天时候就容易腿痛。他以实际行动向乡亲们诠释着什么事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河的村民迎来了村里的第一口井,五大块坝地,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作业,同时群众们对习近平的信任和支持也在不断增加,群众们的工作热情不断高涨,在如此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氛围下,梁家河变得越来越进步,越来越美好,习近平用一件件劳动成果宣示着自己的初心,兑现着自己的诺言。

当今世界在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愈加发达,青年成长的各方面条件也和过去有着天壤之别。但随着日子越过越富裕,青年们的爱国精神和人民意识却在不断退后,不少青年甚至出现了“精日”、“精美”等崇洋媚外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想,还有的城市青年出现了“以务农为耻”、“歧视农民工”的消极思想,这都是因为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没有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导致的。广大农村地区的确在不断发展进步,愈加繁荣,但与现代化城市仍有较大差距,这使不少青年对农村山区欠缺充分了解,完全没了解过农村地区对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也没有意识到新时代新农村的建设特色和发展理念。在与习近平一同下乡的知青中,初次来到梁家河时谈道:“陕北途中,就被沿途漫无际涯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坡所震撼,进入眼帘的尽是“穷乡僻壤”,我们无法将眼前的情景与革命圣地与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看到农民惊人的贫穷,心中诧异:“新中国成立已经十几年了,怎么竟还有这么穷困的地区和农民?”,心中感到非常茫然和失落。[4]这说明当时的知青们对农村的艰苦生活同样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内心深处依然掩藏着不满与失落,但在与父老乡亲的亲密接触中,在对贫困农村的积极建设中,青年们不仅逐渐适应了艰苦生活,还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对广大老百姓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对那一片片黄土爱得深沉。他们在拼搏奋斗中实现了为人民服务与个人理想追求的统一,从此坚定了“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信念,为日后祖国的建设发展,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上的结果也正正迎合了“接收贫下农再教育”的初衷,当时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一群青年人,无论是不平凡的人,还是平凡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爱这个国家,愿意穷尽毕生为她奋斗。所以,中国才会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快的发展和这么大的进步,有这么美好的未来。[5]因此,只有将爱国主义教育脱离书本,进入青年生活,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入脑入心,根植青年内心,将“爱国为民”的价值追求融入青年理想,引领青年追求,才能如同青年习近平一样,在成长中领悟真谛,在奉献中实现价值,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我们要向习近平学习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习近平青年时期给同伴和乡亲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喜爱看书,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中说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毛泽东自己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古往今来,诸多英雄人物建功立业、名留千古的关键就在于学习,在于看书,书中的真理与知识对于他们是影响终身的。习近平15岁从北京千里迢迢去到荒野山沟时,伴随着的正是两大箱子书,在帮他拿行李时,连干惯了体力活的社员都觉得太沉了。据不完全统计,他当年阅读过《中世纪史》、《中国通史简编》、《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毛泽东选集》、《资本论》、《国富论》、《战争论》等大量著作,甚至还有多篇基辛格早年的论文。习近平不仅爱读书,还善于运用方法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的效果,他读书时十分注重分析对比,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因为不同书籍的作者在编写时常会对作品注入主观情绪,亦或是时间、地点、所处的大环境不同,每个观点或史实所表达的方式或者呈现的观感都不尽相同,习近平同时观看几本相关书籍,互为对比分析,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一个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习近平“文化自信”理念可以溯源至其青年时期,他热衷于诸子百家学说,阅读了杨荣国先生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从而对中国古代的各个流派哲学思想及其推广发展有着清晰的了解;他喜爱中国古典诗词,读过《离骚》、《古诗源》、《李白诗选》、《三曹诗选》,慷慨激昂的诗词为习近平日后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能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打下坚定的基础,更对其自信自强的人格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还认真学习研读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对《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反复阅读、思考讨论,如果没有实质认真研读过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那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是空谈,没有理解就不会有认同,这样的学习为习近平日后的无产阶级意识启蒙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青年群体的阅读习惯已经大不如前,青年们大量宝贵的时间被社交、游戏、娱乐等占据,以至于阅读量大减。2018年,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就“大学生阅读情况”话题,对全国高校454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一小时,超5成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较低,近6成学生认为因“沉迷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阅读量缺乏。如此惨淡的结果,与热火朝天的“粉丝追星风”、“电竞游戏流”等现象有着天壤之别,这与社会风气对青年群体的价值导向息息相关,倘若继续下去,当这群青年成为社会的中坚时,后果不堪设想。在目前青年的阅读书籍中,教科书、课业辅导书占据着极大比例,枯燥的文字与重复的计算只会不断压抑着青年的欲望与好奇。他们无法感受到我国历史著作《三国志》中英雄人物的豪情万丈,也无法感受法国作家雨果充满浓重人文色彩的著作《悲惨世界》,还不会使用《知识辞典》之类的常用工具书在阅读其他著作时,用这本书做参考注释。回想起当年读书的时光,习近平说道:“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而如果没有养成一个“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将来获得的只能是空虚与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罢了。

