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青村小学 201414
摘 要:在新时期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教师的重视,作为其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分支,课堂评价语言也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堂 教师评价语言
在新时期进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对教学评价语言的关注越来越多,引进了很多西方先进的教学评价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并就我国现实教育评价情况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与我国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系统更好地融合,并推陈出新。在课堂上,及时有效的评价增强了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同时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高效的完成,学生获得真正的收获。相关条例的提出,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如何正确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成为教育者主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课堂上对于评价语言的使用和接受层次都比较低,课堂评价语言未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现状
1.评价语言单调乏味。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是语言与语言间进行的思想交流,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评价语言借助的媒介更是语言,恰当的教学评价语言能够起到鼓励、启迪、教育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学评价语言出现重复的现象很多,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使用的评价语处于重复状态,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赞美或简单的指导,并不能给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带来波动。语文课堂的实际中无固定模板,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但很多教师并没有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这一特点,还仅仅照着所谓的课堂标准来教学,不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语的功能。
2.评价语言组织能力不足。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所起的作用不明显,一方面和老师评价语言的重复性、单一性有关,另一重要原因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的构造能力存在不足。真实的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学生的反应多样,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在之前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也要有应对灵活多样的课堂局面的能力。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对课堂出现的状况缺乏临场应变能力与语言构造能力,极易造成课堂局面的混乱,难以对课堂教学的状态进行有效的把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问题的原因
1.教师对课堂评价语言的评价观念的错误。首先,教师对课堂评价语言的认知程度不够,忽略了教学评价的多样性,老师对学生、学生对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多方向的教学评价现象很少出现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其次,对课堂评价语言的目的认知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评价语真正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发展带来有益的效果,通过观察和探讨,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学评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体现其老师的权威地位,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喜欢的学生给予赞扬,对于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予以严厉批评,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使用课堂评价语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长此以往,这种错误的目的趋向严重影响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2.小学生本身因素。小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当小学生对自身以及同学进行课堂评价时,由于其语言能力、思考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 ,有时无法对同学的回答作出正确的评判,且没有能力对同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语言组织能力欠缺,表达不出问题的核心部分。而对于自身来说,常常只能够给出问题的答案,至于思维过程则无法表达清楚,因此语言表达的内容简单。另外,小学生的自尊感水平低。自尊感的层次划分为三个阶段:高、中、低。课堂评价语对于自尊感低的小学生影响较大。由于自身自尊感的低下,小学生对自己本身的认知不准,有严重的自卑,常常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老师的评价不能正确对待,尤其是否定的评价,常常引起精神上的低落与紧张,不利于其正常的学习进程。相反,自尊感水平高的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对待老师的评价,正确认知自身的潜能与水平。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的完善措施
1.分层评价,促进教学。学生个体不同,学习能力与方法不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也存在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应当以学生需求等级的不同作为一个基本的指导性标准,采取恰当的评价。如对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语言应尽可能地带有启迪性;相反,对于胆小且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应当多给予鼓励式的评价语言,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引起学习的兴趣。对于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语言应尽量地具有指导性,对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发掘。综上,对于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尽可能地顾及到所有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正确运用评价语言的情感色彩。评价语言的情感色彩表达很重要,要适时地使用赞扬性的语言和斥责性的语言。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赞扬性的表现,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影响课堂纪律、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把握好批评的力度,可以使用有声语言,亦可以用神情、目光先予以提示性批评,维护学生的自尊,如若学生不予理会,则进行有声语言的斥责,但一定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之上,切忌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3.转变教师教学评价语言的使用观念。传统的教学评价语使用过程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基于自己对于学生的理解,认为学生没有使用评价语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评价,在课堂上对课堂评价语进行垄断式使用,这种错误的观念严重影响着课堂评价语的使用情况。因此,转变教师对评价语的使用观念,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平等的语言自由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学评价语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四、结语
综述所述,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与学校应予以充分重视,发挥其课堂教育的最大有效性。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学校和教师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提高对课堂评价性语言的重视,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莹莹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1,159-160。
[2]姜文厚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4,09,26-27。
[3]程婷 略论评价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114-116。
论文作者:邵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评价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6期论文;