四、我们要向习近平学习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9]除了读书,如果没有将理论联系实际,那只会是纸上谈兵,毫无作用。我们要从读书中求得好知识,更要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在力行和实干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习近平曾经说过:“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10]习近平正是使得书本的水分在群众工作中“蒸发”,从实干中获取到真知识,练就得真本领。习近平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时,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为了更好地与农民们打成一片,习近平经常问村民一些农活方面十分细致的问题,比如怎么锄地,怎么耕地,怎么翻土等等;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们实现丰收,他积极投入地学习育种知识,还用一个小本子做笔记,对于“父系1号、子一代,子二代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习近平非常感兴趣,给村民讲解时讲得津津有味;为了实现全村通气,习近平亲自到四川省沼气办学习办沼气,工作人员是这样说的:“你们这些老区人这能吃苦,我们还没有接待过你们这样的参观团。以前那些团就是看一看就完了,走马观花似的,而你们一待就是40多天,要求参观各式各样的,各种条件下的沼气池怎么建的都要看到,各种类别的都要学到,你们这是真学。”[11]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打大坝地,办代销店,办缝纫社,种烤烟,搞河桥治理……习近平正是在这样的磨炼中,将所学知识与人民利益结合起来,脚踏实地,诚诚恳恳地为人民付出,而他所收获的将令他终身受益。

“仰望星空”的前提是“脚踏实地”,只有青年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发向上,勇攀高峰,才能从不断拉近与星空的距离,看见更美好的风景。如今,由于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一大批年少得志,意气风发的青年涌现,他们天资聪颖,才干过人,却又心高气傲,眼高手低,一心渴望干一番大事业,却又对身边的小事不屑一顾。描绘理想蓝图时讲得天花乱坠,五彩斑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又缩手缩脚,半途而废,缺乏务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习近平就被称赞“沉稳务实”,他不喜欢“三把火”“三板斧”式的工作方法,而是讲究吃透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当代青年怕苦怕累,嫌脏嫌烦,但习近平一到赵家河便修起了简陋的,又脏又臭的厕所,这个常人一般都没有注意过的问题,在他眼里就是一件为人民服务的大事。在他大学毕业后,为了获得更好的基层工作经验,得到更好的历练和视野,习近平没有走捷径获取快速提拔,而是选择了更辛苦,不确定性更大的下基层,从县一级起步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这些经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务实踏实的人生态度,同时还突显出习近平对陕北乡亲们深厚的感情。“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古往今来,实现人生志向的唯一途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12],青年们做到知行合一、严谨务实、苦干实干,青春才会成为追逐梦想的翅膀。

我们还要向习近平学习时时保有一颗感恩的心。为了梁家河的百姓,习近平放弃了1974年宝贵的工农兵学员机会。他说道:“走不了我就在这待着吧,我本来就是个农民。”[13]p33在1993年、2015年,习近平都曾回到梁家河,挨家挨户地探望乡亲们,即使那些40多年没联系的人,他一见面就能认出是谁,大名、小名也都能叫出来,而且梁家河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沟叫什么名,他都记得清清楚楚。[13]这份感恩的心,这份念旧的情,令人动容。“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感恩”,这是当代青年应该钦佩及学习的,这也是广大青年的迫切使命与艰巨责任,当每一个人都对人民抱有感恩深情,这个国家将会繁荣昌盛,这个民族也将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光荣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3][4][5][6][7][8][10][11][13]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39,26,11,101,81,211,99,81,111,228.

[2]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2]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EB/OL].[2017-01-01].新华网.

责任编辑/姜桂义

标签:;  ;  ;  ;  

试论青年习近平的榜样力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